一枚橘子,藏著朱自清筆下父親蹣跚的背影;一顆胡柚,裹著衢州人家煙火里的溫情。
送娃去讀書,送到機場,安檢口分別時,親友開玩笑說:“此時你是不是要去買幾個橘子?!贝蠹叶夹α?,一抹離愁別緒頓時消散。朱自清《背影》里的經(jīng)典畫面如在眼前,這大約是中國孩子的集體記憶;幾個朱紅的橘子,也成為父愛的代表之物。
老家衢州,也頗多橘子。鄉(xiāng)野人家門前屋后,總有幾棵橘樹,這是尋常的果實,以至于我在課本上讀到《背影》時,還對幾個橘子不以為意,以為犯不著那樣大費周章去買,那時年幼,哪讀得懂文字背后的艱辛與慈愛。
衢州素以“兩子”為傲,一是孔子,二是棋子。橘子還排不上號。我曾供職過的報紙《衢州日報》,有個副刊版面就叫“橘頌”,刊發(fā)一些文學(xué)作品,版面之名出自屈原的《九章》,一直沿用幾十年。也可知,橘子在衢州也算是地方名物。
其實浙江省內(nèi),出橘子的地方不少——臺州的黃巖出蜜橘,皮薄肉嫩,味極甜美;臨海涌泉也有蜜橘,甘美少有;寧波的象山紅美人,這幾年也是聲名大噪,有幾年還論顆來賣,價格高昂;衢州有椪柑,溫州的甌柑也很有名,我在溫瑞塘河里的三垟濕地去采過甌柑。柚子呢,也很多,玉環(huán)文旦,蒼南四季柚,老家的常山胡柚,甚多也。若要歷數(shù)外省的柚子,簡直不勝枚舉??偠灾?,長江以南溫暖的地方,都適合橘子柚子生長;橘子和柚子家族本就龐大,加上各種品種一雜交,出來的名目就更多了。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庇幸环N金橘,像是金彈,我不知道是哪里的特產(chǎn),水果店里常見,連皮帶肉一起吃。有人把金橘壓扁,做成金橘果脯,從前還是珍貴的東西,現(xiàn)在不太見得到了。金華有佛手,也是柑橘大家族中的一員,云南等地也有出產(chǎn)。
我常用來泡水喝的東西,化橘紅,出自茂名化州。這東西很苦,一片就可以泡一杯水喝半天,有化痰止咳之效。我有一段時間老是咳嗽,久不見好,就去買了化橘紅。起先泡水來喝,覺得奇苦,無法下咽,喝久了,倒是喜歡這種清苦的味道。說到泡水來喝,又不得不提到陳皮。陳皮也是橘子皮,只是越陳越好,冬天用陳皮和老白茶一起煮來喝,越煮越香,越喝越暖。小青柑,人家是把未成熟的青橘挖去果肉,把茶葉填到里面,再扎緊曬干。整顆的小青柑丟在茶壺里煮,味道緩緩釋出,也可以一直煮很久,喝很久。
柑橘果實有芳香之味、藥用價值。常山胡柚的青果,做成一味中藥“衢枳殼”,已經(jīng)入了藥典。衢州人煮鴨頭兔頭鴨掌和魚頭,都會在鍋里放一些橘子皮,要是燉羊肉,更要用到橘子皮。有的人家,在做金瓜醬時,也放一點橘子皮在里面,會增加味道的豐富性和層次感。金瓜醬,也就是南瓜干,我們小時候的美食,不可多得,至今是我最愛。母親秋天做一點金瓜醬,在竹匾里攤曬,我在書房喝茶看書,一會兒去拿一把,一會兒又去拿一把,吃得停不下來,真是喝茶的絕配。
要說到廚子最愛的柑橘類水果,香柚和檸檬可排在前列。我在寫《金果謠》時,專門寫到香柚。這個果實產(chǎn)自日本,一顆小小的香柚,賣得很貴。但香柚果肉極為酸澀,不能直接食用,可是擠出的汁液,用來搭配生魚片等物又極佳。香柚其實是唐物,中華大地上的果實,現(xiàn)已重新引種到中國大地上,在常山等地有大面積栽種。香柚與胡柚雙柚合璧,成就了一種果汁,口味很好,已然風(fēng)靡天下。
胡柚耐貯存,很好吃。一般來說,果皮沒什么用,有的人家果皮放在家里,當(dāng)香料用。我要是閑著沒事,會把胡柚殼削去外面的油囊層,只留中間厚厚棉被一樣的絮層,然后用水浸泡。浸泡后擠壓,再浸泡,再擠壓,如是者四五遍,七八遍,直到不太苦,再切成丁,與辣椒同炒,味道極好,也是下飯妙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