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還沒當上日本新首相,對中國的態(tài)度就悄然放軟,臺當局的美夢又一次碎了一地。
(高市早苗)
據外媒10月8日消息,高市早苗在當選自民黨新總裁后,雖然還沒正式坐上首相寶座,但自身言行已經發(fā)生悄然變化,似乎準備和在野時頻繁對中國口出狂言的強硬人設進行切割。據多名消息人士透露,高市早苗準備放棄近期對靖國神社的“秋季參拜”,原因是為了避免日本和中韓等鄰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導致還沒上臺就面臨外交困局。
據介紹,靖國神社每年春秋兩次例行大祭,以及8月15日的戰(zhàn)敗紀念日,是日本保守派政客“表忠心”的重要時刻。眾所周知,靖國神社供奉著包括14名甲級戰(zhàn)犯在內的二戰(zhàn)陣亡者,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征。歷任日本首相每次參拜,都會引起中韓兩國乃至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高市早苗和賴清德)
高市早苗在擔任內閣大臣期間,多次無視反對聲親自“拜鬼”。在上臺之前,高市早苗曾以“無論任何壓力都要參拜”為口號贏得了右翼支持,如今卻突然收手,這種反差令日本國內保守派大失所望,也讓臺灣當局感到一陣寒意。
民進黨當局曾把高市早苗視為“最理想的日本首相”。她多次宣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主張在臺海問題上與美國協(xié)同介入,甚至放話可能會出動自衛(wèi)隊“應對突發(fā)事件”,這種極端反華的言論讓臺當局一度歡欣鼓舞。然而現(xiàn)在,高市卻在關鍵時刻收斂鋒芒,既不拜鬼,也不派內定的官房長官木原稔竄臺。這種180度的態(tài)度變化,無疑讓臺當局的美夢再次破碎。
(石破茂和高市早苗)
從政治邏輯上看,高市早苗的“轉向”并不難理解。成為日本首相,與當右翼政客完全是兩碼事。后者只需迎合情緒、討好選票,而前者必須面對經濟、外交、安全三重壓力。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僅2024年兩國雙邊貿易額仍接近3500億美元。日本制造業(yè)對中國供應鏈的依存度極高,無論是電子零部件還是汽車、機床,都離不開中國市場。更何況,日本經濟近年低迷,日元貶值、物價飆升,民眾更關心的是工資和生活,而不是“拜鬼”。在這種背景下,高市若繼續(xù)挑釁中國,無異于給自己挖坑。
(特朗普)
另一方面,美國因素也不容忽視。據報道,特朗普月底將訪日,而美方一向對日本“拜鬼”持否定態(tài)度。原因很簡單,任何挑釁中國的舉動,都會在中美競爭的結構中增加風險成本。高市顯然清楚,美國如今更希望日本扮演“穩(wěn)定的盟友”,而不是惹麻煩的極端分子。她必須在對美依附與對華關系之間找到平衡,這就意味著“反華姿態(tài)”必須收斂。
中方對此早有預期。外交部發(fā)言人在10月4日公開表示,希望日方“信守在歷史、臺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這其實也是對高市的一種警示——如果新政府延續(xù)對華敵意,中日關系只會進一步下滑;但若能以現(xiàn)實主義取代意識形態(tài),中日之間依然有合作空間。從目前跡象看,高市至少意識到了這點。
(高市早苗)
可以說,高市早苗的“鷹派”言論更多是一種人設打造,而一旦身居首相之位,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中日關系能否穩(wěn)定,日本經濟能否恢復,都將直接決定她的政治命運。若繼續(xù)被右翼情緒綁架,與中國對抗到底,那么不只是她的首相夢會破碎,日本自身也會在地緣政治的夾縫中越陷越深。至于幻想“日本力挺”的臺當局,終將一次又一次地在現(xiàn)實面前被無情地擊碎美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