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來看《修心訣》,前面普照禪師直接告訴大家:這個空寂靈知之心,其實就是我們的佛性,但是世人不知道如何去體悟這個空寂靈知之心,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問題:
「問:據(jù)吾分上,何者是空寂靈知之心耶?」
這是在問:在我的分上,就我自身而言,什么是空寂靈知之心呢?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要如何才能找到這個空寂靈知之心呢?這個空寂靈知之心到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
有可能會在心中去尋找:是不是我的心很空,或者我感到這種狀態(tài)很空,亦或者感受到我現(xiàn)在的心很靈明,什么都知道,這個是否就是空寂靈知之心呢?
實際上,只要你這么一想,那么就大錯特錯了。這是把空寂靈知之心當作了一物,認為有一個空寂靈知之心可以找到,而實際上這個心離一切處。
因為已經(jīng)告訴你是空寂了,那就說明什么都沒有,那你還找個什么呢?所以你不能有心去尋找,你不能想著:我這個狀態(tài)就是空寂靈知之心,只要有這種想法,就不是了。
但是,雖然這個空寂靈知之心離一切處,但因為除了空寂之外,還有一個靈知在,所以這個真心同時又即一切處,你現(xiàn)在的一切作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其實都是它起的作用,所以只要你能一念回光,就自然能見到這個空寂靈知之心。
于是,普照大師便回答說:
「答:汝今問我者,是汝空寂靈知之心,何不返照,猶為外覓?」
這是告訴他,你現(xiàn)在問我的,就是你的空寂靈知之心。言外之意,就是讓你一念回光返照,去看看那個問我問題的是誰?是什么讓你來問我問題的。
你不需要向外區(qū)尋覓這個空寂靈知之心,你現(xiàn)在只需要回光返照,自然就能一把擒來,自見本性。
你現(xiàn)在問的這個當下,此時“非空非有”,不建立能所,不產(chǎn)生執(zhí)著,那么這個能夠回答、能夠說話的、能夠問的,這個是什么?其實就是你的空寂靈知之心。
就猶如達摩《血脈論》中講的,有人問達摩:“以何為心?”
達摩回答說:“讓你問我的就是你的心,讓我回答你的就是我的心。我如果無心,那是什么讓我來給你解答的呢?你如果無心,那又是什么讓你來問我的呢?”
換言之,是你的心讓你來問我的,也是我的心讓我回答你的。
所以達摩祖師才說:“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p>
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這個空寂靈知之心能夠遍及一切處,一切作用都是它起的。
關于這一點,其實我們在前面也有詳細講過了,這里就不舉例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