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無比復雜的中東亂局出現(xiàn)一絲重大轉(zhuǎn)折的可能。連續(xù)3件大事接踵而至,勾勒出了中東局勢突變的輪廓。
先來說第一件大事,原先對以色列熟視無睹的歐洲,因為巴以沖突以來以色列的一系列極端行徑,社會情緒和民意開始極力反以,倒逼歐洲原先的“親猶”政治正確。歐洲大陸爆發(fā)的史無前例抗議以色列浪潮成為首個關(guān)鍵信號。
10月3日,意大利因民眾反對以色列軍事行動陷入癱瘓,英法等國掀起承認巴勒斯坦國的熱潮,500名志愿者駕駛40艘救援船沖破封鎖線卻遭逮捕的事件,將國際社會對加沙人道主義災難的憤怒持續(xù)放大。到了5號,又有新消息傳出,帶頭沖擊以軍加沙海岸封鎖線的那個歐洲“環(huán)保少女”,遭到以色列軍人虐待、羞辱,此事將歐洲人的這股憤怒推向頂點。這種集體情緒轉(zhuǎn)化的輿論壓力,讓歐洲多國政要開始猶豫,是否要繼續(xù)支持以色列政府,導致自己被輿論攻訐,反而便宜了自己的政敵。這種猶豫,使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其持續(xù)的軍事行動已喪失國際道義支撐。
第二件大事,特朗普又變卦了。特朗普政府拋出包含20項條款的加沙停火方案,號稱“最后通牒”,要求哈馬斯立即同意,稱如不同意將遭到以色列更加猛烈的打擊。事實上,特朗普這份?;鸱桨福褪且粋€加沙版的“城下之盟”。要求哈馬斯釋放所有人質(zhì)、徹底解除武裝,由特朗普擔任主席的“和平委員會”接管加沙,同時組建美約埃主導的臨時國際穩(wěn)定部隊。對巴勒斯坦國的核心訴求只字未提,只提了一個“為加沙重建承諾國際援助”。這種利益捆綁與權(quán)力主導的邏輯,暴露了單邊主義本質(zhì)。但有意思的是,這個?;鸱桨敢泊蛄艘陨幸粋€措手不及。因為在軍事力量巨大優(yōu)勢的情況下,內(nèi)塔尼亞胡想要的是“全部”,而非哈馬斯的“賠款和割地”。
第三件大事,哈馬斯居然同意了這份“城下之盟”。這讓內(nèi)塔尼亞胡非常不爽,卻又因為特朗普出的面而無可奈何。
總得來說,這3件大事,基本勾勒出了當下中東局勢的一個轉(zhuǎn)折,除開以色列意猶未盡,其余各方暫時偃旗息鼓、休養(yǎng)生息,中東將迎來短暫的和平。
當然,就像我們說的,這只是“暫時”的。核心矛盾首先聚焦于“武裝解除”的死結(jié),哈馬斯高級官員明確表示“撤軍前絕不繳械”,將武器視為對抗占領(lǐng)的最后屏障。而內(nèi)塔尼亞胡則將“哈馬斯解除武裝”作為第二階段核心目標,雙方鴻溝幾乎無法彌合。
此外,就是對加沙管理權(quán)歸屬問題,同樣暗藏沖突。特朗普謀求主導“和平委員會”的動機,本質(zhì)是對中東事務的影響力,以及個人的政治聲望。這與哈馬斯主張的“巴勒斯坦自主管理”形成直接對立,而以色列對“無黨派機構(gòu)”設立事宜存疑。從歷史維度看,中東的每一次“?;稹?,往往是下一輪沖突的序幕。特朗普方案或許能借助外力壓出短期停火,但這種缺乏正義支撐的妥協(xié),本質(zhì)是苦難積累到極限的被動喘息。當加沙的廢墟上仍矗立著被占領(lǐng)的陰影,當數(shù)百萬巴勒斯坦人仍在屈辱中求生,任何權(quán)力主導的和平協(xié)議都注定是脆弱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