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湖北省英山縣的秋意漸濃,金家鋪鎮(zhèn)龍珠村黨支部書記汪亮的心里揣著一件暖心事——一戶村民剛剛預約了禮堂,準備在臘月辦婚禮?!斑@是婚俗改革以來,村里預約辦新風婚禮的第二家?!?/p>
今年初春的那場新風婚禮,汪亮記憶猶新。當時,村民舒躍飛家辦喜事,一改往日的婚慶排場,沒有浩浩蕩蕩的婚車隊伍,沒有堆積如山的彩禮,卻多了鄉(xiāng)親真摯的祝福和新人幸福的笑容。
“彩禮8.8萬元,禮堂辦宴,節(jié)省10余萬元,用于武漢購房?!蓖袅恋墓P記本上,賬算得清清楚楚。就在幾個月前,這頁紙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內容:“舒家,預算彩禮20萬元?!?/p>
轉變來之不易。舒躍飛是遠近聞名的農機手,兒子在武漢工作月入過萬,20萬元的彩禮對他們來說可以承受。村兩委一行三人第一次上門,舒躍飛態(tài)度很明確:“彩禮少了,讓人瞧不上。我就一個兒子,這錢沒必要省。”那天,任憑大家怎么說,他都堅持要按老規(guī)矩辦。
轉機發(fā)生在第二次上門。
“老舒,你是村里的能人,兒子又這么有出息,更應該給鄉(xiāng)親們帶個好頭?!贝甯刹客菩闹酶梗孳S飛終于松了口:“汪書記,你們這么用心,我再不配合就說不過去了。就這么定了,按新規(guī)矩辦!”
讓汪亮感動的是,舒家不僅接受新規(guī)減了彩禮,把酒宴從縣城酒店搬回村里禮堂,還邀請他做了證婚人。“這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p>
這樣的故事,正在英山的鄉(xiāng)村田野、農家院落不斷上演。
2024年5月,英山縣啟動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qū)建設,針對群眾反映的“一場婚宴背三年債”難題,將抵制高額彩禮作為突破口,推動鄉(xiāng)村婚俗改革落地見效。數據顯示,僅今年該縣鄉(xiāng)村已舉辦30場新風婚禮,占同期鄉(xiāng)村結婚總戶數的一半;彩禮均價從16萬元降至8萬元,婚宴平均花費從6萬元降到3萬元。數字背后,是幾十個家庭卸下“甜蜜負擔”的輕松與喜悅。
轉變如何發(fā)生?
英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童壁介紹,答案在于“疏堵結合”。
“疏的是觀念,堵的是陋習?!弊哌M英山縣婚姻登記處,新人會發(fā)現這里多了一個特別的環(huán)節(jié)——“文明婚戀第一課”。工作人員會遞上一份《婚事簡辦倡議書》,邀請新人在承諾墻上簽名。從去年至今,已有229對新人在這里許下承諾。
“堵”的功夫下在細微處。全縣202個行政村將彩禮、宴席規(guī)模、隨禮金額的限額標準納入村規(guī)民約,建立起“鄉(xiāng)村干部+紅白理事+志愿者”聯動機制。據統(tǒng)計,改革以來,圍繞高額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舊俗,累計開展“婚俗新風”上門勸導5000余次。
“不是要剝奪傳統(tǒng),而是要回歸婚俗的本真?!蓖谡f,縣里組織創(chuàng)作的《移風易俗天地寬》等文藝作品,融入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巡演150余場,讓群眾在笑聲中思考。
改變,也源自榜樣的力量。
在孔家坊鄉(xiāng),孫雙雙和夏宇這對“網紅”夫妻的選擇成了“活教材”。2022年,兩人放棄城市工作,返鄉(xiāng)創(chuàng)辦黑豬養(yǎng)殖場。他們通過鏡頭記錄喂豬、賣貨的日常,憑借真實的內容積累了94萬粉絲,不僅把黑豬肉賣向全國,還通過直播助農,幫鄉(xiāng)親們創(chuàng)造了兩天賣出1800斤茄子的紀錄。
今年7月,當愛情修成正果,兩人默契地選擇了“零彩禮”?!拔覀円黄鸫蚱闯鰜淼娜兆?,比啥都金貴?!彼麄兊墓适陆浻舌l(xiāng)公眾號頭條推送、宣傳片巡回播放,成了英山移風易俗的生動案例。
鄉(xiāng)里給小兩口發(fā)了“文明積分”大獎。干部上別人家勸導時,也常講他們的故事:“你看雙雙家,沒彩禮,日子照樣紅火!”
在草盤地鎮(zhèn)桃花沖村,婦聯主任萬紫棠的選擇同樣有說服力——她把改革做到了自己家里。
女兒女婿談婚論嫁時,萬紫棠決定不要彩禮。這名在基層工作了20年的村干部深知,移風易俗最難的就是打破“面子關”。最終,萬紫棠給女兒的嫁妝是幾床溫暖的被子。
“以前說彩禮少了沒面子,現在誰家婚事簡辦,鄰里都豎大拇指!”鄉(xiāng)風之變,讓共青團英山縣委書記張鑫琦感觸頗深,一些家庭經濟壓力大,不少青年因為高額彩禮甚至害怕結婚,改革新風無疑讓適婚青年卸下了沉重的負擔。
為鞏固新風尚,當地團組織通過公眾號宣傳、理論宣講,力求讓婚俗新風吹進青年心里;在“五一”、七夕等關鍵節(jié)點,組織大型聯誼活動,每場參與青年達200人以上。
汪亮把婚禮中的細致變化總結為“三省”:流程省了,簡化見面、回門等環(huán)節(jié);起媒省了,不再給媒人重禮;婚宴省了,在村里禮堂辦既省錢氛圍又好。
如今,龍珠村的文化禮堂里舒家那場簡樸、溫馨的婚禮之后,村里幾戶有適婚子女的家庭也來咨詢新式婚禮流程。
省下的彩禮錢去了哪里?童壁說:“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小家庭的啟動資金、果園茶園的生長基金……”
本報武漢10月8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