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資料來源:《大藏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內容來源于佛經記載與傳統(tǒng)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七殺星,在紫微斗數中素來被稱作"將星",古人云:"七殺乃肅殺之神,司權柄,掌生殺。"
這顆星曜兇險異常,帶煞而來,入命之人往往一生波折,卻又身負特殊使命。
可奇怪的是,歷代高人都說七殺入命者"天命所歸,劫數已定"。
那么當這使命完成之后,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是功德圓滿,回歸天界逍遙自在?
還是繼續(xù)沉淪六道,在人間輪回不息?
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一個更深層的佛理——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使命?
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解脫?
翻開《大藏經》,查閱諸多典籍,會發(fā)現佛陀從未以星相來判定一個人的去處,反倒是一再強調"萬法唯心造"。那七殺入命這般說法,到底是命數天定,還是心念所化?當一個人以為自己完成了所謂的使命,是真的了卻因果,還是又種下新的業(yè)因?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從一位尊者的經歷說起。
佛陀在世時,僧團中有位叫央掘魔羅的比丘,此人來歷不凡。他原本并非修行之人,而是個殺人如麻的惡貫滿盈之徒。
據《央掘魔羅經》記載,央掘魔羅年少時本是良善之人,拜在一位婆羅門導師門下學習。誰知這導師心術不正,見央掘魔羅聰慧過人,竟生嫉妒之心,設計陷害于他。
那導師對央掘魔羅說:"你若想證得最高的智慧,必須殺夠一千個人,取其手指做成花鬘戴在身上,方能功德圓滿。"
央掘魔羅信以為真,從此走上殺戮之路。他殺人無數,每殺一人便取其一指,串成項鏈掛在頸上,遠遠望去,血紅的手指在他身上搖晃,如同開滿了地獄的曼珠沙華。
轉眼間,央掘魔羅已經殺了九百九十九人,只差最后一個就能湊齊一千。這時候,他的母親聽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心急如焚,決定親自去勸阻。
母親找到央掘魔羅,苦苦哀求他放下屠刀??裳刖蚰Я_已經殺紅了眼,心智完全被邪見蒙蔽,他竟然舉起刀來,要殺自己的母親來湊足這最后一個人頭。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佛陀趕到了。
央掘魔羅看見佛陀,立刻放棄了母親,轉而追殺佛陀。他想:"殺一個普通人和殺一個圣人,功德肯定不同,我若殺了這位名滿天下的沙門,必定能快速證果。"于是他舉刀狂奔,拼命追趕。
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佛陀只是緩緩而行,步履從容,可央掘魔羅無論如何狂奔,就是追不上。他跑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佛陀卻始終在前方不遠處,保持著同樣的距離。這情景詭異至極,央掘魔羅追了很久,終于精疲力竭,大聲喊道:"沙門,你給我站??!"
佛陀回過頭來,平靜地說:"我早已站住了,是你一直沒有停下。"
這句話如同驚雷,擊中了央掘魔羅的心。他愣在原地,刀掉落在地上,整個人癱軟下來。佛陀接著說:"你用腳在追我,我卻早已止住了殺念;你用刀在殺人,我卻已經止住了一切惡行。所以我說,我已經站住了,是你一直沒有停下。"
央掘魔羅聽到這話,心中那層厚厚的障礙忽然裂開一道縫隙。他跪倒在地,痛哭失聲。那些死在他手下的九百九十九條人命,一張張面孔在他眼前浮現,有老人、有孩童、有婦女、有壯漢,他們的慘叫聲、哀求聲,匯聚成一片哀鳴,在他耳邊回蕩。
佛陀對他說:"放下吧,過去的已經過去,但業(yè)報不會消失。你若真心悔過,可以隨我出家,用余生來償還這些業(yè)債。"
央掘魔羅當即剃度出家,成了佛陀座下的比丘??墒撬臉I(yè)報并未因出家而消失。他走到哪里,都會被人認出來,被人咒罵、毆打、用石頭砸。
有一次,他外出乞食,被一群人追打得頭破血流,幾乎喪命。他忍著劇痛回到僧團,佛陀看著他滿身傷痕,說:"你現在所受的苦,只是你過去所造惡業(yè)的微小果報。若非你已經真心懺悔,這些業(yè)報會讓你在地獄中受苦無量劫。"
央掘魔羅明白了,所謂的使命,并不是像他之前以為的那樣,殺夠一千人就能功德圓滿。真正的使命,是要認清自己的罪業(yè),承擔起所有的果報,用真實的修行來凈化心念。
他日夜精進,從不懈怠。有時候坐禪,腦海中會浮現出那些死者的面容,他不逃避,而是一個個向他們懺悔,愿他們早日得到超度。有時候誦經,口中念著經文,心里想著那些受害者的家屬,愿他們能得到安慰。
多年后,央掘魔羅證得阿羅漢果。有人問佛陀:"央掘魔羅殺了那么多人,為何還能證果?"佛陀說:"因為他真正放下了。
他不是放下了責任,而是放下了對自我的執(zhí)著。他知道無論證不證果,那些業(yè)報都會來,他接受這一切,不抱怨,不逃避,只是專注于當下的修行。這才是真正的解脫。"
這個故事在僧團中流傳甚廣,啟發(fā)了無數修行人??墒且嬲斫馄渲械纳钜猓€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在道家典籍《抱樸子》中,也記載過類似的觀念。葛洪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秉性而來,有的人天生慈悲,有的人天生剛烈,有的人天生肅殺。這些秉性,不是用來定義一個人的終局,而是給人一個起點,讓人在這個起點上開始修行。
如果按照星相命理的說法,七殺入命的人往往剛烈果決,敢作敢為,一生多遇兇險,卻也能成就大事??墒沁@"大事"究竟是什么?是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還是斬除煩惱,證得菩提?
佛陀座下還有一位弟子,名叫阿那律,此人也有段特殊經歷。阿那律出身王族,富貴無比,可他對世間的榮華富貴毫無興趣,毅然出家。出家后,他精進修行,常常坐禪到深夜。有一次,他連續(xù)多日不眠不休地用功,導致雙眼失明。
失明后的阿那律,一度陷入絕望。他想:"我出家是為了求得智慧,可現在連世間的景象都看不見了,如何能見到真理?"佛陀得知后,前來開示他:"你失去的只是肉眼,但你可以開啟天眼。肉眼看到的是表象,天眼看到的才是真相。"
阿那律聽從佛陀的教導,更加精進修行,終于證得天眼通,成為僧團中天眼第一的尊者。他用天眼觀察三界六道,看到無數眾生在輪回中沉浮,有的在天界享樂,有的在地獄受苦,有的在人間奔波,有的在畜生道中掙扎。
有一天,有位信眾問阿那律:"尊者,您用天眼看過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嗎?他們死后都去了哪里?"
阿那律沉默片刻,說:"我見過許多生前顯赫的人。有的人一生征戰(zhàn)沙場,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死后卻墮入阿修羅道,繼續(xù)在戰(zhàn)斗中輪回;有的人一生為君為相,治理天下,看似造福萬民,死后卻因執(zhí)著功名,仍在人間輪回,換個身份繼續(xù)追逐名利;也有的人一生平凡,默默行善,死后反而得生天界,享受天福。"
那信眾不解:"這是為什么?"
阿那律說:"因為真正的使命,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的心是什么樣的。如果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為了獲得認可,為了滿足欲望,那么無論做多少事,都只是在輪回中打轉。如果你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慈悲,出于智慧,出于無私,那么即便什么都不做,也已經在解脫的路上。"
這番話,點醒了在場的許多人??墒侨藗冃闹械囊苫蟛⑽赐耆?。有人問:"那些帶著特殊使命來到人間的人,比如那些天生就有特殊能力,或者命中注定要做大事的人,他們完成使命后,會怎么樣?"
阿那律笑了笑:"你們說的'使命',本身就是一種執(zhí)著。"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什么叫"使命本身就是一種執(zhí)著"?難道佛陀不是也有使命嗎?難道那些菩薩、羅漢不是也都帶著度化眾生的使命嗎?
阿那律看著眾人疑惑的表情,緩緩說道:"你們以為佛陀度化眾生是使命。
可佛陀自己從未說過他在完成什么使命。
佛陀只是看到眾生在受苦,自然而然地去幫助,就像看到有人掉進水里。
自然而然地去救一樣,這不是使命,這是本性。"
他頓了頓,接著說:"真正的答案,佛陀在另一部經典中講得更清楚。
當年有人問過佛陀類似的問題,佛陀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