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shí)關(guān)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太平廣記》《華嚴(yán)經(jīng)》《大寶積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gòu),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世間男女情愛,千古不絕。有人一生桃花朵朵,情緣不斷;有人孤苦伶仃,終老無依。這命運(yùn)的分野,到底從何而來?
民間常說的"桃花命",指的是那些天生情緣旺盛、異性緣極好的人。這樣的人,往往從小就招人喜歡,長大后更是桃花不斷,情感經(jīng)歷豐富。可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難道真如老話所說,姻緣早在投胎轉(zhuǎn)世時就已注定?
古籍《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個奇事,說的是唐朝有個叫韋固的書生,年輕時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翻看姻緣簿。老人告訴他,世間男女的婚配,都是前世因緣所定,絲毫不得更改。韋固不信,偏要逆天改命,結(jié)果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還是應(yīng)了那姻緣簿上的安排。
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天機(jī)?情感的糾葛纏綿,真的是冥冥中早有安排?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讀書人叫韋固,家在杜陵,年少時父母雙亡,獨(dú)自一人苦讀詩書。到了二十來歲,功名未就,卻急著想成家立業(yè),好有個人照應(yīng)。
那年春天,韋固聽說宋城有個大戶人家要招女婿,那家的女兒知書達(dá)理,模樣也生得好。韋固心想,這正是個好機(jī)會,就收拾行裝趕往宋城。
到了宋城南店,投宿在客棧里。店家告訴他,明天一早,那戶人家會派人來客棧見他。韋固聽了,心里又喜又憂,輾轉(zhuǎn)難眠,天還沒亮就起來了,想著早點(diǎn)見到那戶人家的人。
他走到店外,天色微明,街上還冷冷清清。遠(yuǎn)遠(yuǎn)看見旅店北面的龍興寺,寺門前石階上坐著個老頭,頭發(fā)雪白,腰背卻挺得筆直。老人面前放著個大布包,正就著晨光翻看一本厚厚的冊子。
韋固好奇,走近去看。老人手里那冊子,紙張泛黃,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韋固湊近了看,卻發(fā)現(xiàn)一個字也不認(rèn)識,那些字就像鳥獸的腳印,從沒見過。
"老人家,您這看的是什么書啊?怎么字都這么古怪?"韋固忍不住問道。
老人抬起頭,笑瞇瞇地看著他:"這是天下姻緣簿,記載著世間所有男女的婚配因緣。"
韋固一聽,來了精神:"姻緣簿?那您能不能幫我看看,我什么時候能娶到媳婦?"
"你急什么,你的姻緣早就定下了。"老人指指冊子上的一行字。
"是誰?是宋城那戶人家的女兒嗎?"韋固急切地問。
老人搖搖頭:"不是。你的妻子,現(xiàn)在才三歲,還在城南菜市場賣菜的陳婆子懷里呢。要等她長到十七歲,你們才能成婚。"
韋固聽了,臉色一變:"開什么玩笑!我堂堂讀書人,怎么可能娶一個賣菜婆的女兒?您這分明是胡說八道!"
老人也不生氣,慢悠悠地說:"姻緣天定,由不得你。這天下婚姻,都是我用紅線牽定的。只要我在男女兩人的腳上各系一根紅線,不管他們相隔多遠(yuǎn),處境多懸殊,最后都會成為夫妻。你不信,那就走著瞧。"
韋固聽了更是惱火:"我偏不信這個邪!如果我把那個三歲的孩子殺了,看你這姻緣還怎么成!"
說完,他轉(zhuǎn)身就要走。老人在身后悠悠地說了一句:"殺不死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qiáng)求。"
韋固哪里聽得進(jìn)去,他回到客棧,越想越氣,心想今天一定要會會那宋城的親事,把這樁婚事定下來,看那老頭的預(yù)言還準(zhǔn)不準(zhǔn)。
誰知等到日上三竿,那戶人家的人也沒來。韋固又等了一整天,始終沒有消息。第二天,他托人打聽,才知道那戶人家已經(jīng)把女兒許配給別人了。
韋固氣得不行,想起老人的話,越發(fā)覺得邪門。他想,如果真有姻緣簿這回事,那個三歲的孩子就是他命中的妻子,只要把她除掉,這姻緣不就破了嗎?
他找來一個家仆,給了他十兩銀子,讓他去菜市場把那個抱著三歲女孩的老婦人的女兒殺掉。家仆貪財(cái),就答應(yīng)了下來。
第二天,家仆回來了,說事情辦妥了,他在菜市場的人群里,趁亂用刀捅了那孩子一下,然后就跑了。
韋固聽了,心里反而有些不安。殺人畢竟不是小事,他害怕惹上官司,趕緊收拾東西離開了宋城,回到杜陵老家。
這一晃,就是十四年。
韋固一直沒能成家,倒是功名上略有起色,做了個小官。這年,他被派往相州做參軍。相州刺史王泰見他還是單身,就說要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他。
韋固本來不想再婚配,可是王刺史的面子不能不給,就答應(yīng)了下來。
成親那天,韋固揭開新娘的蓋頭,只見一個十七歲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端莊賢淑。他心里一喜,這才是真正的良配啊。
新婚燕爾,兩人相處得很好。韋固發(fā)現(xiàn)妻子眉心有一塊小小的疤痕,就問是怎么回事。
妻子嘆了口氣,說:"這是我小時候留下的。我本是宋城人,三歲的時候父母雙亡,跟著乳母陳氏生活。陳氏靠賣菜為生,有一天在菜市場,忽然有個瘋子拿刀捅了我一下,正好傷在眉心,差點(diǎn)就沒命了。幸好傷得不深,留下了這道疤。后來陳氏帶著我投奔相州的親戚,我才被王刺史收為養(yǎng)女,在府上長大。"
韋固聽到這里,臉色煞白,后背冷汗直流。
他顫聲問道:"那是十四年前的事吧?是在宋城的菜市場?"
"正是。"妻子奇怪地看著他,"夫君怎么知道?"
韋固呆坐在那里,半晌說不出話來。原來,當(dāng)年那個老人說的話,一字不差地應(yīng)驗(yàn)了。他想殺的那個三歲女孩,最后還是成了他的妻子。當(dāng)年的那一刀,只在她眉心留下了一道疤痕。
從此以后,韋固再也不敢輕言改命,他對妻子更加珍惜,兩人白頭偕老,過了一輩子。
這個故事在坊間流傳開來,人們都說,那個月下看姻緣簿的老人,就是專管人間婚姻的月老。后世因此有了"月下老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說法。
這故事看似神異,卻道出了一個道理:世間姻緣,早有定數(shù)。
可是,姻緣為什么會有定數(shù)?這定數(shù)又從何而來?
在佛門看來,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華嚴(yán)經(jīng)》中說:"一切眾生,無始劫來,以諸業(yè)緣而受報應(yīng)。"男女之間的情緣,也是如此。
每個人這一世遇到的人,經(jīng)歷的情感,都是前世種下的因,今生結(jié)下的果。有的人前世與某人結(jié)下善緣,這一世就會相遇相愛;有的人前世與某人結(jié)下惡緣,這一世就會糾纏不清,愛恨交織。
所謂"桃花命",指的就是那些前世廣結(jié)善緣、情緣深重的人。這樣的人,往往在多生多世中,與許多人都有過交集,結(jié)下了各種因緣。這些因緣到了今生,就會一一顯現(xiàn),形成所謂的"桃花運(yùn)"。
有個古老的佛經(jīng)故事,說的更明白。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個叫阿難的弟子,長得英俊,聲音好聽,很受人歡迎。有一次,他去化緣,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一見他就動了心,非要跟他回精舍。
阿難嚇壞了,趕緊跑回去找佛陀求救。佛陀就把那女子叫來,問她:"你為什么這么迷戀阿難?"
女子說:"我一見到他,就覺得心里歡喜,想跟他在一起。"
佛陀說:"這是因?yàn)槟銈兦笆烙芯?。五百世?你是一只鳥,阿難是個行腳僧。有一天,他路過樹下,你在樹上看著他,生起了歡喜心,多看了他幾眼。就是這幾眼,種下了今生的因緣。"
女子聽了,驚訝不已:"就因?yàn)槎嗫戳藥籽?就有這么深的緣分?"
佛陀說:"因緣的種子,雖然微小,果報卻很大。你前世看他時的歡喜心,就是今生迷戀他的原因。"
后來,那女子聽了佛陀的開示,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就放下了對阿難的執(zhí)念,皈依佛門,專心修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間的情緣,往往來自前世的一個念頭,一個眼神,一次相遇。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在時光的流轉(zhuǎn)中,慢慢積累,到了今生,就開花結(jié)果,形成了或深或淺的緣分。
那么,投胎轉(zhuǎn)世時,這些姻緣是怎么選定的呢?
在佛經(jīng)中,關(guān)于投胎轉(zhuǎn)世的過程,有詳細(xì)的記載?!毒闵嵴摗返冉?jīng)典說,眾生死后,會經(jīng)過一個"中陰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前世的業(yè)力會牽引著他,讓他看到各種境界。
而姻緣的選定,就發(fā)生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
中陰身會因?yàn)榍笆赖臉I(yè)力,看到未來父母交合的場景。如果前世與某個女人結(jié)下了情緣,他就會對那個場景生起特殊的感覺,從而投生成為他們的孩子。
這個過程,不是偶然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