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北京的天空飄著細雪。
特赦后的黃維站在監(jiān)獄外,深吸了一口自由的空氣。
那位曾經(jīng)的國軍中將,在戰(zhàn)犯管理所度過了整整二十七年后,終于重獲了新生。
就在前幾天,第七批特赦戰(zhàn)犯大會在北京舉行,統(tǒng)戰(zhàn)部的同志交給他一個泛黃的筆記本。
翻開第一頁,他就愣住了——那是周公的親筆字跡:“對黃維,要耐心等待。他的轉變需要時間,但我們有信心?!?/p>
出獄后,隨著黃維一點一點的了解到當時我組織給所有戰(zhàn)犯們的特殊待遇。
以及周公給他的特殊招待和對他家人的照顧,一直硬挺了27年的黃維終于繃不住了,放聲大哭起來:“我真對不起周先生”。
那么,關于黃維與周公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從“書呆子”到“王牌將軍”
黃維,1904年出生于江西貴溪一個書香之家。
師范畢業(yè)后,他本可安安穩(wěn)穩(wěn)做教書先生,最后卻選擇了投筆從戎。
1924年黃維考入黃埔一期,同學中有陳賡、胡璉等,在當時黃埔一期生,可以說是全國軍事人才的標桿。
在黃埔讀書期間,黃維因性格耿直、治學嚴謹,當時被同學們私下叫“書呆子”。
但也正是那份認真的態(tài)度,黃維深得周公和老蔣的賞識,當時周公是學校主任,與黃維那時起就有著師生之情。
畢業(yè)后,黃維一路從排長升到軍長,并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的骨干部隊。
抗日戰(zhàn)場上,黃維打出名聲,立下了不小 的功勞。
1937年淞滬會戰(zhàn),他率第六十七師死守羅店,與日軍血戰(zhàn)一周,部隊傷亡過半,仍不下火線。
1938年武漢會戰(zhàn),他指揮第十八軍死守廬山一線,以劣勢裝備拖住日軍精銳,被譽為“血肉磨坊”。
抗戰(zhàn)勝利后,老蔣親自點名,讓他執(zhí)掌第十二兵團,下轄第十、第十四、第十八軍等十萬精銳,堪稱“王牌中的王牌”。
1948年11月,淮海戰(zhàn)役打響了。
黃維奉命率第十二兵團從河南駐馬店東援徐州,一路被我軍“牽?!睉?zhàn)術吸引,鉆進宿縣西南的雙堆集。
12月3日,中原、華東兩大野戰(zhàn)軍合圍,以“圍三闕一”的戰(zhàn)法,將第十二兵團壓縮在東西不足十公里的狹長地帶。
黃維組織“老虎團”輪番突圍,甚至動用坦克、飛機、毒氣彈,均被我軍以土工作業(yè)、近戰(zhàn)夜戰(zhàn)化解。
12月15日,兵團部被攻破,黃維被俘,十二兵團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戰(zhàn)后,劉伯承評價:“雙堆集之戰(zhàn),是我軍對國軍‘王牌兵團’教科書式的圍殲?!?/p>
但也正是那屈辱般的歷史,被俘后的黃維一直不配合改造,甚至做出了很多極端的行為。
拒不改造的“黃維”
被俘后,黃維與其他被俘戰(zhàn)犯,一起被關押在北京西郊的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
最初,他拒不認罪,留長須明志,甚至絕食抗議。
管理人員讓他讀馬列、寫檢討時,他卻在紙上反復抄寫《文天祥正氣歌》。
1952年,黃維因重度肺結核、腹膜炎、肋膜炎、頸部淋巴結核、附睪結核五種病交織,生命危在旦夕。
那時,黃維也意識到自己可能挺不過那一關,面對醫(yī)生的治療,黃維很不配合。
他心想,我黨怎么可能真心救自己?這么難受,不如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