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和徐階之間有“私怨”存在,這個私怨起源于三個原因。
一個是當嘉靖帝活著的時候,已經(jīng)就藩的景王朱載圳死了。
而嘉靖帝的態(tài)度很明確,直接對徐階說:這個孩子,早就想著謀奪他哥哥太子的位置!現(xiàn)在死了,正好!
這下,裕王朱載垕的地位立刻穩(wěn)固了。除了他,不可能別人再當太子了。一時間,大臣們開始或明或暗的向朱載垕示好。
而裕王府的三位老師,也是身價倍增。他們分別是陳以勤,高拱,張居正。其中高拱的地位最突出。
因為他和裕王的關(guān)系最好。裕王府的事情,無論大小,裕王都要派人去征詢一下高拱的意見,才做決定。
要說這對君臣也真是一個互補型的組合。嘉靖帝的喜怒無常,讓裕王朱載垕始終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今天沒明天的狀態(tài)中。所以,他萬事都小心,萬事都不敢有自己的主意。
而高拱卻是個專橫的火爆脾氣。有什么話立刻就會說出來。正好和老是沒有自己主意的裕王朱載垕湊成一對。
這也是后來高拱當了首輔,完全自己執(zhí)掌國柄,而當上了隆慶皇帝的朱載垕又為什么全力支持的原因。
但是,在嘉靖還活著的時候,徐階提拔陳以勤,高拱,張居正,是為了政權(quán)順利交接,也有給自己存點人脈的意思。
肯定希望高拱們能夠?qū)ψ约焊卸?,并積極的配合他,來推進自嚴嵩倒臺之后的一些新政策。
可惜,人家高拱本身就是個“神童”,文學造詣也不淺。嘉靖皇帝喜歡的青詞,人家也會寫。并被召入了“直廬”這個離嘉靖帝最近,整個大明朝的官員們最想進的地方。
在高拱看來,他既被當朝的皇帝喜愛,又是未來皇帝的藩邸之臣,前途一片光明,哪用得著聽徐階的擺布啊。
所以,當朝臣們抱怨沒人在內(nèi)閣值班的時候,高拱直接就對徐階說,您年齡大了,別太辛苦,您就一直在內(nèi)閣呆著,我們輪班倒內(nèi)閣值班吧!
徐階看明白了高拱的脾氣,知道這人自己是靠不住了,必須得依靠自己的徒弟,張居正了。
這就說到了高拱和徐階結(jié)怨的第二個原因,嘉靖皇帝駕崩的時候,徐階竟然沒有招高拱一起起草遺詔,而是招來了張居正!
遺詔這個東西,很少有大行皇帝親自起草的。大多是股肱近臣們當作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張的宣言來看待的。滿朝的大臣們也都知道這種情況,所以,這是個大好的邀買人心的機會,甚至能夠青史留名的機會!
所以,所有認為有資格的股肱近臣們都希望趁這個機會在遺旨里塞點自己的“私貨”,高拱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資格。甚至,估計都早就打了好幾遍腹稿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徐階,偏偏就是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在徐階和張居正版的嘉靖遺詔里,不僅讓嘉靖“否定”了為大臣們所詬病不已的修道的那些荒唐事。還赦免了因為大禮議和反對嘉靖修道獲罪的所有官員?;钪模匦落浻脼楣?,死了的大加撫恤。
這下給徐階和張居正叫好的人可就多了。甚至紛紛夸贊徐階為“名相”!
徐階終于忍到了頭,雄心勃勃的要一展抱負。
徐階越高興,高拱就越窩火!
這可是剝奪了高拱成為千古名臣的機會,另外,高拱也再也沒有機會洗刷自己憑借“青詞”討好嘉靖帝的“污名”了。搞不好就背一輩子“詞臣”“幸臣”“弄臣”這樣的壞名聲。以高拱崖岸自高的性格,這真的比殺了他還難受!
徐階和高拱的這個仇,結(jié)大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高拱在隆慶元年因為“京察”事件中的自私行為被逼辭官回家。
起因是吏部尚書楊博在京察的時候,罷免了一些官員,但是他的山西籍同鄉(xiāng)卻一個都沒有罷免。
胡應(yīng)嘉和胡惟新彈劾楊博在京察中營私舞弊。而高拱不顧事實,只因為與胡應(yīng)嘉有些私怨就認為胡應(yīng)嘉他們是在搞“黨爭”,應(yīng)該把胡應(yīng)嘉削職為民。
這下朝臣們可就不愿意了,因為楊博主持京察的結(jié)果,確實讓人懷疑。而高拱的斥責就真的是毫無道理了。徐階也回護了胡應(yīng)嘉,只是把他降職為推官。高拱就更生氣了。
而歐陽一敬之后又緊接著彈劾高拱專權(quán)跋扈。這回隆慶帝朱載垕親自下場回護自己的老師。本來這事就算過去了。結(jié)果,沒幾天,齊康又彈劾徐階。一下子又捅了馬蜂窩。
沒別的,這個時間上,太接近了,讓群臣不得不懷疑是高拱支使齊康攻擊徐階。群臣憤然,跑到宮門外去羞辱齊康。接下來就是一通亂,今天是齊康參劾歐陽一敬,明天就是歐陽一敬參劾齊康。
但最終,科道言官們占了上風,齊康被貶。
而高拱也因為名聲受損,終于罷相回家。
他又給徐階記上了一筆!
要說科道言官本來是朱元璋設(shè)計的好制度,級別低但是位置重要。沒想到卻最終淪為了權(quán)臣們操控所謂“公論”最終變成互相攻擊的工具,這恐怕也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了。
徐階退休,高拱復相,徐階的“噩夢”開始了。
其實,從前文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一朝的首輔或閣臣,基本不會因為私怨就做出天怒人怨的報復行為,高拱出于挾私想貶斥胡應(yīng)嘉,立刻就招至所有朝臣的群起而攻之。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