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尼拉10月12日電 記者手記|“咸面包”的香氣里,有一扇認(rèn)識中國的窗口
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區(qū)奎松市一條普通街道上,有一家老面包坊。鋪面看似尋常,卻被當(dāng)?shù)孛襟w稱為“最接地氣的智庫”。這就是因舉辦過數(shù)百場論壇而在當(dāng)?shù)刂摹翱聦帯泵姘弧?/p>
十年前,《菲律賓星報》資深評論員、專欄作家李天榮在這里發(fā)起“咸面包論壇”。自創(chuàng)辦以來,論壇已舉辦數(shù)百場活動,議題涵蓋政治選舉、社會民生、氣候變化等,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議題與中國相關(guān)。
這里常常迎來議員、政府部長、學(xué)者和媒體記者,也有普通市民參加論壇。來自中國的許多專家學(xué)者在這里與菲律賓同行對話?!翱聦帯泵姘灰殉蔀榉坡少e民眾了解中國的一扇獨特窗口。
咸面包是菲律賓最常見的早餐食物之一,被稱為菲律賓的“國民面包”。李天榮說,它象征著溫暖和共享,“一杯咖啡、一塊面包、幾把椅子,就能讓大家平等交流”。
在這里,不同身份的人講述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一名在中國任教13年的菲律賓老師回憶說,她在中國看到的不僅是科技發(fā)展,更有中國民眾的日常美德與開放胸懷。在中國經(jīng)商多年的菲律賓商人分享中國移動支付、外賣和共享單車的便利,在他看來,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既有充分的引導(dǎo),又給予(市場)足夠的自由”。
記者注意到,每當(dāng)嘉賓講到有關(guān)中國的最新見聞時,臺下聽眾常常發(fā)出一連串“哇”的驚嘆聲。在這樣的氛圍中,一個被西方敘事刻意虛化的中國形象,開始變得真實且立體。
“我們要打破單一敘事,還原彼此的真實。”李天榮說,正是基于這樣的信念,越來越多有關(guān)中國的議題被帶入菲律賓的公共討論。
菲律賓前參議員妮基·科塞滕是論壇的???。她表示,在菲律賓,真實的中國被西方媒體的偏見所掩蓋,“每次到中國都讓我大開眼界”。
李天榮說:“我希望在咸面包的溫?zé)嵯銡庵校粋€國家能重新認(rèn)識另一個國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