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熱鬧嗎?
江月的朋友說:熱鬧,但這是虛假的熱鬧!
畢竟,此次十一的時間跨度相當長。
十一與中秋合并的情況下,假期長度達8天,若是按照往常的操作在節(jié)前節(jié)后請幾天假期把周末串聯(lián)起來,可讓假期總天數(shù)達到16天。
不瞞大家說,假期的各種快樂,江月現(xiàn)在還在回味……
只是,長假帶來的熱鬧,多體現(xiàn)在人流量上——
據(jù)交通運輸部,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10月1日至10月8日),全社會跨區(qū)域人員流動量達24.32億人次,日均3.04億人次,同比增長6.2%,較2019年同期增長30.8%。
用一句話概括:創(chuàng)下歷史同期的新高。
除此之外,似乎什么也沒有了。
根據(jù)文化和旅游部數(shù)據(jù)中心測算顯示,國內(nèi)出游8.88億人次、花費8090.06億元,折算日人均113.88元。
與2024年相比,2024年國慶日人均消費130.87元,今年國慶的人均消費比去年少了17塊錢。
由此,有機構(gòu)還專門找出了數(shù)據(jù),論證了國慶消費頹勢的觀點——
1.增加的出境游。
今年十一假期前7日的國際航班執(zhí)飛班次相較于2024年同比增長11.8%。
2.下降的跨省跨市游。
今年十一假期前6日,反映遠距離出行的公共交通(含營業(yè)性公路、鐵路、水路、航空)日均旅客發(fā)送量同比增速回落至1.8%,較五一假期下行5.5個百分點。
其中,鐵路、民航旅客日均發(fā)送量同比分別增長1.5%、2.9%,但增速較五一假期明顯放緩(鐵路下行9.3個百分點,民航下行8.9個百分點)。
3.增長的自家周邊游。
今年國慶中秋前8日,自駕出行人數(shù)同比增長7.1%。
以上三個數(shù)據(jù),恰好說明了此次國慶出游人數(shù)增加,消費反而降低的原因——
代表高端消費的出境游增加。
這意味著有錢人仍然能保持更高的消費水平,但他們把購買力帶到了國外,自然也就沒辦法統(tǒng)計到國內(nèi)的消費中去。
代表著中等消費的跨省跨市游減少。
恰好說明了大多數(shù)中產(chǎn)家庭在國慶假期時,選擇了旅游消費的降級。
他們從需要更多的交通經(jīng)費和更多的住宿經(jīng)費的中遠程旅游賽道,切換至了性價比更高的周邊游。
于是,
代表低端消費的周邊自駕游增加。
這,不就是代表著消費的降級?
為此,江月的朋友還拿出了兩張看似十分有說服力的照片。
兩張照片的第一種解法。
第一張圖,是在武漢龜山風(fēng)景區(qū)。
根據(jù)此圖,我們大致可以猜測出這個場景透露出來的信息——
由于國慶酒店價格上漲,大家選擇帶著帳篷扎堆露營。
江月的朋友補充道:這也不是個例。
據(jù)統(tǒng)計,今年國慶期間,帳篷租賃訂單量同比暴增410%,全國露營預(yù)訂量同比大漲80%,熱門露營地幾乎在節(jié)前兩周就被預(yù)訂滿。
的確,
根據(jù)市場價來計算,基礎(chǔ)款帳篷租賃價格約100-150元/天,中高端帳篷(如充氣帳篷、印第安帳篷)價格在 150-300元/天。
更何況,像帳篷這樣的耐消品你買一頂,今年能用,明年還能用,這不比酒店劃算得多。
第二張圖片,是在一輛車中。
只要開一輛電車,自己帶上被褥,后座一放平,前排屏幕還能作為電視播放,雖談不上“房車”,但也能叫一聲“床車”。
車主們對酒店的需求,大幅度減弱。
此外,許多電車品牌都帶了外放電功能,可以配置更多的裝備,比如,咖啡機、電磁爐、電熱水壺等等,如果覺得車里不好睡,我們可以帶一個裝配連同后面的后備箱,秒變露營基地。
也就是說,行、住、吃,都能在一輛車內(nèi)輕松解決。
正是在帳篷和電車的雙重打擊下,今年的酒店和民宿并沒有吃到紅利——
起初,酒店和民宿的定價更貴。
酒店,平均房價519.28元/晚;民宿,平均房價825.39元/晚。
2024年的同期數(shù)據(jù),酒店平均房價421元/晚,民宿平均房價749元/晚,同比分別上漲23%、10%。
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游客們并不買單。
酒店入住率從去年的68%降至37%,民宿入住率從去年的56%降至38%。
進而,平均客房收入開始下降。
2024年,酒店和民宿平均客房收入為288元和419元。
今年,僅為192元和317元。
同比分別下降33%和24%。
似乎,
此次國慶旅游的頹勢,真的在說大家都在消費降級。
但是,但是!
江月對此并不認同,這兩張照片明明還有第二種解法!
兩張照片的第二種解法。
首先,咱們得關(guān)注這兩張照片背后的群體。
他們是誰?
年輕人!
第一張照片。
真正的故事是,瘋狂的音樂節(jié)。
這張照片拍攝地旁邊就是音樂公園,而十一期間將會有音樂節(jié)。
既是國慶假期,又是音樂節(jié),雙重buff疊加之下,人滿為患,附近的酒店價格從200元/晚一路上漲到1300元/晚,漲幅超5倍。
可即便如此,年輕人仍要追這場音樂節(jié)。
為了這場音樂節(jié),他們安營扎寨,帶著投影儀放電影,用著卡式爐煎牛排,仿若度假,玩得不亦樂乎。
這是年輕人的新玩法,你們老登不懂!
而此次的國慶消費中,音樂節(jié)等演出活動正是那個爆炸性增長的品類——
根據(jù)《2025國慶假期文娛消費報告》顯示,國慶假期前六日,三、四、五線城市演出場次同比增長34.1%,演出票房收入大漲86.6%。其中寶雞、馬鞍山、瀘州等非一線城市演出數(shù)量增速居全國前列,包含了脫口秀、Livehouse等各類的小眾演出。
10月1-6日全國線下演出項目總數(shù)超過3100個,累計上演近1.5萬場次,吸引觀眾約194萬人次,同比增長39.5%。線下活動中,音樂節(jié)觀演人次同比增長66.6%,大型演唱會增長39.7%,體育賽事觀賽人次同比激增264%。
第二張照片。
真正的故事是,電車帶來的新生活。
為什么電車能很大程度地減少住宿需求?
因為空間大。
相比燃油車,電車后排一放平,那就是一張床。
因為可提供的場景多。
前排的屏幕可以當作電視,電車本身就是一塊移動電池,方便露營。
因為便宜省錢。
現(xiàn)在十萬塊錢不到,就可以買一輛不錯的電車。
電費也比郵費便宜。
也正因如此,
打車把燃油車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
2025年前8月,純電車型銷量同比增長46%,8月單月增速達40.56%,并且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55.20%,已超過傳統(tǒng)燃油車成為市場主力。
那么,是誰在買電車?
據(jù)統(tǒng)計,電車車主要集中在26歲至45歲的中青年群體,占比超過65%。
他們是年輕人!
因此,消費真的是降級了嗎?
不!
消費在轉(zhuǎn)型!
老登眼中,
飛天茅臺標價從2999元降至2599元,五糧液價格從年初950元跌至840元;軟中華禮盒價格從2000元跌至1400元,降幅達30%,煙酒店高端禮盒銷售不足四成。
市場好像越來越差了。
但是,有多少年輕人喜歡喝白酒?
老登眼中,
過去每到中秋節(jié)就心心念念的月餅,現(xiàn)在銷量也大不如從前。
市場好像越來越差了。
但是,有多少年輕人喜歡吃月餅?
老登眼中,
只有燃油車才能稱之為“車”。
只有寶馬奔馳才是信仰。
而隨著燃油車的落寞,市場好像也不行了。
但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特斯拉、小米、小鵬、蔚來……
類似的例子,咱們還能舉出很多——
比如,LABUBU。
2025年的永樂春秋拍賣會上,成交了一只全球唯一的薄荷綠LABUBU,成交價高達108萬。
與此同時,大量的LABUBU都在升值,下至幾百塊,上至幾千幾萬塊。
而在老登眼中,這只不過是個毛絨玩具。
比如,寵物經(jīng)濟。
近些年來,寵物食品、醫(yī)療、美容、主題體驗店、寵物咖啡店等迅速發(fā)展,寵物經(jīng)濟市場規(guī)模達3002億元。
年輕人們甚至為了給生病的寵物做手術(shù)愿意花費幾千塊,上萬塊。
這在老登眼中,根本無法理解。
所以,
消費真的降級了嗎?
并沒有。
只是消費的主體在更迭,消費的邏輯在改變。
過去的老登們,喜歡住奢侈的酒店,玩最熱門的風(fēng)景,送最貴的酒,抽最好的煙。
而這些東西,在年輕人眼中:純粹是面子經(jīng)濟。
與住奢侈的酒店、賞最熱門的風(fēng)景相比,當代的年輕人寧愿住在路邊的帳篷中,踩在泥濘的土地上,看一場瘋狂的音樂節(jié)。
老登眼中的“消費降價”,只是因為——
這些產(chǎn)業(yè)才剛剛萌芽,而我們只需要給年輕人更多的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