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指導,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天津外國語大學主辦,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別和區(qū)域研究院、天津外國語大學科研處承辦的“從天津再出發(fā):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辦。外交部歐亞司副司長毛文翀,哈薩克斯坦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沙爾卡爾巴耶夫·阿斯卡爾,外交學院院長、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主任王帆,市外辦主任欒建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波,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劉怡蔓,天津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王歡,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周紅蕾出席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發(fā)來視頻致辭。
來自外交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陜西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天津社會科學院、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天津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0余家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齊聚天外,圍繞全球治理、上合組織及區(qū)域國別領域展開研討。開幕式由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長李迎迎主持。
會上舉行“從天津再出發(fā):我們在行動”上合主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與會領導共同啟動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六大核心計劃”,即“學術著作出版計劃”“學術期刊建設計劃”“品牌論壇鍛造計劃”“學術平臺構筑計劃”“人文交流對話計劃”和“智庫決策賦能計劃”。
在開幕式致辭中,毛文翀表示,本次研討會立足天津峰會重要共識,探討將深邃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和可期成果的實踐方案。期待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在理論創(chuàng)新、建言咨政、人才培養(yǎng)、國際傳播等領域開拓進取,多出成果。外交部歐亞司將一如既往支持包括中心在內的國內外智庫和學術機構開展工作、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上合組織事業(yè)邁向新高度。
索海爾·汗表示,根據(jù)《天津宣言》精神,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以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領導人將堅定地致力于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愿景實現(xiàn)。
沙爾卡爾巴耶夫·阿斯卡爾指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為各成員國提供了對話交流和推動合作議題深化與發(fā)展的平臺。今年8月在天外成立的哈薩克斯坦研究中心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兩國間文化、人文和科學交流。相信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將繼續(xù)在支持傳統(tǒng)友誼和深化政治互信的基礎上不斷加強雙邊關系。
王帆指出,本次研討會以“從天津再出發(fā)”為主題,正是要把峰會共識轉化為理論成果和實踐行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建設邁上新臺階。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將一如既往支持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的工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智庫應有的貢獻。
欒建章指出,作為峰會舉辦地,天津正以“后峰會效應”為契機,推動地方合作走深走實,繼續(xù)打造更多“天津印記”?!皬奶旖蛟俪霭l(fā)”主題的提出,恰逢其時,意義深遠。希望研究中心以“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的五點全球治理倡議為行動導向,積極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加強國際傳播,深化國際交流,為推動天津城市國際化發(fā)展和服務國家外交實踐貢獻“天津之為”。
馬波表示,上合組織峰會在天津召開,極大提升了天津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彰顯了天津在區(qū)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優(yōu)勢。此次研討會的舉辦不僅是落實峰會部署和“上海精神”的生動實踐,也是搭建溝通橋梁,維系人文紐帶的務實之舉。希望研究中心著力培育融通中外的智庫,搭建開放交流的窗口,打造人才薈萃的搖籃,充分發(fā)揮政學研用平臺優(yōu)勢,加強項目化引領、實戰(zhàn)化教學,培養(yǎng)更多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和專業(yè)本領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劉怡蔓表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工作成果清單,是天津市高等教育主動對接國家戰(zhàn)略,聚焦國際問題研究,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希望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能夠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立足學術前沿,深化理論創(chuàng)新,聚焦現(xiàn)實需求,強化資政建言,融通中外文化,促進文明對話,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培育時代新人,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開放大局貢獻力量。
周紅蕾表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堅守“立足天津、聚焦區(qū)域、放眼全國”的定位,以深化上合組織框架下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核心使命,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庫平臺。學校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持續(xù)深化上合組織領域理論研究,著力培養(yǎng)更多兼具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通曉上合組織國家國情與文化的專業(yè)人才,為上合組織合作發(fā)展儲備后備力量,主動融入天津對外開放大局,在服務國家戰(zhàn)略、推動文明互鑒、促進共同發(fā)展中展現(xiàn)更大作為。
與會嘉賓一同觀看了“津彩上合 共繪新卷——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成果回顧”視頻短片,透過鏡頭感受天津這座城市在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中的擔當與作為。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三弦演奏家高藝真副教授和她的學生們帶來三弦重奏《難忘津韻》,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藝術感染力收獲現(xiàn)場熱烈掌聲。
主旨發(fā)言由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敬鑫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從多邊合作達到更高水平、推動上合組織行穩(wěn)致遠、為完善全球治理做出“上合貢獻”三個方面對上合組織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進行了展望;中國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總編輯、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王曉輝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上合組織發(fā)展”為題,詳述了文明交流互鑒對上合組織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書記郭樹勇探討了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在豐富和發(fā)展區(qū)域治理理論、國際共同體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全球治理理論和國際戰(zhàn)略理論五方面的重大意義;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丁曉星以“進一步推動構建上合組織安全共同體”為題,總結了上合組織在安全領域做出的六方面重要貢獻。
在分論壇階段,研討會以“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構建與全球治理倡議”“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構建與中國角色”和“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構建與地方實踐”三個串行論壇形式展開,天津外國語大學科研處處長、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李強,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別和區(qū)域研究院院長鄭繼永和天津社會科學院東北亞區(qū)域合作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程永明分別主持論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xiàn)代化研究院副院長徐秀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多邊與區(qū)域合作研究室主任李勇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貞曄、北京師范大學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磊、上海社會科學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凡、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研究室主任趙會榮、上海政法學院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丁云寶、復旦大學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斌、陜西師范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所長陳東杰、上海虹橋商務區(qū)管委會投資促進處處長賈開京、天津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處處長范智勇、青島大學青島旅游研究院院長馬波、西安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國別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黃達遠、天津英華實驗學校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周艷等十五位專家學者、教育和政府機構負責人參與研討。
李迎迎在閉幕詞中指出,本次研討會凝聚了“從天津再出發(fā)”的重要共識。接下來將聚焦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建設,致力于打造三大高地:一是成為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思想庫”,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二是成為輻射區(qū)域的“智慧港”,促進研究成果向務實合作轉化;三是成為文明互鑒的“連接器”,拓展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必將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的學術動能。閉幕式由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朱鵬霄主持。
2025年6月21日,在外交學院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指導下,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社會科學院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并被納入中國擔任上海合作組織2024-2025年輪值主席國工作成果清單。自6月成立以來,研究中心針對上合組織發(fā)展重大需求及峰會成果落地領域開展了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研究,深度闡釋“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全面探索其在政治互信、經濟融合、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領域的落地模式。今后,研究中心將繼續(xù)秉承“上海精神”,持續(xù)推進高水平建設與高質量發(fā)展,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閆東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