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資料來源:《法華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佛經(jīng)記載與傳統(tǒng)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世間修行之人,皆求福報,皆避業(yè)障。
可是你是否想過,同樣是兩個字,為何有的能讓人福報無量,有的卻讓人業(yè)障纏身?
《法華經(jīng)》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曾對彌勒菩薩說,末法時代,眾生修行最大的障礙。
不在于外境的誘惑,不在于魔障的干擾,而在于心中常念的那兩個字。
這兩個字,若念錯了,縱然你日日誦經(jīng),夜夜禮佛,也難以積累真實功德。
若念對了,即便你不通經(jīng)典,不識梵文,也能獲得諸佛護念,福報自然而至。
更令人費解的是,佛陀說,那讓人業(yè)障纏身的兩個字,恰恰是大多數(shù)修行人每天都在念的;而那能讓人福報無量的兩個字,卻是許多人從未真正念過的。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難道我們這些年的修行,都念錯了嗎?
在佛陀住世的時代,舍衛(wèi)國有兩位修行人,一個叫善來,一個叫善往。這兩人同時皈依佛門,同住一個精舍,每日的功課也幾乎一樣——清晨起來誦經(jīng),午后靜坐禪修,傍晚繞佛塔行禪。外人看來,他們簡直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連修行的方式都如此相似。
可是十年過去,兩人的境遇卻天差地別。
善來比丘容光煥發(fā),修行日益精進。他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心境安詳,常有村民前來向他請教佛法,他也總能用淺顯的話語解答疑惑,讓人如沐春風(fēng)。更奇妙的是,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似乎有祥和之氣。有一次,村中鬧旱災(zāi),善來比丘帶領(lǐng)村民誦經(jīng)祈福,當(dāng)晚便下起了甘霖。村民們都說,這是善來比丘的福報感召。
善往比丘卻恰恰相反。這十年來,他誦的經(jīng)文比善來更多,坐的禪比善來更久,可是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差,常常生病。更糟糕的是,他的心境也越來越不安,常常為一些小事而煩惱不已。村民們漸漸不愿意接近他,因為覺得他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
善往比丘自己也很困惑。他常常想:我比善來更加精進,為什么反而過得不如他?是不是我前世的業(yè)障太重?還是我的修行方法有問題?
這個困惑一直困擾著善往比丘。終于有一天,他決定去請教佛陀。那是一個清晨,善往比丘來到佛陀的住處,向佛陀頂禮之后,恭敬地說:"世尊,弟子有一事不明。弟子與善來比丘同時出家,功課相同,可是十年下來,他福報日增,弟子卻業(yè)障日重。弟子不知何故,懇請世尊開示。"
佛陀看著善往比丘,溫和地笑了。
"你真的和善來做的一樣嗎?"佛陀問道。
善往比丘說:"弟子每日誦經(jīng)三卷,坐禪兩個時辰,繞塔一千圈。善來比丘也是如此。"
佛陀說:"我不是問你做了什么,我是問你,你心里念的是什么?"
善往比丘愣住了。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做功課就是做功課,心里還要念什么?
佛陀說:"你隨我來。"
佛陀帶著善往比丘來到精舍的大殿。此時,善來比丘正在誦經(jīng)。佛陀讓善往比丘仔細(xì)觀察善來的神態(tài)。善往比丘看到,善來比丘誦經(jīng)時,面帶微笑,神情安詳,整個人都沉浸在一種喜悅的狀態(tài)中。
然后,佛陀讓善往比丘自己誦一段經(jīng)文。善往比丘開始誦經(jīng),佛陀在旁邊靜靜地觀察。誦完之后,佛陀問道:"你誦經(jīng)的時候,心里在想什么?"
善往比丘想了想,老實回答:"弟子在想,這一卷經(jīng)誦完了,今天的功課就完成三分之一了。"
佛陀點點頭,繼續(xù)問:"還有呢?"
善往比丘遲疑了一下,說:"弟子有時候會想,我都誦了這么多經(jīng)了,為什么還沒有證果?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煩惱?"
佛陀又問:"再想深一點,你心里最常念的兩個字是什么?"
善往比丘陷入了沉思。過了很久,他突然臉色一變,低聲說道:"弟子心里最常念的,是'我要'這兩個字。我要功德,我要福報,我要證果,我要解脫……"
佛陀說:"是了。你心里念的是'我要',而善來心里念的是'感恩'。雖然你們做的事情一樣,但是心念不同,果報自然不同。"
善往比丘大驚:"世尊,難道修行不就是為了獲得功德、證得果位嗎?我要這些,有什么錯?"
佛陀說:"你要,就是錯了。"
善往比丘不解。佛陀便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兩個農(nóng)夫,同時在田里耕作。一個農(nóng)夫心里想的是:"我要趕快把這塊地耕完,這樣我就能多種些糧食,多賣些錢。"另一個農(nóng)夫心里想的是:"感恩大地給了我這片田,讓我可以種植糧食,養(yǎng)活家人。"
兩個農(nóng)夫都很勤勞,可是結(jié)果卻不同。第一個農(nóng)夫耕地時,心里總是著急,總想著快點完成。他耕地時不夠細(xì)致,播種時不夠用心,結(jié)果收成不好。第二個農(nóng)夫耕地時,心里充滿感恩,每一下都很用心,每一粒種子都播得很仔細(xì)。結(jié)果他的收成遠(yuǎn)遠(yuǎn)好過第一個農(nóng)夫。
"修行也是如此,"佛陀說,"當(dāng)你心里念著'我要'時,你的心是向外求的,是緊張的,是焦慮的。這種心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貪執(zhí),是一種煩惱。你越是'要',你的心就越不安,業(yè)障就越重。"
善往比丘若有所悟,但還是有些不解:"那善來比丘心里念的'感恩',又為何能讓他福報增長呢?"
佛陀說:"當(dāng)你心里充滿感恩時,你的心是柔軟的,是開放的,是喜悅的。你感恩三寶給了你修行的機會,感恩經(jīng)典讓你明白道理,感恩眾生讓你有機會修慈悲心。這種心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布施,是一種供養(yǎng),是一種功德。你越是感恩,你的心就越安詳,福報就越增長。"
善往比丘問道:"可是世尊,我也想感恩啊,但是心里總是不自覺地就想'我要',這該怎么辦?"
佛陀說:"這就是習(xí)氣。你過去生生世世,心里念的都是'我要',所以這一生,即便你想改變,習(xí)氣還是會不斷冒出來。改變習(xí)氣,需要時間,需要方法。"
"什么方法?"善往比丘急切地問。
佛陀說:"很簡單。從今天開始,每當(dāng)你做功課時,每當(dāng)你誦經(jīng)、坐禪、繞塔時,都在心里先默念三遍'感恩'。"
"就這么簡單?"善往比丘有些不敢相信。
佛陀說:"就這么簡單。但是,你要真心地念,不是嘴上念念就算了。你要真的感受到感恩,感恩你能坐在這里,感恩你能誦這部經(jīng),感恩你還有機會修行。"
善往比丘依教奉行。剛開始的時候,他覺得很別扭,因為他心里的第一反應(yīng)還是"我要"。但他堅持每次都先念三遍"感恩",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境開始變化了。
三個月后,善往比丘再次來見佛陀。這一次,他的神情已經(jīng)和三個月前大不相同,臉上多了一份安詳,眼中多了一份光彩。
善往比丘向佛陀頂禮,說:"世尊,弟子這三個月來,按照您的教導(dǎo),每次做功課前都念三遍'感恩'。剛開始的時候,心里還是會不自覺地冒出'我要'的念頭。
但慢慢地,'感恩'的力量越來越強,'我要'的念頭越來越少。弟子現(xiàn)在誦經(jīng)時,心里充滿了歡喜;坐禪時,心里充滿了安詳。這三個月,弟子的身體也好多了,心境也平和多了。"
佛陀微笑著說:"你已經(jīng)找到了修行的正確方向。但你要記住,'我要'和'感恩',是修行路上的兩條岔路。一條通向地獄,一條通向天堂。你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心念,當(dāng)'我要'升起時,立即轉(zhuǎn)為'感恩'。"
善往比丘問:"世尊,為什么'我要'會通向地獄呢?"
佛陀說:"因為'我要'的本質(zhì),就是貪欲。"
這句話猶如驚雷,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善往比丘愣住了,其他聽法的比丘也都愣住了。大家都在修行,都想要獲得功德,都想要證得果位,難道這也是貪欲嗎?
佛陀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卻沒有立即解釋。
他說:"這個道理很深,你們要仔細(xì)聽。"
說完,佛陀開始講述一個更深刻的道理。
這個道理關(guān)系到每一個修行人的根本方向,關(guān)系到我們究竟能否真正獲得解脫。
而這個道理的核心,就在于我們每天念的那兩個字,究竟是"我要",還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