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些天的時候,聽我媽說要手工掰玉米,當時我寫了篇文章,有人說:現(xiàn)在不是都機器收了么?!
下面很多讀者朋友說:今年雨水多,地里都積水了,機器壓根兒進不去!
確實如此,今年,機器不靈了,我們又得回到多年前的收割方式——純?nèi)斯ど暇€。
最大的問題是:種地的人大都年過半百,有力氣的年輕人在城市被工作困住,回不去老家。
現(xiàn)在,年過半百的父母,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氣,鉆進玉米地,掰玉米。
從各大平臺的新聞,大概可以推斷出,河南區(qū)域內(nèi)很多田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積水。
掰玉米,難上加難。
02
看到朋友圈很多人的曬圖。
雨水無情,毀了農(nóng)家人一年的期盼。
這一腳陷進去,得費很大氣力,才能拔出來腳丫子。
玉米有的已經(jīng)發(fā)霉。
豐收?很艱難。
看到同學說,玉米四五毛錢一斤,人家還不一定樂意收。
兩斤玉米,換不來一瓶礦泉水。
感覺今年下半年基本上白忙活了。
買種子肥料、使用機器的費用,不知道能不能賺回來。
03
我家的田地分為兩大塊——東地和北地,今年迫不得已先收的北地。
北地比較悲催,我小時候,村里的窯廠征用了我們的土地,挖走了最肥沃的土壤,制作成了磚坯,賣給周邊想要蓋房子的人們,具體寫在這:老家河南:村莊里絕跡的百米巨物
土地不肥沃了,沒有什么營養(yǎng),土地自我調(diào)控能力變差,要么容易干旱,要么容易積水。
夏天時候,我們那邊一直沒有怎么下雨,田地干旱,眼看著玉米快不行了,也澆不了水,只能干等,結(jié)果立秋后,雨水不斷,田地又淹了,莊稼死了一批又一批。
收莊稼時,家里幾個人鉆進玉米棵里,把一個又一個棒子掰回了家。
04
本以為東地可以機器收割,結(jié)果,一直不停下雨,田地里積水多,機器完全無法進入,沒辦法,等不及了,我媽一個人,60多歲了,再一次鉆進玉米棵里掰玉米。
她說:她一個人,估計四五天可以掰完。
一時,我竟不知道說點啥。
說不讓她掰吧,我也沒有決定權(quán),而且我眼下也回不去幫忙。說掰吧,那么重的農(nóng)活,她一個90多斤的60多歲的老人,如何承受?
可是這么多年,她也如此一點點堅韌地熬過來了。
我一直覺得東方女性很“堅韌”,堅強,剛強,頑強,有韌度,不容易被打敗,抗壓性強,抵抗風霜的能力強。
相比男人而言,女人更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人物。
她有頑強的生命力,因為她知道她背后有她的兒女,需要她堅挺著。
有讀者說,雇人工幫爸媽掰玉米。
問題是,遠在百里之外,找誰呢?無從下手。
再說,我們愿意出這個錢,我們的父母會讓我們這么花錢么?這個是重點。
在自己出力和花錢之間,我想很多農(nóng)家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盡管很艱辛,對于節(jié)儉的農(nóng)家人來說,錢,不能隨便花,省錢,就是賺錢。
05
前兩天好不容易晴天了片刻,昨天開始又下起了雨,我問我媽,地里沒有掰的玉米咋辦?
我媽說:掰不了,不掰了,不要了。
我知道,這是她嘴硬,不知道她多心疼、多著急呢,可是今年的莊稼,太難收了。
“鄭州發(fā)布”數(shù)次發(fā)信息告知大家注意防范大風和暴雨……
雨水一時半會停不了。
雨水不停,但是玉米也不舍得扔啊。
老家一個堂叔年輕有力,打夜把玉米收完了。
然而,收回來的玉米是這樣的,已經(jīng)長出綠油油的芽兒。
堂叔黑色幽默,他說:明年省玉米種子了……
然而,我家的玉米還在地里漚著。
怎么辦?
我也不知道。
收不收回家,基本上都廢了,也賣不了什么錢了。
你家玉米收了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