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周艷)“地太爛,收割機根本下不去。再淋雨,玉米就要發(fā)芽、霉變,一季的辛苦和付出就全打水漂了?!蓖约伊€多的玉米,咸陽禮泉縣史德鎮(zhèn)安穆什村的五保戶王大爺每天都要到地頭轉好幾回。
與時間賽跑 我們來了!
地利所系,民生所計,半個多月的秋雨,讓咸陽禮泉地區(qū)的秋收、秋耕、秋種嚴重滯后。10月13日,雨勢暫歇,天色依舊陰沉,留給村民們搶收的時間,可能只有這短短一天。
“農時不等人”,國網咸陽供電公司禮泉公司緊急動員,組織42人的“志愿紅”突擊隊直奔脫貧戶、五保戶等缺勞的困難家庭田間,打響了一場“龍口奪糧”的搶收仗。
“同志們,抓緊時間!”秋收隊隊長一聲令下,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地扎進了玉米地。
泥濘中的戰(zhàn)斗 汗水里的擔當
“我來掰棒子!”
“這邊傳遞!”
“小心腳下!”
志愿者們散布在比人還高的玉米地里,田間響起了掰玉米的“咔嚓”聲和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田埂濕滑不堪,一腳下去,鞋深陷泥水當中。
連日陰雨讓這里變成了濕熱難耐,汗水很快浸透臉頰,泥點濺滿了褲腿,鋒利的葉片劃過皮膚,留下勞作痕跡,這里沒有人叫苦,沒有人停歇。
搶收下的每一捧糧食,都是群眾兜里實實在在的收入,集結出一年的希望,這讓在場的每個人心里都充滿了干勁。
與天爭利 搶的是糧食更是希望
從清晨到日暮,緊張的搶收持續(xù)了近八個小時。志愿者們中午僅在田埂邊就著礦泉水匆匆扒了幾口飯,便又鉆回玉米林中。
老黨員賀師傅今年54歲了,干起活來卻不輸年輕人。他抹了把汗說:“我老家也是農村的,知道農民的不容易,平時咱保供電,秋收就得保收成。”
入職不久的車政馳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罢胬郯?,”他喘著氣說,“但是看到老鄉(xiāng)們期待的眼神,我覺得特別值!”
顆粒歸倉的喜悅 是勞動最好的回報
傍晚5點,當最后一筐玉米運出田地,4戶家庭,整片12畝的玉米地,終于全部搶收完畢。夕陽的余暉灑在金色的玉米堆上,也映在每個人汗涔涔的臉上。
李大姐看著收獲的玉米,激動地說:“這下可算踏實了!你們真是幫了大忙了!”
村黨支部書記感激地說:“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這些困難戶家里,不是老人就是病人,要不是你們來幫忙,短時間內又收不完,這季莊稼真要爛在地里了?!?/p>
夜幕降臨,咸陽禮泉縣的燈火再次亮起。田埂上那些深深的腳印,將會一直訴說著這個秋天最溫暖的故事,“人民電業(yè)為人民”的企業(yè)宗旨,就寫在每一次彎腰、每一滴汗水、每一棒金黃的玉米里,如點亮千家萬戶的燈火,溫暖而明亮。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