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升級稀土出口管制后,整整五天,歐盟那邊一點聲音都沒有——這個世界經濟的重要角色,突然安靜得有點反常。
一直到10月14日,布魯塞爾才終于開口。歐盟貿易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高調宣布,要聯(lián)合G7國家對中國“采取強力回應”。
但這遲來的攤牌,歐盟想“展示”的,到底是真本事,還是在掩飾自己的焦慮?
馬羅什·謝夫喬維奇
那沉默的五天,與其說是在周密謀劃,不如說更多是猶豫和糾結。
中國稀土新規(guī)一出來,美國那邊幾乎是秒回——總統(tǒng)特朗普立馬重啟關稅威脅,說要對中國商品大幅加稅。
可歐盟呢?反應慢了整整五天。
這五天里,布魯塞爾的會議室里估計沒少吵架。
問題就在于,歐盟現(xiàn)在有點進退兩難。
一邊是美國這個老盟友不停施壓,逼他們“選邊站”;另一邊,中國又是他們越來越重要的經濟伙伴。
別忘了,就在新規(guī)出來前不久,歐洲央行9月底的報告還寫得清清楚楚:歐元區(qū)70%的稀土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更關鍵的是,報告還點明了一個事實:就算歐洲從微軟、蘋果、英特爾這些美國科技巨頭那兒買含有稀土的產品,這些美國公司的上游供應商,歸根結底還是中國。
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綁定,讓任何沖動對抗都可能傷到自己。
歐盟內部意見也不統(tǒng)一,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產業(yè)情況和對華貿易關系,心里的小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有的想緊跟美國求個安心,有的更在乎跟中國做生意的實際利益。
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就只能沉默、觀望。
終于,歐盟決定“攤牌”了,但這場攤牌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做樣子,很值得琢磨。
在丹麥霍森斯開的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前,謝夫喬維奇的發(fā)言充滿了精心設計的外交辭令。
他把這事定為“核心關切”,還拿出“證據”抱怨,說去年中國對石墨、鍺、鎵等材料搞類似管制時,“只有一半的出口申請被妥善處理”,指責這次擴大范圍更是“讓本就不妙的局勢雪上加霜”。
這話聽起來像是要來真的了。但緊接著,他的行動卻暴露了歐盟想兩邊下注的心思。謝夫喬維奇說,他已經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緊急商量過了,雙方同意“盡快開一次G7視頻會議”來統(tǒng)一立場。
但同時,他又說“很可能下周”就找中方貿易負責人開視頻會談。一邊拉著盟友搞“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邊又想私下跟中國聊聊,這個態(tài)度確實很有意思。
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丹麥,其外交大臣拉斯穆森的發(fā)言更是把這種矛盾心態(tài)全擺出來了。
他一邊催促歐盟“強硬回應”,展現(xiàn)“全球最大貿易集團”的實力;一邊又趕緊補一句,說“我不建議像美國那樣加關稅”。
拉斯穆森很直白地說出了歐盟的真實想法:“在這方面,我們和美國盟友有共同利益。
所以我們也得避免跟美國打貿易戰(zhàn)。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能更有力地向中國施壓,讓他們改變做法?!?/p>
說白了,歐盟想借美國的勢頭,但又怕被美國綁得太緊,最后自己吃虧。
他們看得很清楚,美國自己也有顧慮——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很快就因為美股“黑色星期五”大跌而軟化了,改口說“不一定”真要加。歐盟可不想在美國隨時可能抽身的時候,自己成了那個唯一的接盤俠。
跟歐盟這種“嘴上并肩”相比,美國的應對策略顯然想得更遠。
面對中國的稀土管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一邊忙著拉攏G7“抱團取暖”,一邊卻在全球下一盤更大的棋。
他在CNBC的論壇上放話,說美國要和全球“民主國家”合作,因為“中國管不了世界其他地方的供應鏈或生產過程”。
這不光是句狠話,背后是美國很清晰的全球戰(zhàn)略。
貝森特透露,當時特朗普總統(tǒng)本月就要去亞洲訪問,行程包括在馬來西亞參加東盟峰會,還要去韓國——那邊正要辦APEC領導人年會。
他還暗示,美國“快要完成”和韓國的貿易談判,和加拿大的談判也“重回正軌”了,跟印度的談判也有進展。
這一連串動作說明,美國不是孤立地在應對稀土問題,而是想借這個機會整合“印太戰(zhàn)略”的盟友。
不過就在各方圍繞稀土問題你來我往的時候,歐盟內部其實還在醞釀一個更激進的計劃。
據彭博社10月14日引用知情人士的消息,歐盟正在考慮一個挺有沖擊力的反制措施——強制要求在歐盟運營的中國企業(yè)向歐洲公司轉讓技術。
這個被看作是歐盟“工業(yè)加速法案”一部分的提案,預計11月會出臺。
目標很明顯就是中國,想“防止中國制造業(yè)的實力壓垮歐洲工業(yè)”。
具體措施可能包括:要求進入汽車、電池這些關鍵市場的中國企業(yè),必須用一定比例的歐盟商品或勞動力,甚至強制它們成立合資企業(yè)。
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說得更直白:歐盟應該“借鑒美國和中國的做法”,“如果我們邀請中國來歐洲投資,就得讓他們拿技術來換”。
對此,中國方面的回應很快也很明確。在10月15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fā)言人林劍用三個“反對”講清了中方立場:“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強制技術轉讓,反對干預企業(y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為名采取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
這個回應精準地把歐盟可能的行為定性為違背市場原則的保護主義,并明確警告這會損害雙方重要的貿易關系。
當歐盟高調“攤牌”,聲稱要“展示強大實力”時。
卻揭示了一個有點殘酷的現(xiàn)實:歐盟的“強硬”更像是一場充滿矛盾和焦慮的表演,它想通過和美國“并肩作戰(zhàn)”來找回話語權,卻發(fā)現(xiàn)自己早就被全球供應鏈捆住了手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