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發(fā)殺機龍蛇起,人發(fā)殺機天翻地,天人合發(fā)萬化基。黃帝陰符經(jīng)中的這句話,講述的是煉虛合道的過程,在雷電中重生,笑傲于天地。這正是,天人同于寂,無相亦無處,從這之后,大道就是我,我就是大道,天地間再沒有那個有形有相的我,但這天地間也無時無處不是我。
無我
但想要到這一步,前面還需要煉神還虛。黃帝講話是有邏輯的,緊接著上面那句話,下面這段話就開始教我們?nèi)绾巫龅綗捝襁€虛了: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于木,禍發(fā)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是謂圣人。
這兩句話是黃帝唯一明確傳授的修煉法門,最后還以“知之修煉,是謂圣人”作為特別的提醒。要知道,這只有三百字的陰符經(jīng),僅這句提醒就用掉了八個字啊,這是怎樣重要的法門,值得黃帝這么特別對待???又有多少人,看了錯誤的注解,白白錯過了這寶貴的機會呢?咱們細細品味:
煉神還虛
首先是:
性有巧拙。
性是什么?王道淵注解說,人之一點真靈謂之性。這個性咱們講過,是能見的能力,是覺性,是光明。而性的表現(xiàn)卻有所不同,有巧有拙。巧是高妙,是靈活,是聰慧。而拙則正相反。
表現(xiàn)的差別是因為每個人的開度不同,有的人心體被遮蔽得少,光明透過得多,自然就特別智慧,特別通透,辯才無礙。而有的人被欲望和偏執(zhí)所遮蔽,光明透不過來,就表現(xiàn)為蒙昧的狀態(tài),妄想執(zhí)著很多,很迷惑,很貪婪,很嗔怒,很傲慢。貪嗔癡慢疑,從哪里來的?就是從這個被蒙蔽的心上來的。
想象一下,你本來有光明燈,但是因為你的習氣層層偏見裹住了,一片漆黑的路上,你跌跌撞撞,磕磕絆絆,找不到方向,沒有目標,渾渾噩噩不知方向。什么是明心見性?什么叫啟蒙?就是把這蒙布扯掉,見到光明心啊。
光明心體
然后講:
可以伏藏。
大家注意一下,伏藏是兩件事,不是一件事,如果把伏當藏來譯,那伏藏就是藏了,沒必要說兩個字了,伏和藏與后面的可以動靜一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伏是什么意思?伏是降服,性要降服誰呢?如果學過我的太乙金華宗旨,肯定知道,元神就是性,而元神要降服的,毫無疑問就是識神。那同理,性要藏誰呢?藏的東西也是一樣,就是識,這個語境里與其說是識神,倒不如說是識種子,而這個藏,也正是大名鼎鼎的如來藏。
這樣就明確了,性的兩個核心功用,一個是伏,一個是藏,懂這個道理的,自然非常明白修進的路在哪里,自然一路順風順水,而不懂的,那你就去撞墻吧,看你啥時候能撞明白。
前面這兩句關(guān)鍵的話,點出了前進的道路,也就是把識轉(zhuǎn)成智,這個轉(zhuǎn)化,依仗的就是性的降服和能藏這兩個能力,這兩個能力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功夫了。
自性
核心在于九竅三要: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
九竅大家都知道吧,數(shù)數(shù)自己身上的窟窿眼,臉上七竅,下面?zhèn)z竅。哈哈哈。
眼耳鼻舌身,眼分到兩竅,耳兩竅,鼻兩竅,舌一竅,身兩竅。除了舌五根各有兩竅,五乘二減去舌一,正好九個。但是這九竅的邪,說起來就是從三個要地進入的,眼,耳,口。
所以,三要就是眼耳口了。眼耳口被稱為外三要,其實三要還有個內(nèi)三要,正是:精氣神。
精氣神
眼為神之門;耳為精之門;口為氣之門。
精氣神是從何而泄?
視之不息,則神從眼漏;聽之不息,則精從耳漏;言之不息,則氣從口漏。
同時邪也是從這三要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盲;五味令人口爽。
所以,我在太乙金華里講回光,就是不讓神識從眼根流泄出去,不被天之五賊所盜。而觀自在法,也是不讓元精從耳根流泄出去,反聞聞自性,不被天之五賊所盜。
《關(guān)尹子》中這樣寫:目自觀,目無色。耳自聽,耳無聲。舌自嘗,舌無味。心自揆,心無物。眾人逐于外,賢人執(zhí)于內(nèi),圣人皆偽之。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生而不息,這就是核心的奧義了。
可以動靜。
這里的動,就是為外物所動,心隨物轉(zhuǎn),這就是著相。其實根本就沒有相,這些相本身也是前面咱們講的種子所化現(xiàn)的,是一種習氣,同時你見了之后又生出了新的種子,這樣種種相續(xù),心生則種種法生,就是一種循環(huán),一個不斷加強執(zhí)念的循環(huán)。當然,想搞明白這個過程,需要學習唯識學,這里不能多講,怕大家聽不懂。
種子輪轉(zhuǎn)
這里的靜,就是正相反了。人心不動,天心動。只要你把你妄動的識心停下來,那你的光明心就能顯現(xiàn),能起用了。其實之前也能用,但是被遮蔽了,就好像你無法在喧鬧的迪廳里,聽到清凈的手表滴答聲。你想找到你的本命元辰嗎?那你就要靜下來,停下妄想,然后手表的滴答聲才能被你聽到,你才能找到這塊表。
《關(guān)尹子》又寫到: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
永遠記得,越是高妙的東西,越是清凈,越是清凈的東西,越是高妙。一個躁動不安的人,永遠不能成事。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你看不到真相,是因為你滿眼都是亂七八糟的相狀,那真相被蓋住了,就好像白色被黑色蓋住了,你啥也看不見了。
你要看破相,要不著相,要堅定的相信,凡所有相皆為虛妄。如此堅持下去,才能從動中取靜,一層層破除妄相,見到真如。這就是轉(zhuǎn)染成凈,轉(zhuǎn)阿賴耶識成白凈如來藏。沒錯,脫離所有相,還是有東西的,不用怕真的變成頑空了,真如一直都在那,是十方宇宙共用的,是你無法舍掉的。
如來藏性
前面講了巧拙,伏藏,動靜,其實核心就是回光,也就是我在太乙金華中反復提到的,眼觀鼻,鼻觀心,心觀自在。眼定神,耳定精,鼻定息,如此皆歸心。調(diào)息的時候也是要用耳聽的,聽息,大家可以回頭好好讀一讀太乙金華。
如果不能定呢?那就會有九竅之邪,這邪必會禍發(fā),必會生奸,這也就是接下來的這一句話了:
火生于木,禍發(fā)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
圣人之性,與天地參。而眾人不能者,以巧拙之不同也。人之所以不能伏藏者,以有九竅之邪也。知所以動靜,這三返九竅可以無邪矣。
若邪不除,則如火生于木,奸生于國,禍發(fā)必克,時動必潰。言木有火者,喻人身中有邪惡之性,五毒之火也。廣成子以為積火焚五毒,故知火者猛烈之氣。木中有火,切勿鉆研,火發(fā)則木焚矣。身中邪毒慎勿縱,恣之則萬善俱滅,其身潰矣。
其實我們的神,就在眼見色,耳聞聲,舌嘗思等等過程中,不斷損耗出去了,于此同時,我們也收到了外面的邪色,邪聲,邪思,欲望由此而來。若不小心,欲火焚身,奸生于國,那就會時動必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