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咱們講了兩個安,一個是三才既安,一個是動其機萬化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神。接下來黃帝就開始講神: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人們都知道神之神妙,但不知道神是從不神之中所生。
神是什么?神之為言,靈也,性也。人之靈性,虛明無象,在父母未生之前,不有其始,居父母已生之后,不有其終。
其實真正神妙的妙有,是那個元靈,是那個不得而知,不可知的東西。
此神不是思慮神,乃與元始相比肩是也。先以明性為主,心地之中常宜清靜,不可容一毫私欲窒礙于心,亦不可著相求玄。若才舉個意思,神便不是神了。
其實神就是這么個玄妙的,一著相就沒,一離相即得,只有見諸相非相,才見如來。若以色相求,以音聲求,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正所謂:一點元靈是至神,神知神處便非真。人能了悟神虛體,郎朗真空不掛云。
萬里晴空
神之神者,有知而知者也,分別意識也。不神之所以神者,無知而無不知者也,根本無分別智也。這就是前面說過的楞嚴經(jīng)殊勝,也就是空就是全集的原理??鬃釉唬何嵊兄踉??無知也。王陽明說,此心如鏡,光明即可照一切。不學而知,是為大圓鏡智。
所以才有道德經(jīng)中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中關竅,需要深刻領悟才能明白。
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有數(shù),時也;大小有定,方也。圣功從此而生,神明由此而出。
日月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也就是所謂的天道,產(chǎn)生了時間,天行有常,大小陰陽有定,這個規(guī)律就是易,就是道,也就是真如。所以,見得空之后,也是有真的,這個真就是源代碼,就是一種所謂的因果律。但是這不是凡夫認為的因果,相上的因果都是假象,相上的因果背后就是因為有這個真因果律,因為這個真如。
真如
伏羲知道這個真如,將其命名為“易”,所謂的連山,歸藏,后來的周,都是在講述這個永恒不變的“?!保@也是我的賬號“易觀”的由來。
而這真如,不是通過“相”能見的,只有空之后才能得見,是一切變化背后的東西。所以,這個東西也就是圣功,無盡功德所生之處,也就是神明,一切光明所出處。
真空真如生萬有妙有,就好像程序函數(shù)算法,雖然是空到但是給了一個輸入之后就能生出無限的結果,出無盡的景象,好像一個不斷化育的玄牝生器,不斷迭代的AI系統(tǒng),在一直向外拋出東西來,好像永遠不會枯竭一般。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凡所有相,皆由此來。前面的所謂神明,本身也是這個真如的一種作用而已。所謂的功德法身,也是因合此道而產(chǎn)生的慣性。什么是道?這就是道了。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這就是盜的機,天下都莫能見,天下都莫能知。君子得到了篤身躬行,小人得到了輕視性命。
盜,咱們前面講過了,機,也講過,這都是非常關鍵的字。其,就是上文中的,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的真,也就是易,也就是圣功生處,神明出處。
易就是盜機,就是三盜的核心,天地人三才之間的樞機,這個是不可見不可知的,是沒辦法描述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但是得到這個真如之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也就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反應,這是很多人沒搞明白的地方,也是大部分注解錯誤百出的地方。
這里的君子和小人,其實是一種見地的差別,根器的差別,并不是道德水平高低的評判。君子,就是大乘根器,小人,就是小乘根器。大乘講一個普渡眾生,知道我法二空,所以在得道之后,在行止上的表現(xiàn),就是躬行,就是大乘的行愿,所謂的六度萬行就是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