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遼寧丹東的一個普通家庭里,李明啟呱呱墜地。誰也沒想到,這個在戰(zhàn)亂與貧苦中長大的女孩,日后會成為中國影視界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更以一個“反派角色”被幾代觀眾銘記。她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年代劇,藏著老一輩藝人的堅守與風骨,也映照著中國文藝界數(shù)十載的變遷。
李明啟的童年,是被生存壓力填滿的。11歲那年,父親驟然離世,作為家中長女,她不得不輟學做工,扛起家庭重擔。在鐵路局的洗衣房里,她每天要洗幾十件厚重的鐵路制服,冰冷的水凍得雙手通紅腫脹;后來又去工廠做童工,組裝零件、搬運貨物,干著與年齡不符的重活?!澳菚r候不覺得苦,只想著能多掙點錢,讓弟弟妹妹有飯吃。”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李明啟的語氣平靜,卻難掩歲月的滄桑。
命運的轉折出現(xiàn)在18歲。當時鐵路局組建文藝宣傳隊,喜歡唱歌跳舞的李明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報名,沒想到憑借清亮的嗓音和靈動的身段,竟被順利選中。第一次站在舞臺上,聚光燈照亮她布滿薄汗的臉龐,臺下的掌聲讓她第一次感受到“被看見”的滋味?!霸瓉砦乙材芸俊硌荨燥?,這比洗衣搬貨輕松多了,還能給大家?guī)砜鞓??!边@次經(jīng)歷,在她心里種下了藝術的種子。
不久后,中國鐵路文工團招人,李明啟憑借扎實的舞臺表現(xiàn)成功入選,從此踏上專業(yè)演藝道路。剛到北京時,她什么都不懂,普通話帶著濃重的東北口音,臺詞常常說得含糊不清。為了練好臺詞,她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公園,對著大樹朗讀課文,一字一句糾正發(fā)音;為了提升表演功底,她20歲時師從蘇聯(lián)聲樂老師,接受嚴格的美聲訓練,從氣息控制到情感表達,每一個細節(jié)都反復打磨。
“李姐對自己太狠了,別人練一遍,她非要練十遍八遍,直到滿意為止。”當年的同事回憶道。有一次排練話劇,李明啟飾演一位年邁的母親,為了貼合角色的蒼老感,她故意少喝水、少睡覺,讓眼睛布滿紅血絲,還在膝蓋上綁上沙袋,模仿老人蹣跚的步態(tài)。演出時,臺下觀眾竟沒人認出這個“老太太”是才二十多歲的李明啟,紛紛稱贊“演得太像了”。
1959年,李明啟參演首部電影《12次列車》,飾演護士“小葉”。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影視表演,面對鏡頭時難免緊張,一場簡單的打針戲,她反復拍了十幾次才通過。導演安慰她:“沒關系,新人都這樣?!笨衫蠲鲉s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鏡頭感”。此后,她只要有空就泡在放映室,反復觀看經(jīng)典影片,琢磨演員們如何在鏡頭前表達情緒,還把心得密密麻麻記在筆記本上。
婚后的李明啟,并沒有因為家庭放棄事業(yè),而是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找到了平衡。24歲結婚生子后,她帶著孩子跑劇組,拍戲間隙給孩子喂奶、換尿布,休息時就背臺詞、研究劇本。丈夫心疼她辛苦,勸她:“實在不行就別拍了,我養(yǎng)得起這個家?!崩蠲鲉s搖搖頭:“我喜歡演戲,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的夢想。再說,我也想給孩子做個榜樣,讓他知道只要堅持,就能做好一件事?!?/p>
這份堅持,讓她在50歲時迎來了事業(yè)的第一個高峰。1987年,她參演電視劇《便衣警察》,飾演一位善良正直的母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深入派出所體驗生活,跟著民警走訪社區(qū),觀察普通母親的言行舉止。劇中有一場戲,她得知兒子蒙冤入獄,在派出所門口崩潰大哭,那撕心裂肺的表演,讓現(xiàn)場工作人員都為之動容。憑借這個角色,她獲得了金盾獎最佳女演員,讓更多觀眾記住了這個“演技扎實”的女演員。
可誰也沒想到,真正讓李明啟“家喻戶曉”的,竟是一個讓她飽受爭議的反派角色。1997年,61歲的李明啟接到《還珠格格》劇組的邀約,邀請她飾演“容嬤嬤”。當時原定飾演容嬤嬤的演員臨時退出,劇組急著開機,才想到了演技過硬的李明啟。接到邀約時,她猶豫了:“容嬤嬤這個角色太壞了,我怕演了之后觀眾會討厭我?!睂а莘磸蛣裾f:“只有演技好的演員,才能把反派演活,這個角色非你莫屬?!?/p>
經(jīng)過一番思考,李明啟最終答應了。為了塑造好這個“狠角色”,她仔細研讀劇本,把容嬤嬤的陰險、毒辣刻畫得入木三分。劇中有一場扎針戲,為了保護年輕女演員,李明啟特意把針尖朝向自己手心,拍攝時不小心扎傷了自己的手,鮮血直流,她卻只是簡單包扎一下,就繼續(xù)拍戲?!澳贻p人不容易,我不能真的扎到她們,這點小傷不算什么。”她輕描淡寫地說。
1998年,《還珠格格》熱播,容嬤嬤這個角色成為無數(shù)人的“童年陰影”,而李明啟也因此被觀眾“恨之入骨”。走在街上,有人朝她扔雞蛋、吐口水;坐公交車時,有乘客認出她,直言“不想和容嬤嬤坐一輛車”;甚至有司機看到她,故意繞路不接。面對這些誤解,李明啟沒有抱怨,反而幽默地回應:“我都出戲了,你們怎么還沒出戲???”
私下里,她卻是個極其善良溫暖的人。她會把劇組剩下的飯菜打包,分給路邊的流浪漢;看到流浪貓狗,她會帶回家悉心照料,最多的時候,家里養(yǎng)了十幾只流浪貓和流浪狗;她還長期資助貧困學生,幫他們繳納學費、購買學習用品。有一次,她在菜市場買菜,攤主認出她,非要給她打折,她卻堅持按原價付款:“我掙的錢夠花了,你們做生意不容易。”
這些誤解并沒有擊垮李明啟,反而讓她更加專注于表演。71歲時,她參演家庭倫理劇《雙面膠》,飾演傳統(tǒng)固執(zhí)的“亞平媽”。這個角色與容嬤嬤截然不同,她將一個普通婆婆的矛盾、固執(zhí)與無奈演繹得淋漓盡致,引發(fā)了社會對婆媳關系的熱議。有觀眾說:“沒想到容嬤嬤還能演這樣的角色,真是劇拋臉!”李明啟卻笑著說:“演員就應該能駕馭各種角色,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要演得真實可信?!?/p>
隨著年齡增長,李明啟并沒有停下演藝的腳步。76歲時,她首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演唱戲曲節(jié)目《戲迷一家親》,字正腔圓的唱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82歲時,她參演小品《為您服務》,幽默風趣的表演讓觀眾看到了她可愛的一面;86歲時,她參加《百花迎春》晚會,榮獲國際電視節(jié)金萱獎,這份榮譽,是對她數(shù)十年演藝生涯的最好肯定。
即便到了89歲高齡,李明啟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事業(yè)的敬畏??谡制陂g,她主動捐款50萬元,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堅持每天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常去敬老院看望其他老人,用自己的經(jīng)歷開導他們;只要有合適的角色,她依然會接拍,拍戲時依舊一絲不茍,臺詞背得滾瓜爛熟,從不因為年齡大就敷衍了事。
有年輕演員問她:“李老師,您都這么大年紀了,為什么還這么拼?”李明啟摸著花白的頭發(fā),認真地說:“演戲是我的初心,只要我還能演,就會一直演下去。演員的職責就是塑造好每一個角色,對得起觀眾,對得起這份職業(yè)?!?/p>
李明啟的一生,是勵志的一生,也是堅守的一生。她從一個貧苦童工,成長為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經(jīng)歷過挫折與誤解,也收獲過榮譽與尊重。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真正的演員,不靠流量炒作,不靠顏值吸睛,而是靠扎實的演技、敬業(yè)的態(tài)度和高尚的品格,在演藝圈站穩(wěn)腳跟。
在這個流量至上、浮躁喧囂的時代,李明啟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無論是從事什么職業(yè),只有堅守初心、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成績;面對誤解與非議,保持從容與善良,用行動證明自己,才是最有力的回應。而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戲比天大”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只有用心塑造每一個角色,才能創(chuàng)作出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經(jīng)典作品,贏得觀眾的真正喜愛與尊重。李明啟用一生踐行了這句話,也為后輩藝人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