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9年高梁河畔,宋太宗率領30萬精銳與遼將耶律休哥的6萬騎兵對決。這場兵力五比一的戰(zhàn)役,最終以宋太宗身中兩箭、乘驢車潰逃告終。此戰(zhàn)揭開了一個悖論:北宋峰值時擁兵125萬,卻常被不足十萬的遼軍擊潰。其根源并非兵力寡眾,而是制度性潰爛與戰(zhàn)略迷失的共同作用。
趙匡胤那會兒一杯酒就讓軍頭們回家了, 心里想的是別再出亂子, 可誰知道后頭就弄出個崇文壓武的規(guī)矩, 樞密院里頭全是些讀書人指手畫腳, 武將真要帶兵打仗, 那得一層層往上報, 前線那幫帶兵的都搞不清自己手下幾個人, 兵也不認將, 三年就換一波, 老的走了新的來, 功夫都練不熟, 狄青那么大本事, 就因為臉上刺了字老被人說三道四, 岳飛最后在風波亭出事, 也是這股子氣鬧的, 宋朝這邊瞎折騰, 遼國那邊可完全是另一回事, 人家是部族兵, 頭領跟兵從小玩到大, 誰跟誰都熟, 打仗輪著上, 動起來那叫一個快。
后晉石敬瑭那檔子事, 把燕云十六州送給了遼, 中原這塊地就沒法好好養(yǎng)馬了, 宋朝的軍馬還得跑去西夏那邊買, 又貴又少, 根本比不上遼國, 人家遼軍一個兵配三匹馬, 宋軍這邊連個馬鞍都湊不齊, 宋軍想靠挖河筑壩搞什么水長城擋騎兵, 結果冬天河面一結冰, 人家騎兵照樣跑過來, 軍費花得跟流水一樣, 嘴上說百萬大軍, 里頭不少是災民湊數(shù)的, 真正能上陣的沒幾個, 仁宗那會兒軍費把國家收入占了七成, 大錢全進了當官的腰包。
打仗的法子也怪, 宋太宗他們就愛坐在京城里畫圖指揮, 前線的將軍根本沒權力自己決定怎么打, 澶淵之盟簽了, 答應每年給錢, 就想換個太平日子, 兵也不好好練了, 守城的兵都跑去做綢緞, 干買賣去了, 遼軍那邊呢, 一路打一路搶, 叫打草谷, 吃的用的都不用后方送, 跑得飛快, 還到處放假消息, 宋軍自己就把自己嚇得夠嗆。
說到底還是整個國家的想法有問題, 宋朝經(jīng)濟確實好, 汴梁城里晚上都熱鬧得很, 海上做生意也賺了不少錢, 朝廷就覺得花點錢買個安穩(wěn)挺劃算, 結果經(jīng)濟上的力氣沒變成打仗的本事, 反倒讓人都松了勁, 后頭金兵一來, 開封城里的金銀財寶, 比遼國收了十年的歲幣還多, 真到了要命的時候, 連個像樣的抵抗都拿不出來, 靖康那場大禍就是這么來的。
宋遼兩邊的軍隊實力對比, 其實就是宋朝把管社會那套條條框框硬搬到軍隊里, 總想著靠流程和錢來解決戰(zhàn)場上的事, 遼國那邊呢, 靠的是草原上那種靈活勁和熟人帶兵的法子, 打的就是一個快字, 歷史就在那擺著, 安全這東西光靠花錢是指望不上的, 和平也買不來, 真想安穩(wěn), 軍隊就得跟國家的想法對得上號, 這才叫真的能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