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西北
盧葦秋
以前,對于大西北的感知,多源于相關(guān)影視劇的傳播。我記得有一部反映與沙漠抗?fàn)?、植綠荒漠的電視劇,屏幕上呈現(xiàn)出大漠無垠的荒涼、飛沙走石、昏天黑地的場景,著實令人震撼。不過,這種震撼是從屏幕傳遞到身體的,其震撼波及震撼力由于屏幕的阻隔與過濾,委實間接得多了。近期,終于有了一次深入大西北、身臨其境地體驗這種震撼的機會,我豈能錯過!
古詩有云:“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蔽覀冎?中國的大西北地區(qū)是“三江源”所在地,被譽為“山宗水源”。出發(fā)前,我身在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不由得抬頭西望,但見碧空如洗,白云悠悠。我知道,我即將奔赴的地方就遠在這白云之上了。具體說來,我們這次走的是甘青環(huán)線,最高的地方海拔達3600米,說它遠在白云之上,即便不算恰如其分,至少并不過分。
的確,大西北呈現(xiàn)給我的是整體的荒涼。在茫茫大漠中開辟的柏油路恰似一尾黑蛇游弋,車窗外一閃而過的除了黃沙漫漫,還是黃沙漫漫。當(dāng)然,這并不排斥個別時候躍入眼簾的一叢叢綠植。同行者阿瓦是一位地質(zhì)工作者,他說,那是沙棘等抗旱植物。我不禁疑竇叢生:既然可以種植沙棘與黃沙抗衡,從而最終達到治理沙漠的目的,何不推而廣之,在茫茫大漠里遍植沙棘呢?阿瓦嘴角浮出了淺淺的笑意,調(diào)侃地說,沙棘的能力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無可限量,大漠中,戈壁灘,有很多鹽堿地,對這種地方,沙棘也只能望洋興嘆、望而卻步了。阿瓦的一席話,讓我不由得想起了蘭考,想起了焦裕祿,想起了老書記當(dāng)年治理鹽堿地的艱辛,不由得喃喃自語:“怪不得荒無人煙呢,這種地既無法植綠,也無法住人,只能依其獨具一格的個性,千萬年來就這樣原始地荒蕪著?!?/p>
但這并不能否認(rèn)人類在這種極端條件下,于無邊荒涼中塑造的種種傳奇。有一個西北老漢,不僅自己經(jīng)年累月地堅持植綠固沙,還發(fā)動、帶領(lǐng)子孫幾代人以家傳植綠的方式向著沙漠腹地挺進。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西北老漢,大西北地區(qū)終于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轉(zhuǎn)變。大西北防護林帶像一匹匹寫意大漠的綠綢飄飛在荒灘戈壁,鎖住了黃沙東進南下的勢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大漠日出
而于無邊荒涼中塑造傳奇的又何止人類!大西北一路風(fēng)景的本身也蘊藏、寓示著這個道理。按說,水與沙漠是絕緣的,兩者好似“一山不容二虎”,本是有你無他、有他無你、你死我活,不可兼容。然而,這種人為的想象首先被青海湖一票否決了。青海湖洋洋灑灑、恣意汪洋,面積達4650多平方公里。在離天最近、毫無污染的陽光照耀下,湖面金珠綠玉、斑駁陸離,仿佛訴說著這高原“紙醉金迷”的生活。海鷗翔集,群舞于這萬頃碧波之上,或偶落于水邊沙灘之上,與人同樂,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場景!
青海湖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高原上的大多數(shù)湖泊,如茶卡鹽湖、察爾汗鹽湖等,竟也是鹽的富礦,這是我所說的“自然傳奇”的又一例證。千萬年前,這一帶的大西北地區(qū)還是浩瀚無垠的汪洋。由于地殼運動,高山隆起,這一帶的地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海水流入地殼的褶皺,形成了跨越千萬年時光、與當(dāng)今的我們對話的湖泊。所以,今日之湖水乃往昔之海水,說它們是鹽的富礦,自然不難理解,甚至是水到渠成的。當(dāng)?shù)厝擞行Ю昧诉@天然的饋贈,取湖水中之鹽,塑各種雕像于湖岸之上,這些雕像有建筑,中式的,西式的,琳瑯滿目,不一而足;有人物,現(xiàn)實的,神話的,均以鹽塑成;有動物,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海陸空一網(wǎng)打盡,應(yīng)有盡有。更有更多的鹽,自己堆積如山,聚集成島,宛如一片片白色的祥云落于湖面之上,引得八方游客或涉水而上,或泛舟前往,通過相機把無數(shù)的美好瞬間化為了永恒。所謂景者,在我看來,亦是游客心境之寫照。游客所有搖曳生姿的自我展現(xiàn),不過是壯美、神奇的自然風(fēng)光使然耳!在茶卡鹽湖倒映著藍天白云的碧波之上,在中國的“天空之鏡”,我手舞足蹈,成了一個射日的“現(xiàn)代后羿”。當(dāng)然,我知道,茶卡鹽湖的太陽,我是無力射落的,我也無意求得大家的諒解,因為這時,我已自然融入了茶卡鹽湖。在察爾汗鹽湖,景區(qū)工作人員還匠心獨運地設(shè)計了一道深入湖水中的T型臺,游客們可在T型臺上走秀,面對遙遠的昆侖山、眼前連天接地的碧水抒情,表達自我,表達對山水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
茶卡鹽湖鹽雕塑
打卡茶卡鹽湖
還有更為神奇的水!你聽說過鳴沙山、月牙泉嗎?是的,鳴沙山、月牙泉像一對緣分天定的神眷伴侶,千萬年來,一直攜手走到現(xiàn)在,并將一直走下去,走向永無盡頭的未來。在敦煌市,我虔誠地拜訪了月牙泉、鳴沙山。誰能料到,在千里戈壁、萬里黃沙的包圍之中,竟有月牙泉這萬年不易的“顏如玉”。汪汪一碧的水啊,在周圍繁茂草木的簇?fù)碇?匯聚成了天上月牙之狀,有銀輝遍灑卻不自滿,把發(fā)展的余地和余韻交付給上天。同時,她又像一只穿越風(fēng)沙與時空、望眼欲穿的不竭不枯之眼,千萬年來訴說著與自己、與廣漠、與蒼穹的永恒對話。震撼之余,我詩興頓起,立于月泉樓之上,捋須吟道:
泉水擔(dān)心
在荒漠中迷路
便選擇了月亮
于是泉水便
永遠是亮汪汪的
一池
月牙轉(zhuǎn)到了
荒漠,便不再
渴念圓滿
有一汪泉水相伴
便足夠了
哪怕是
月牙形的一片
即使世界全成沙漠
你依然草木繁茂
執(zhí)著地
望眼欲穿
既而又為鳴沙山吟道:
當(dāng)鳴沙山靜默的時候
我浮想聯(lián)翩
就像漫漫黃卷之上
翻涌不止的白云
當(dāng)鳴沙山沙鳴的時候
我萬籟俱寂
把自己抽絲剝繭成
一粒沙,交付鳴沙山
任情抒寫
當(dāng)我與鳴沙山
漸行漸遠的時候
我不知她沙鳴的狀況
便以自己沙啞的沙鳴
向她呼風(fēng)喚雨
期待她
永不沙啞的回聲
再來說山吧,我在感佩鳴沙山、月牙泉這一對神仙伴侶時,既為月牙泉千萬年不被風(fēng)沙所掩贊嘆,也為鳴沙山千萬年來不為風(fēng)霜所動、所移而叫絕!山水的傳奇概皆如是乎?大西北神奇的山黑獨山進一步為我們揭曉了答案。黑獨山位于甘青交界的青海省境內(nèi),是甘青環(huán)線新近開發(fā)的一處原始風(fēng)味更濃的風(fēng)景,正因她剛剛開發(fā),又有許多尚未開發(fā)的處女地,所以,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脆弱。為此,我們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地接近她,生怕驚擾了她平靜的生活。沿著指定的路線,我們攀登上了一個山坡的坡頂,剎那間,除了震撼還是震撼,仿佛是江南水墨畫一般的風(fēng)景兀然展現(xiàn)于我們的面前,我像一個受寵若驚的“閱卷人”興奮得指指點點,顯得無比的亢奮。但見黑獨山,山山相連,綿延不絕。其山不知是何原因,呈黑色,但又不是純黑,在黑色的大基調(diào)之下,仿佛被風(fēng)拂的細柳拂拭過,在山體上留下一道道略顯稀疏的流痕,仿佛是一個又一個神秘的西域女郎,含苞欲放地正要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那是一個“晴方好”的日子,卻見更遠處,綿延不絕的黑獨山與天相接,與鉛白色的云層相接,竟是渾然天成的一體了。
黑獨山前留影
說到山,除了黑獨山,還不能不說說七彩丹霞。七彩丹霞是位于張掖市的獨特的山體地質(zhì)景觀,有赤壁長城、丹霞云海等多處讓人目不暇接的景點。但見層巒疊嶂之上、之間,均被紅黃交織的巖體色彩所覆蓋,而其中,有些山體又有一片又一片的綠色苔蘚、低矮灌木點綴,遠望之下,竟也是色彩斑斕的了。我一直想給這絢麗的景色一個貼切的比喻,竟一時語塞,思慮良久,我覺得這仿佛是人體的紋身一般,并且,我覺得這眾多的七彩丹霞地貌匯聚在此,好似在參加一場競秀比賽,于是,便有詩情涌上心頭來。
紋身的群山
聚在一起
裸奔
奔跑了千萬年
仍然沒有分出高低
上下,涇渭依然分明
四面八方
聞訊而來的人
參與了這場裸奔
最后也無一例外
全被紋身
他們競相跑出來后
仍然如夢似幻
口中念念有詞
紋身,紋身
裸奔,裸奔!
將七彩丹霞
紋于身上
一道永不謝幕的
人間奇景!
眾多七彩丹霞中,竊以為,以赤壁長城最為雄渾。當(dāng)然,這不是言指其形,其形長不過數(shù)十米,高不過幾米,實乃意指其意。因為,長城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象征,而這塞上的赤壁長城又呈紅色,寓示著中華兒女拳拳的報國之心,故感其最為雄渾也!在赤壁長城,我又仿佛感受到了那烽火遍燃、硝煙彌漫的歲月,各種膚色的洋鬼子,不論是西洋的,還是東洋的,在我巍巍長城之下,都丟盔卸甲,勢若潰水,一敗涂地,永遠不敢再犯!赤壁長城承載與表達的是永遠屹立于東方大地的民族精神。
或許有人要問,難道大西北除了荒漠以及荒漠之中那星星點點的綠之外就沒有聚集成“海”、鋪天蓋地的那種綠嗎?!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有神山之喻的祁連山底下那一望無際的祁連山大草原。對于祁連山大草原來說,我們?nèi)サ貌⒉贿m時,略微晚了一些,草也略微黃了一些,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游興,我除卻漢裝,換上了一身藏族服飾,整個人立刻顯得雄壯了許多。那唯一赤裸的右臂,在同行的美女嬌嬌看來,竟還有些性感。我顧不上與其玩笑,徑直行至了一處經(jīng)幡飄逸之處,俯身下來,伸出雙臂,模仿一只高原雄鷹在藍天白云以及茫茫蒼山、紅黃相間的經(jīng)幡的映襯之下,起飛!
天境祁連心相連
然而,真正讓我體驗雄鷹翱翔的,還是賽馬。我一直向往與馬共舞,因為我認(rèn)為,駿馬就是草原上奔跑的雄鷹。因此,這種機會,我自然不容錯過??绨吧像R后,我俯下身來,撫摸著駿馬的鬃毛,并將自己這張以前僅與女人親近過的臉貼在了它的臉上。它他像意會了似的,打了幾聲響鼻,并開心地撒了一會兒歡。充分交流后,我有了無比的信心。所謂馭馬也,恰如駕車矣!我是一個有著多年駕齡的人,駕駛時已有了一種“人車一體”的感覺。此時的坐騎,無非就是車換馬矣。因此,驅(qū)馬奔馳起來,我以為自己與馬已經(jīng)“人馬一體”了。哪知,馬究竟不是車,它是一胯下的活物,他盡情地、揮灑自如地奔跑時,我除了感覺自己是一縷草原的風(fēng)之外,就是飽受了顛簸之苦。說來也挺神奇的,此馬與我仿佛“一見鐘情”似的,他似乎對我的感受感同身受似的,有意地與我在奔跑中粘合。我充分感受到了他的善意,便積極回應(yīng),終于,我們有了“人馬一體”、琴瑟和鳴的感覺。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他的奔馳就是我的奔馳,草原上的一路“山山水水”已成我呼呼而過的“耳旁風(fēng)”,及至抵達終點,我們收獲大片喝彩時,我才如夢初醒。
如今,我已重回天府之國的懷抱,回望大西北,竟有一種恍若云層來的感覺,不禁有些恍惚。是的,大西北風(fēng)景的美,美得孤寂,美得決絕,美得恍若隔世,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痛感與快感。而同樣讓我恍惚的,還有一個有關(guān)外星人的傳說,那是一處神秘?zé)o比的山洞,遺有一些我們?nèi)祟悷o法辨識的食物殘屑,并有一根立于山洞之中“頂天立地”的金屬棒,也不知是何種金屬,竟然千萬年未生絲毫之銹,傳說是外星人曾經(jīng)的居處,豈不令人恍惚乎?!
本文內(nèi)容系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盧葦秋(本名錢沖,檢察官,作家,供職于營山縣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