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百色市召開臺風后防汛救災情況通報會,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建華通報相關情況。
據(jù)通報,9月25日—10月7日,百色市接連遭受“樺加沙”“博羅依”“麥德姆”三輪臺風影響,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xù)強降雨,靖西、德保、田陽、那坡等縣(市、區(qū))過程雨量超過400毫米,最大降雨量達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12個縣(市、區(qū))不同程度受災。其中,靖西、德保平均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多8-9倍,受災最為嚴重。
災情發(fā)生后,百色市委、市政府及各縣(市、區(qū))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組織開展災害應對和搶險救災等各項工作;各級基層黨組織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積極組織群眾避險轉移。截至目前,全市緊急安全避險轉移1.0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6963人,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百色災情,緊急調撥4批次共22910件救災物資,市縣也自行調配了23382件救災物資,已陸續(xù)調撥到各災害點;此外,各級財政統(tǒng)籌調撥1398萬元救災資金,全力保障救災工作的有序進行和受災群眾的生活所需。截至10月17日,百色市共收到捐助款物約1698萬元。
由于本輪降雨持續(xù)時間長、降雨強度大、落雨區(qū)域重疊,以及部分地區(qū)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特點影響,全市累計出現(xiàn)365處內澇點,目前仍有122處尚未消退,主要集中在靖西市、德??h、田陽區(qū)等地。
為積極應對內澇災害,百色市及時組織水利、水文、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專家分組赴各內澇點積極探尋排澇治澇方案。自治區(qū)高度重視,派出應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質巖溶、消防救援、安能施工等方面的專家隊伍趕赴內澇嚴重的德保、靖西開展技術指導,區(qū)市專家赴各內澇點深入查勘、科學研判、反復論證,針對各內澇點實際情況制定“一點一策”治理方案。
目前,部分內澇點已形成初步處置措施,例如,靖西市渠洋鎮(zhèn)雅力村大力屯計劃于今日使用大流量抽水設備,通過采取抽排措施降水;德??h那甲鎮(zhèn)多睦村多目屯則計劃通過截斷上游來水,控制水向多目洼地的匯入水量,緩解內澇影響。其余內澇點的查勘與處置工作也在同步有序推進中,專家組正根據(jù)各點具體情況,科學研判成災機理,精準制定應急與長遠相結合的治理路徑。
李建華表示,百色市將持續(xù)跟蹤各點進展,動態(tài)優(yōu)化治理方案。對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澇點,及時清除消水洞內的淤堵物,加快降水速度;在有條件的澇點通過搭建簡易通行橋的方式,解決群眾出行問題。
下一步,百色市將按照專家組制定的“一點一策”排澇治澇方案,全力做好各內澇點的排澇治澇工作,盡可能讓群眾早返家中;及時組織力量對內澇已經(jīng)消退的村莊進行垃圾清淤、消殺防疫、房屋安全評估及飲用水檢測等,確保群眾返回家園時能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凈水;繼續(xù)用心用情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和生活服務,全力保障好群眾的飲食、住宿、醫(yī)療、教育等基本需求,確保群眾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加快修復受損的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盡快恢復正常運行;組織力量深入一線指導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組織技術人員上門提供種植、養(yǎng)殖技術指導,幫助群眾做好農作物補種、改種和畜禽補欄等相關工作。(中國日報社廣西記者站 石睿鵬)
來源:中國日報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