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禮記》《搜神記》《孝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城隍,這位在民間信仰中掌管一方陰陽的神明,歷來被視為人間善惡的監(jiān)察者?!端焉裼洝分杏涊d,城隍職司一方土地,察人間善惡,護佑一方平安。每逢清明寒食,無數(shù)人前往墳塋祭拜先人,燒紙焚香,寄托哀思??蛇@看似尋常的祭祖之舉,卻暗藏著許多門道。
燒紙錢祭祖,看起來不過是點燃幾張黃紙,磕幾個響頭??赡阒绬??這其中若有差池,不但先人收不到孝心,反而可能招來禍端。城隍爺掌管幽冥簿冊,最清楚人間祭祖的對錯。那么,在墳前燒紙時,到底有哪些忌諱不能犯?這些規(guī)矩背后,又藏著什么樣的道理?
歷代典籍中,關于祭祀之禮多有記載?!抖Y記》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可見祭祖并非簡單的形式,而是關乎德行修養(yǎng)的大事。那三個必須記牢的忌諱,究竟是什么?
清代江南有位姓陳的舉人,家中世代書香門第。陳舉人為人正直,平日里敬奉祖先最是虔誠。每逢節(jié)氣,必定親自前往祖墳祭拜,從不馬虎。
這年清明,陳舉人如往常一樣,帶著家人前往城外的祖墳。他準備了豐盛的祭品,又買了厚厚一沓紙錢。到了墳前,陳舉人擺好供品,點燃香燭,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正要點燃紙錢時,墳地旁邊的城隍廟里,走出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道人。老道人拄著拐杖,慢悠悠地走了過來。
"這位施主且慢。"老道人開口道。
陳舉人抬頭一看,見是城隍廟的道長,連忙起身施禮:"道長有何指教?"
老道人捋了捋胡須,目光掃過陳舉人準備的紙錢,搖了搖頭:"施主虔誠可嘉,只是這燒紙之法,怕是有些不妥。"
陳舉人一愣:"請道長明示。"
老道人指著那堆紙錢說:"你看這紙錢,都是新買的市面貨色。這第一個忌諱,就是不能燒假錢。"
"假錢?"陳舉人更加疑惑了,"這些都是紙店買來的,怎么會是假的?"
老道人嘆了口氣:"你有所不知。如今市面上的冥幣,印著'天地銀行'、'冥府銀行'的字樣,面額動輒百萬千萬??申庨g真有這樣的銀行嗎?那些鬼差見了,只當是廢紙一張。"
陳舉人這才恍然大悟。他想起家中老人說過,從前燒紙都是用黃紙,或者自己手工剪裁的紙錢,哪有什么印刷精美的冥幣。
"那該用什么紙?"陳舉人虛心請教。
"黃表紙最好,若是實在買不到,也要買那種樸素的紙錢,不要有太多花哨的圖案。記住,誠心最重要,花樣再多也不如一片赤誠之心。"老道人說著,從懷里掏出幾張黃表紙遞給陳舉人,"這些你拿去用吧。"
陳舉人接過黃表紙,心中感激不盡。他正要道謝,老道人又開口了:"還有第二個忌諱,你可知曉?"
"請道長明示。"
老道人指了指陳舉人擺放祭品的位置:"你這祭品擺得倒是整齊,可位置不對。燒紙時,人要站在墳墓的東南方向,不能站在正北。"
"這是為何?"
"天地有正位,陰陽有定數(shù)。正北方是陰氣最重的方位,你站在那里燒紙,陽氣被陰氣所困,不但先人收不到紙錢,自己還容易染上晦氣。東南方屬陽,生氣流轉(zhuǎn),站在那里燒紙,既恭敬先人,又能保全自身。"
陳舉人聽了連連點頭,連忙挪動位置,站到了東南方向。
老道人看他照做,滿意地點了點頭,卻又欲言又止。
"道長還有什么要交代的?"陳舉人見狀問道。
老道人沉吟片刻,緩緩說道:"第三個忌諱最為要緊,可這其中的道理,卻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陳舉人正要追問,老道人卻擺了擺手:"今日天色已晚,你先按我說的前兩條去做。至于第三個忌諱,待你明日到城隍廟來,我再細細與你說。"
說完,老道人也不等陳舉人回話,轉(zhuǎn)身就往城隍廟走去。陳舉人想要追上去問個明白,可老道人走得極快,轉(zhuǎn)眼就消失在廟門后。
陳舉人只好作罷,按照老道人的指點,站在東南方向,點燃了黃表紙。紙錢在火中化作灰燼,青煙裊裊上升。不知是不是錯覺,陳舉人覺得今日祭拜,心中格外安寧。
回到家中,陳舉人把白天的遭遇講給家人聽。家中老母聽了,若有所思地說:"我記得你祖父在世時,也曾說過燒紙的講究。他說燒紙看似簡單,實則關乎孝道,馬虎不得。"
"那祖父可曾說過第三個忌諱是什么?"陳舉人急切地問。
老母想了想,搖搖頭:"這我就不記得了。你明日去城隍廟,問問那位道長便知。"
第二日一早,陳舉人便趕往城隍廟。廟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陳舉人找了一圈,卻沒有看到昨日那位老道人。
他攔住一位小道童打聽:"請問昨日那位白須道長可在?"
道童疑惑地看著他:"白須道長?我們廟里可沒有這樣的人。主持是位中年道人,廟里也只有我們幾個年輕的。"
陳舉人心中一驚:"昨日確實有位老道人從這廟里出來,還指點了我燒紙的規(guī)矩。"
道童更加困惑了,連忙去請主持出來。主持聽了陳舉人的描述,臉色微變,領著他來到廟中正殿。
只見正殿供奉的城隍神像,一襲道袍,須發(fā)皆白,手持拐杖,竟與昨日那位老道人一般無二。
陳舉人看得目瞪口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原來是城隍爺顯圣!"
主持也連忙跪下:"城隍老爺慈悲,特意點化施主。"
陳舉人磕了三個響頭,心中既敬畏又疑惑。城隍爺既然顯圣指點,為何只說了兩個忌諱,第三個卻要他來廟里才肯說?
主持似乎看出了陳舉人的疑問,起身后說:"施主請起。城隍老爺既然讓你今日來廟中,自有深意。"
"還請主持指點。"
主持領著陳舉人來到偏殿,那里供奉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的都是城隍爺歷年來顯圣勸善的事跡。
"你可知城隍爺為何要分兩次告訴你這三個忌諱?"主持問道。
陳舉人搖頭。
"前兩個忌諱,說的是燒紙的形式和方位,這些是外在的規(guī)矩,容易學會??傻谌齻€忌諱,講的卻是內(nèi)心的誠敬,這才是最難把握的。"主持緩緩說道,"城隍老爺讓你來廟中,就是要你在神明面前,體會什么是真正的虔誠。"
陳舉人若有所悟,卻仍不明白第三個忌諱到底是什么。
主持見狀,微微一笑:"施主莫急,我且問你,昨日你燒紙時,心中在想什么?"
陳舉人回想片刻:"我在想,要把這些紙錢燒干凈,不能剩下,不然先人就收不到了。"
"就只有這些?"
陳舉人仔細回憶,突然臉色一紅:"實不相瞞,我心中還想著,今年生意做得不錯,希望祖先保佑我來年更加順利。"
主持點點頭:"這就對了。你看,你表面上是在祭祖,心里想的卻是自己的利益。這樣的心思,如何能感動先人?這便是第三個忌諱的關鍵所在。"
陳舉人聽到這里,冷汗直冒。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雖然年年祭祖,卻從未真正用心去緬懷先人,只是把祭祖當成了一種交易——我燒紙給你,你保佑我。
"那第三個忌諱,到底是什么呢?"陳舉人恭敬地問。
主持看著他,緩緩開口...
主持沉默了片刻,目光掃過陳舉人焦急的面龐,又看向殿外裊裊的香煙。他輕嘆一聲,說道:"這第三個忌諱,關乎祭祀的根本,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城隍老爺顯靈指點,正是看你有孝心,可惜方向偏了。"
陳舉人聽了更加惶恐,連忙追問:"還請主持不吝賜教,學生愿洗耳恭聽。"
主持卻搖了搖頭:"這個忌諱說起來簡單,可要真正做到,卻需要你自己去體悟。我若直接告訴你,你只是知道了規(guī)矩,卻未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說著,主持指向大殿中的城隍神像:"你且在這里靜心參悟一個時辰。城隍老爺既然顯圣,必定還有話要對你說。這第三個忌諱,關乎的不僅是燒紙的方式,更是孝道的本質(zhì)。若參不透這一點,你便是燒再多的紙錢,也不過是形式罷了。"
陳舉人聞言,知道主持不肯明說,心中雖然著急,卻也只能照做。他在蒲團上坐下,望著城隍神像,回想昨日的種種。
那第三個忌諱,到底是什么?為何城隍老爺要特意留到今日才說?為何主持說這關乎孝道的本質(zhì)?難道自己這些年的祭祖,真的都做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