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資料來源:《子平真詮》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佛經(jīng)記載與傳統(tǒng)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戌時,乃是一日之中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
古人將一個時辰分為前后兩段,前戌時為戌初,后戌時為戌正。
同為戌時出生之人,命數(shù)卻有著微妙的差別。
這看似相近的半個時辰,為何會讓人生的晚景有著天壤之別?
有人晚年兒孫繞膝,享盡天倫;有人卻晚景凄涼,獨守空房。這其中的玄機,究竟藏在何處?
《子平真詮》中說:"時者,日之余氣也,承上啟下,關乎晚運。"戌時對應地支為戌土,五行屬陽土,主收藏、主歸宿。生于此時之人,多與晚年福報有著深厚的因緣??蔀楹瓮瑯邮切鐣r,前后之分竟能決定晚年清福的多寡?這背后,牽涉著天地運轉的規(guī)律,也關乎著個人修為的深淺。
想要明白這個道理,還得從陰陽消長、五行流轉說起。
戌時,是為黃昏時分,太陽西沉,夜幕初降。天地之間,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這個時辰,在十二地支中對應戌土,位列西北方,屬于秋冬交接之際的土氣。
古人觀天象,定時辰,將一日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又分為初、正兩段。前戌時,指的是戌初,約為現(xiàn)在的晚上七點到七點半;后戌時,則是戌正,約為晚上七點半到八點。這半個時辰的差別,在常人看來微不足道,可在命理學中,卻是判斷命格高低的重要依據(jù)。
戌土為火庫,內(nèi)藏丁火、辛金、戊土三物。丁火為陰火,主文明、主禮儀;辛金為陰金,主收斂、主肅殺;戊土則是陽土,主厚重、主承載。這三者在戌土之中,如同鼎中煉丹,相生相克,變化萬千。
前戌時出生的人,正值陽氣未盡之時。雖然太陽已經(jīng)西沉,可天邊還留有一抹余暉,這是白日的最后一縷陽氣。此時出生之人,命中帶著白日的余溫,性格往往比較剛直,做事有原則,不輕易妥協(xié)。他們的前半生,多是在奮斗中度過,為了理想,為了家業(yè),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這種人,年輕時往往吃了不少苦頭。因為性格太過剛烈,不懂得變通,常常會在人際關系上吃虧。他們看不慣世間的圓滑,厭惡虛偽的應酬,寧愿獨自承擔,也不愿低頭求人。這種性格,讓他們在年輕時常常碰壁,甚至會因為過于堅持原則而失去一些機會。
可是,前戌時出生的人,有一個極大的優(yōu)點——他們重情重義,對待家人和朋友極為真誠。這種真誠,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付出。他們可能不善言辭,不會說什么好聽的話,可是在關鍵時刻,他們一定會站出來,為家人遮風擋雨。
道家有言:"剛者易折,柔者長存。"前戌時出生的人,因為性格太剛,所以在前半生會經(jīng)歷許多波折??墒牵S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們會逐漸領悟到"以柔克剛"的道理。到了中年以后,他們開始學會變通,學會在堅持原則的懂得適當妥協(xié)。
這種轉變,讓他們的后半生開始走上坦途。更重要的是,他們年輕時對家人的付出,對朋友的真誠,在這個時候開始有了回報。他們的子女,從小就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看著父親如何在困境中堅守,如何在逆境中不屈。這種言傳身教,讓子女們從骨子里尊敬父親,孝順父親。
到了晚年,前戌時出生的人,往往能夠享受到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他們的子女,不僅孝順,而且多有出息。這不是偶然,而是因果。年輕時種下的善因,到了晚年自然會結出善果。
再說后戌時出生的人,這個時候,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下來,星辰開始顯現(xiàn),夜幕籠罩大地。此時出生之人,命中陽氣已盡,陰氣主導。這不是說他們命不好,而是說他們的性格和運勢,與前戌時出生的人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后戌時出生的人,性格比較圓融,懂得變通。他們不像前戌時出生的人那樣剛烈,而是更加注重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這種人,年輕時往往混得不錯,因為他們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
他們善于交際,懂得說話的藝術,知道如何讓別人舒服,也知道如何為自己謀取利益。這種能力,讓他們在年輕時就能夠積累一定的財富和地位??墒牵@種圓融,有時候會變成圓滑;這種變通,有時候會變成妥協(xié)。
后戌時出生的人,在處理家庭關系時,往往更加理性,甚至可以說是冷靜。他們會權衡利弊,會考慮得失,卻很少有那種不計代價的付出。這種理性,讓他們在年輕時過得比較順利,可是到了晚年,卻可能會感到一種孤獨。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齊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后戌時出生的人,往往在"修身"上做得不錯,可是在"齊家"上,卻可能有所欠缺。他們太注重理性的權衡,反而忽略了情感的連接。
他們的子女,從小看到的是一個理性的父親,一個總是在權衡利弊的父親。這種教育方式,讓子女們也變得理性,變得獨立,卻可能缺少了一些情感的溫度。到了晚年,這些子女雖然也會盡孝道,可是這種孝順,更多的是出于責任,而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
更關鍵的是,后戌時出生的人,因為太注重現(xiàn)世的利益,往往會忽略精神層面的追求。他們可能會積累很多財富,可是到了晚年,卻發(fā)現(xiàn)這些財富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他們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可是到了晚年,卻發(fā)現(xiàn)這些朋友都是酒肉朋友,在關鍵時刻靠不住。
《道德經(jīng)》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后戌時出生的人,如果不能及時醒悟,不能在中年時期進行調(diào)整,那么到了晚年,很可能會陷入一種空虛的狀態(tài)。
當然,這并不是說后戌時出生的人就一定晚景凄涼。命理只是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真正決定人生走向的,還是個人的修為和選擇。如果后戌時出生的人,能夠在中年時期意識到這個問題,能夠開始注重情感的投入,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那么他們的晚年,同樣可以過得很幸福。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前戌時和后戌時出生的人,在晚年福報上有如此大的差別,那么是否意味著后戌時出生的人就注定不如前戌時出生的人呢?
這個問題,恰恰觸及了命理學的核心要義。命理,從來不是宿命論,而是提供了一個了解自己、改變自己的工具。前戌時和后戌時的差別,本質(zhì)上是陰陽消長的規(guī)律在人生中的體現(xiàn)。
可是,這種規(guī)律并非不可改變。道家有一句話,說得極為透徹,這句話道出了改變命運的關鍵所在。究竟是什么樣的修行方法。
能夠讓后戌時出生的人,也能在晚年享受到兒孫滿堂的清福?
前戌時出生的人,又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優(yōu)勢,讓晚年的福報更加深厚?
這其中的奧秘,涉及到天地運行的深層規(guī)律,也關乎著個人修為的具體法門。
想要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還需要從更深的層面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