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guān)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前言·】——?
有這么一種果子,以前不少人聽過卻不愿碰,就算鼓起勇氣嘗一口,大概率也會被里面的密密麻麻的籽兒給“勸退”了。
它個頭不算大,能吃的部分跟一個雞蛋差不多重,剝開皮來看,倒像個胖乎乎的白色大蠶蛹。
咬下去的第一口其實還行,果肉香甜又綿密,可一個果子里能有近百顆黑籽兒,吃著吃著都搞不清是在吃果肉,還是在跟籽“較勁”。
想把籽吐出來吧,那籽牢牢藏在果肉里,只能用牙小心剔、舌頭慢慢扒,沒吃半個嘴就酸得發(fā)累。
它跟西瓜籽、石榴籽又不一樣,嚼著硌牙還發(fā)苦,咽的時候還會刮得嗓子不得勁。
所以以前很多人覺得,這果子就是“中看不中吃”,籽多到?jīng)]法好好享受,慢慢就沒多少人愿意碰了。
可誰能想到,現(xiàn)在市面上冒出了這種果子的“改良版”,不僅解決了籽多的難題,還成了熱門水果。
這背后,離不開廣西一位叫肖惠方的農(nóng)民,她花了十幾年時間,從1000多棵果苗里一點點選育,才把這“沒人吃”的果子變成了市場新寵。
故事得從2012年說起,肖惠方是廣西一個小縣城的本地農(nóng)民,一直琢磨著怎么搞點有特色的農(nóng)業(yè)項目。
那年她在四川跟一位種植大戶聊天時,對方說要是這果子的籽少點,他愿意花兩萬塊錢來買。
這話一下子扎進了肖惠方心里,普通的這種果子因為籽多沒人要,要是能培育出少籽的品種,肯定有市場。
回去后,肖惠方?jīng)]猶豫,直接買了1000株苗,開始琢磨馴化選育。
這可不是簡單活,她一邊在當(dāng)?shù)厣嚼镎乙吧钠贩N,一邊又從全國各地引進了23個品種,把這些苗種在地里,一天天觀察它們的長勢、結(jié)果情況。
篩選的過程特別費功夫,有的苗長得慢,有的結(jié)的果子小,有的籽還是很多,肖惠方和丈夫一點點記錄、對比。
最終從這些苗里,好不容易挑出18棵品質(zhì)還不錯的當(dāng)母本。
2015年,夫妻倆正式開始規(guī)模種植,同時他們還想要升級品種,種出果大、籽少、味道還好的類型。
接下來的三年,肖惠方幾乎天天泡在地里,澆水、施肥、觀察花期、記錄結(jié)果情況,遇到果子籽還是多的,就淘汰母本。
發(fā)現(xiàn)哪個果子個頭大、籽少,就重點培育它的種苗。
反復(fù)試驗、篩選,終于在2018年有了突破,他們培育出的新品種,不僅顏值高,果子還特別大,籽也少了很多,還建了380多畝的育種基地。
2021年,基地里的新品種第一次掛果,肖惠方的心才算落了地。
這果子沒讓人失望,個頭比普通的大2到3倍,單個最大能有1.35公斤。
而里面的籽兒卻不到普通的一半多,吃的時候不用再費勁吐籽,一口下去全是軟糯香甜的果肉。
這果子就是八月瓜,而肖惠方培育出的正是“少籽八月瓜”。
?——【·市場“新寵”·】——?
2024年的金秋時節(jié),肖惠方的基地里更是熱鬧,翠綠的藤蔓上掛滿了少籽八月瓜,沒成熟的是青綠色,像個大豌豆莢。
成熟的則會變成紫褐色或紫紅色,表皮還會自然開裂,露出里面白玉般的果肉,遠遠就能聞到果香。
工人們忙著采收,在層層疊疊的瓜藤間穿行,專挑那些快要成熟的果子,小心摘下來放進筐里,然后再整齊地碼好裝進大箱子打包,然后發(fā)往外地。
肖惠方打理著300多畝的種植基地,每畝地的產(chǎn)量能穩(wěn)定在九千到一萬斤。
每年一到9月下旬,果子就開始批量上市,哪怕批發(fā)價高達每公斤30元,訂單還是排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這些果子大多銷往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很受當(dāng)?shù)叵M者青睞。
湖南、重慶的種植戶也專門來考察,想跟著學(xué)技術(shù),回去種這種少籽八月瓜。
?——【·少籽八月瓜·】——?
說到這兒,得給大家好好科普下這少籽八月瓜。
八月瓜一般到農(nóng)歷八月就成熟了,熟了之后還會自己裂開,所以“八月炸”就成了它廣為人知的另一個名字。
它屬于木通科木通屬植物,果實是長橢圓形的,成熟前果皮多為青色,成熟后變成紫褐色或紫紅色,會自然開裂,露出晶瑩的白色果肉。
它的生命力特別強,抗逆性好,能在-15℃到45℃的環(huán)境里生長,不管是田地、荒坡還是雜木林,都能種。
而且它還是雌雄同穗,能夠自花授粉,不用人工幫忙授粉,種植起來很方便。
它的價值也不少,首先是食用價值高,果肉能鮮吃,還能加工成果醬、果汁、果酒。
花、嫩葉、嫩梢、青果和果皮能做成保健茶,嫩葉和嫩梢還是能吃的野菜。
其次是藥用價值,種子、莖、葉、根曬干后可以制作成中藥。
另外,它的藤蔓能覆蓋地面,對水土保持也有幫助,種在坡地還能防止水土流失。
跟普通八月瓜比,少籽八月瓜的優(yōu)勢太明顯了,普通八月瓜個頭小,單個果肉才50克左右,少籽八月瓜單個最大能到1.35公斤,是普通的好幾倍。
最主要的是,普通八月瓜的籽能占果肉的70%,吃著費勁,而少籽八月瓜籽不到普通的一半,不用頻繁吐籽,能直接享受果肉。
普通八月瓜果肉量少,少籽八月瓜果肉更飽滿,吃起來更滿足。
從種植角度看,普通八月瓜可能對環(huán)境要求稍高,少籽八月瓜抗逆性強,適應(yīng)范圍更廣,管理更簡單。
能把以前“沒人吃”的八月瓜,變成現(xiàn)在的市場新寵,肖惠方的堅持和用心太讓人佩服了。
從2012年聽到一句話,就敢投入金錢、時間和精力,從1000株苗開始篩選。
中間又找野生品種、引進外地品種,一點點對比試驗,花了6年才培育出新品種。
培育成功后還不滿足,又建基地、擴規(guī)模,想著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她這種敢想敢干、不怕麻煩的精神,特別值得點贊。
很多人可能覺得農(nóng)業(yè)項目辛苦、周期長,但肖惠方卻能沉下心來,十幾年專注于一件事,不僅把小眾水果做出了特色,還為鄉(xiāng)村振興出了力。
這種扎根土地、踏實鉆研的勁頭,正是咱們農(nóng)民身上最寶貴的品質(zhì),也讓更多人看到,只要肯用心,普通的農(nóng)產(chǎn)品也能變成受歡迎的“寶貝”。
參考:
桂林日報《資源:“少籽八月瓜”成市場新寵》2024-1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