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共鑄中華,光陰為證”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主題分享會在北京臺灣會館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文宣部、中國日報國內頻道、北京市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與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xié)進會共同主辦,中國日報社兩岸連心工作室、臺聲雜志社及北京臺灣會館承辦。全國臺聯(lián)副會長鄭平,中國日報社編委紀濤,中央臺辦、國臺辦宣傳局副局長朱鳳蓮,北京市臺聯(lián)黨組書記袁海鵬,北京市臺辦副主任劉先傳出席活動。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專家學者、臺胞臺青代表等百余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全國臺聯(lián)副會長鄭平(中),中國日報社編委紀濤(左四),中央臺辦、國臺辦宣傳局副局長朱鳳蓮(右四)等嘉賓共同啟動“記憶之門”,開啟分享活動。
鄭平在致辭中表示,臺灣同祖國始終命運相連,生死與共。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成果,《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文件明確確認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這一歷史與法理事實不容任何勢力歪曲篡改。全國臺聯(lián)將持續(xù)搭建兩岸交流平臺,傳承臺胞愛國愛鄉(xiāng)傳統(tǒng),推動兩岸融合發(fā)展,助力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紀濤表示,中國日報作為國家英文日報,肩負著“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在親歷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中,在同大陸青年的互學互鑒中,不斷加深對歷史的了解、對民族的認知,不斷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的思考、他們的聲音,真實而有力,值得被更多人聽見,也應該被更廣泛地傳播。
袁海鵬表示,紀念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創(chuàng)未來。臺灣同胞的抗日斗爭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光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榮耀。北京市臺聯(lián)將一如既往錨定“建設溫馨團結的臺胞之家”目標,堅持以“服務臺胞、服務發(fā)展、服務大局”為己任,團結引領廣大臺胞攜手同心,為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xié)進會理事長林銘聰在視頻致辭中深情回顧了臺灣同胞在日據時期的抗日壯舉。他表示,國家疆土不容分割,民族文化必須傳承,日據時期無數(shù)臺灣志士前輩前仆后繼投身抗爭,用熱血點燃抗日圣火,才換來了臺灣光復的勝利。
分享會圍繞“根在華夏,源遠流長”“甲午悲歌,九州同愾”“臺胞守土,誓不臣倭”“心向祖國,謀求復合”“重歸版圖,普天同慶”五大主題篇章依次展開,以歷史脈絡為主線深刻闡釋臺灣光復的重大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
中國日報近期推出了《光陰的故事》紀錄片,以四位臺灣青年的視角,系統(tǒng)梳理了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清晰揭示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與歷史事實。在分享環(huán)節(jié),參與紀錄片拍攝的四位青年表示,通過這次深入的歷史追尋,對臺灣的歷史及其與祖國大陸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有了更加系統(tǒng)和深刻的理解。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作為該片顧問專家,進一步闡述了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舉辦紀念活動、銘記歷史的重要意義。
活動現(xiàn)場,臺胞代表聲情并茂地朗誦了紀念詩歌,北京市臺胞合唱團演唱了《臺灣小調》《我愛我的臺灣》等經典歌曲,表達了廣大臺胞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對祖國的熱愛。
臺灣青年林冠廷(右)、林彥辰(左)在分享會現(xiàn)場朗讀林正亨家書。
本次分享會通過多種形式重溫了臺灣光復的歷史,弘揚了臺灣同胞愛國愛鄉(xiāng)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助于增進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對民族歷史的共同認知,凝聚推進祖國統(tǒng)一、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