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 《黃帝內經》《抱樸子》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黃帝內經》有云:"天地之至數,始于一,終于九。"人之一生,從呱呱墜地到壽終正寢,皆有定數。古人觀天地萬物,察陰陽五行,發(fā)現生命將盡之時,身體會顯露出種種征兆。這些征兆,并非迷信,而是千百年來先賢們觀察總結的生命規(guī)律。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樹老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當一個人的陽壽將要走到盡頭時,身體會發(fā)出警示,如同秋日的樹葉由綠轉黃,終將飄零。可這些征兆究竟是什么?為何風水師、老中醫(yī)、道門中人都能從這些細微之處看出端倪?
道家典籍《抱樸子》記載,人之將亡,必有五征。這五征,藏在身體的五個部位,對應著五行五臟,暗合天地運行之理。若能識得這五個征兆,便能提前預知,好生安排后事,讓老人走得安詳,也讓子女少些遺憾。
那么,這五個反常之處究竟在哪里?每一處又預示著什么?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清朝年間,江南有個小鎮(zhèn),鎮(zhèn)上有位風水師,姓袁,人稱袁半仙。這袁半仙并非什么江湖騙子,而是真有些本事。他自幼跟隨師父學習風水堪輿之術,對陰陽五行、奇門遁甲頗有研究,尤其擅長觀人相貌,察人氣數。
鎮(zhèn)上的人家,但凡遇到紅白喜事,都會請袁半仙去看看。他看得準,嘴又嚴,從不亂說,所以在鎮(zhèn)上頗有威望??稍胂捎袀€習慣,每次去看風水,看完之后,總會單獨把主家的子女叫到一邊,低聲交代幾句。旁人問起,他總是笑而不答。
這年初春,鎮(zhèn)上李家老太太過七十大壽。李家是鎮(zhèn)上的大戶,子孫滿堂,熱熱鬧鬧地辦了三天壽宴。壽宴那天,袁半仙也被請去了。他坐在角落里,看著李家老太太端坐在太師椅上,笑瞇瞇地接受子孫們的祝賀,臉上卻閃過一絲憂色。
宴席散后,袁半仙把李家的長子李承業(yè)叫到一邊,猶豫了半天,才開口說:"承業(yè),你母親的氣色,恐怕不太好。"
李承業(yè)一愣,忙問:"袁師傅,您這話是什么意思?我母親身體硬朗得很,前些日子還能在院子里走動呢。"
袁半仙搖搖頭,壓低聲音說:"你可知道,人之將亡,身上會有五處反常?這五處,便是天機所在。我觀你母親,已現其中三處,恐怕陽壽不過半年了。"
李承業(yè)聽了,臉色煞白,雙腿一軟,差點跪倒在地。他顫聲問:"袁師傅,這五處反常,究竟是哪五處?"
袁半仙嘆了口氣,說:"第一處,在眼睛。"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道家認為,眼睛對應的是肝,而肝藏魂。一個人若是陽壽將盡,肝氣衰竭,魂魄不穩(wěn),眼睛便會出現異常。
這異常,不是說眼睛瞎了或是看不見東西,而是眼神的變化。正常人的眼睛,即使年老體衰,眼神中也會有光彩,有神韻??扇羰顷枆蹖⒈M之人,眼神會變得黯淡無光,像是蒙上了一層灰霧,看著讓人覺得空洞無神。
《黃帝內經》中說:"肝受血而能視。"肝血充足,眼睛才能明亮有神??僧斠粋€人的生命之火即將熄滅時,肝血枯竭,眼睛自然就失去了光彩。
袁半仙接著說:"我今日看你母親,雖然臉上帶笑,可那雙眼睛,卻沒有往日的神采。你若不信,這幾日多觀察觀察,便會發(fā)現,老太太的眼神,越來越渙散,越來越像是在看著很遠的地方,又像是什么都沒看見。"
李承業(yè)仔細回想,母親這些日子,確實常常發(fā)呆,坐在那里,眼睛望著窗外,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他原以為是母親年紀大了,喜歡安靜,現在聽袁半仙這么一說,心中頓時沉了下去。
"第二處,在耳朵。"袁半仙繼續(xù)說道。
耳朵對應的是腎,而腎藏精。《黃帝內經》云:"腎開竅于耳。"腎氣充足,耳朵才能聽得清楚??僧斠粋€人的腎氣衰竭,生命之力即將耗盡時,耳朵便會出現異常。
這異常,不是說耳聾,而是聽覺變得極其敏銳,又或是變得極其遲鈍。有的老人,臨終前會突然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說是聽見有人在叫他的名字,或是聽見遠方傳來音樂聲。這并非幻覺,而是腎氣外泄,魂魄不穩(wěn)的征兆。
道家認為,人有三魂七魄,附著在身體上。當一個人陽壽將盡時,三魂七魄開始松動,準備離開這副軀殼。這時候,人的感知會變得異常靈敏,能聽到平常聽不到的聲音,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東西。
"你母親這些日子,可有說過聽到什么奇怪的聲音?"袁半仙問道。
李承業(yè)想了想,突然想起前幾天母親確實說過,夜里總聽見有人在院子里走動,可家里人去看,卻什么都沒有。當時大家都以為是老人家耳朵不好使了,聽錯了,現在想來,竟是這樣的征兆。
"第三處,在鼻子。"
鼻子對應的是肺,而肺主氣?!饵S帝內經》說:"肺主一身之氣。"一個人活著,全靠這口氣。當這口氣將要散盡時,鼻子便會出現異常。
有的老人,臨終前會突然聞到一股奇怪的味道,有的說是花香,有的說是檀香,有的說是一種說不出的香味。這并非真的有香味,而是肺氣衰竭,嗅覺失常的表現。
道家還有一個說法,說人之將死,會聞到自己身上散發(fā)出的死氣。這死氣,旁人聞不到,只有當事人自己能聞到。這是因為,當一個人的陽壽將盡時,體內的陽氣開始消散,陰氣上升,便會產生這種特殊的氣味。
袁半仙看著李承業(yè),說:"你母親這些日子,可有說過聞到什么奇怪的味道?或是突然對某種香味特別敏感?"
李承業(yè)細細回想,母親前些日子確實說過,總覺得屋子里有股怪味,讓人打掃了好幾遍,可她還是說有味道。當時大家都以為是老人家鼻子太靈敏,現在想來,竟是肺氣衰敗的征兆。
袁半仙頓了頓,接著說:"第四處,在舌頭。"
舌頭對應的是心,而心藏神?!饵S帝內經》云:"心開竅于舌。"心氣充足,舌頭才能靈活,說話才能清晰??僧斠粋€人的心氣衰竭,神志不清時,舌頭便會出現異常。
這異常,表現為說話開始變得含糊不清,或是突然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有的老人,臨終前會突然變得特別健談,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說的都是年輕時的事情,仿佛回到了從前。這并非老年癡呆,而是心神不定,魂魄開始游離的表現。
道家有個詞,叫"回光返照"。說的就是有些老人,在臨終前會突然精神好起來,能吃能喝,還能下床走動,說話也利索了??蛇@并非好轉,反而是生命之火最后的燃燒,往往過不了幾天,人就走了。
"你母親這些日子,說話可有異常?"袁半仙問。
李承業(yè)想起來了,母親這幾天確實話多了起來,總是拉著他們說以前的事情,說她年輕時候怎樣,說他們小時候怎樣。話說得特別細,連幾十年前的小事都記得清清楚楚。當時大家還挺高興,以為母親身體好了,精神好了,現在聽袁半仙這么一說,才知道竟是回光返照的征兆。
李承業(yè)的眼圈紅了,聲音有些哽咽:"袁師傅,您說的這四處,我母親都有了。那第五處,又在哪里?"
袁半仙看著李承業(yè),沉默了良久,才緩緩說道:"第五處,在手腳。"
手腳對應的是脾胃,而脾胃主四肢?!饵S帝內經》說:"脾主四肢。"脾胃氣血充足,手腳才能溫暖有力??僧斠粋€人的脾胃之氣衰竭,陽氣不足以溫養(yǎng)四肢時,手腳便會出現異常。
最明顯的征兆,便是手腳冰涼。有的老人,即使在夏天,手腳也是冰涼的,怎么捂都捂不熱。這是因為陽氣衰敗,無法達到四肢末端。道家認為,人的陽氣,是從心臟發(fā)出,通過經絡運行到全身各處。當陽氣不足時,首先衰敗的,就是離心臟最遠的手腳。
還有一個征兆,便是手腳的顏色變化。正常人的手腳,即使冰涼,顏色也是紅潤的??扇羰顷枆蹖⒈M之人,手腳的顏色會變得青紫,或是慘白,像是失去了血色。
更關鍵的是,有些老人在臨終前,手指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像是在抓什么東西,又像是在撥弄什么。民間稱之為"抓空"。道家認為,這是魂魄即將離體,下意識地想要抓住什么,想要留在這個世界上的表現。
李承業(yè)聽到這里,雙腿一軟,跪倒在袁半仙面前,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袁師傅,您說的這五處,我母親竟然全都有了!前幾天,我握著母親的手,發(fā)現她的手冰涼冰涼的,手指還一直在動,像是在抓什么。我當時還以為是母親冷了,給她加了被子,現在才知道......"
袁半仙扶起李承業(yè),嘆了口氣說:"承業(yè),你也不必太過悲傷。生老病死,乃是天道循環(huán),誰也逃不過。你母親這一生,兒孫滿堂,福壽雙全,已經是很好的歸宿了。"
李承業(yè)擦了擦眼淚,問道:"袁師傅,那我母親還有多少時日?我們該如何是好?"
袁半仙沉默片刻,正要開口,卻突然停住了。他看著李承業(yè),欲言又止,臉上露出一絲為難的神色。
"袁師傅,您但說無妨,我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李承業(yè)懇切地說。
袁半仙搖了搖頭,說:"承業(yè),這五處征兆,雖然是陽壽將盡的表現,可若能懂得其中的玄機,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轉圜的余地。只是這玄機......"
李承業(yè)聽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袁師傅,您是說,還有辦法?"
袁半仙點點頭,又搖搖頭,說:"辦法是有,可這辦法,卻不是我能說的。這其中牽扯到天機,牽扯到生死輪回的大道理。我雖然學了些風水之術,可對這些大道理,也只是略知一二。若想真正明白這五處征兆背后的玄機,還得去請教真正懂得道法的高人。"
"那哪里能找到這樣的高人?"李承業(yè)急切地問。
袁半仙沉吟片刻,說:"聽聞南山有座道觀,觀中有位老道長,道號清虛,據說已經修行了六十多年,對生死之道頗有見解。你若真想救你母親,不妨去那里試試。只是,這條路不好走,而且就算見到了老道長,他愿不愿意出手,也是未知之數。"
李承業(yè)聽了,立刻站起身來,說:"不管多難,我都要試一試。母親養(yǎng)育我這么多年,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她就這樣走了。"
說完,李承業(yè)連夜收拾了行李,第二天一早,就動身前往南山。這一路跋山涉水,歷經艱辛,走了整整七天,才來到南山腳下。抬頭望去,只見山勢險峻,云霧繚繞,半山腰隱約可見一座道觀。
李承業(yè)顧不上休息,沿著山路往上爬。等爬到道觀門口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他氣喘吁吁地敲響了道觀的門,一個小道童開門出來,問明來意后,把他領進了觀中。
道觀里清靜素雅,李承業(yè)在偏殿等了許久,終于見到了那位老道長。只見老道長須發(fā)皆白,面容慈祥,身上散發(fā)著一股出塵的氣息。
李承業(yè)跪下就拜,將母親的情況詳細說了一遍,懇求老道長指點。老道長聽了,閉目沉思良久,才緩緩睜開眼睛,說:"你母親的情況,貧道已經知曉了。這五處征兆,確實是陽壽將盡的表現。可若想延壽,卻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
老道長頓了頓,看著李承業(yè),說了一句讓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