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年間,豫南有座云霧山,山腳下坐落著一個名叫 “清風鎮(zhèn)” 的小鎮(zhèn)。鎮(zhèn)子不大,一條青石板路從鎮(zhèn)東頭蜿蜒到鎮(zhèn)西頭,兩旁是錯落有致的黑瓦白墻,晨起時炊煙裊裊,傍晚時燈火點點,日子過得像鎮(zhèn)外那條潺潺流淌的溪水,平和卻也藏著各自的愁緒。
鎮(zhèn)東頭的阿順,是個二十出頭的后生,生得眉清目秀,卻總是耷拉著腦袋,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阿順原本在鎮(zhèn)上的藥鋪當學徒,跟著老掌柜學醫(yī)抓藥,本想著學好手藝后,自己開家小藥鋪,安穩(wěn)過日子??砂肽昵?,老掌柜突然病逝,藥鋪被他的兒子盤給了外人,阿順一夜之間沒了生計。
之后,阿順又試著找了幾份活計:去糧店幫工,卻因算錯了賬目被掌柜辭退;去鐵匠鋪學打鐵,沒幾天就被火星燙傷了手,只能作罷;最后跟著鎮(zhèn)上的貨郎走街串巷,可他嘴笨,不會吆喝,半個月下來,連本錢都沒掙回來。
一連串的挫敗,讓阿順徹底沒了心氣。他整天悶在家里,對著空蕩蕩的屋子發(fā)呆,有時甚至會對著屋頂嘆氣:“為啥別人的日子都順順當當,偏偏我這么倒霉?難道我這輩子就只能這樣了?”鎮(zhèn)上的王大娘看著阿順可憐,便勸他:“阿順啊,你也別總悶在家里,聽說云霧山上的青云觀里,住著一位老道長,據(jù)說很有學問,能看透人心,你不如上山去求求他,說不定他能給你指條明路?!?/p>
阿順本不信這些,可實在走投無路,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準備上山。出發(fā)那天,王大娘還特意給了他一袋干糧,叮囑道:“路上小心,見到道長要恭敬些?!?/p>
云霧山不算高,可山路崎嶇,阿順走了兩個多時辰,才終于看到了青云觀的山門。山門是用青石砌成的,上面刻著 “青云觀” 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旁邊還刻著一副對聯(lián):“道法自然天地寬,心無雜念乾坤大。”
阿順深吸一口氣,推開山門走了進去。觀里很安靜,只有風吹過樹葉的 “沙沙” 聲。院子中央有一棵老槐樹,枝繁葉茂,樹下擺著一張石桌和幾個石凳,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道長正坐在石凳上,閉著眼睛,手里拿著一把拂塵,神態(tài)安詳。
阿順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道長,晚輩阿順,前來求見,想向您請教一些事情?!崩系篱L緩緩睜開眼睛,目光溫和地看著阿順,說道:“施主不必多禮,坐下說吧。”
阿順在石凳上坐下,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道長,說完后,他紅著眼眶問:“道長,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順利?難道我的命就這么苦嗎?”
老道長聽后,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毛筆,在一張宣紙上寫下了三個字:“天、地、人”。然后,他指著這三個字對阿順說:“施主,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難題,而破解這些難題的關(guān)鍵,就藏在這‘天、地、人’三字之中。你若能讀懂這三個字,便能看清人生的方向,化解萬般難題。”
阿順疑惑地看著這三個字,不解地問:“道長,這三個字我從小就認識,可它們能有什么深意呢?老道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阿順:“施主,你先說說,你認為‘天’是什么?”阿順想了想,說:“天就是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還有風雨雷電,它能決定我們的收成,也能帶來災(zāi)難。”
老道長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你說的沒錯,可這只是‘天’的表象。真正的‘天’,指的是天道規(guī)律,是世間萬物運行的法則,它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卻能影響每個人的命運。比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天道;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也是天道。人在世間,就像一葉扁舟在大海中航行,天道就是那片大海,順之則昌,逆之則亡?!?/p>
阿順皺著眉,還是不太明白:“道長,那我該如何順應(yīng)天道呢?”老道長拿起桌上的茶杯,倒了一杯茶,遞給阿順:“你先嘗嘗這茶?!卑㈨樈舆^茶杯,喝了一口,只覺得茶水苦澀,便皺起了眉頭。
老道長說:“這茶剛?cè)肟跁r是苦的,可慢慢品,就能嘗出回甘。人生也是如此,有苦有甜,有起有落,這是天道的常態(tài)。你之前遭遇的挫折,看似是倒霉,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