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續(xù)玄怪錄》《太平廣記》《禮記》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gòu),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月下老人,世人多稱月老,執(zhí)掌人間姻緣的神仙。道家典籍《太平廣記》中記載,月老手持赤繩,凡人間男女,皆由其以紅線相系。這紅線一旦系上,無論貧富貴賤、天涯海角,終會結(jié)為夫妻??墒鞘廊酥恢吕蠣烤€,卻不知姻緣這根紅線,也會有松動、斷裂的時候。
唐代李復(fù)言在《續(xù)玄怪錄》中曾記載過月老顯化人間的故事,月老曾對一位書生說:"姻緣天定,但人心可變。"這話看似矛盾,實則道出了姻緣的玄機。天定的姻緣為何會因人心而變?夫妻之間的紅線,又是如何一點點松散的?
更令人深思的是,月老在那次顯化時,曾明確指出,當(dāng)姻緣將要散盡之時,夫妻之間定有征兆顯現(xiàn)。這些預(yù)兆并非突如其來,而是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上廊硕啾磺橛杀?看不清這些警示,等到紅線斷盡,方才追悔莫及。
那么,這些預(yù)兆究竟是什么?又該如何挽回將散的姻緣?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每一對夫妻深思。
![]()
話說宋朝年間,臨安城有一對夫妻,丈夫叫張慎言,妻子叫柳如意。兩人成婚之初,情深意篤,旁人都說他們是天作之合。張慎言在城中開了一家筆墨鋪,生意興隆,柳如意賢淑溫婉,操持家務(wù)井井有條。
成婚三年,日子過得平順??刹恢獜暮螘r起,兩人之間的話越來越少。以前張慎言回到家中,總會先去找柳如意說說今日鋪中的事,柳如意也會笑著聽他講述,還會幫著出主意。可慢慢地,張慎言回家后直接去了書房,柳如意也不再詢問,只是默默地準(zhǔn)備好飯菜。
一天晚上,張慎言的好友王秀才來訪,閑談中說起各家夫妻相處之道。王秀才感嘆道:"我那夫人雖然脾氣不好,可每日必會問我一句'今日可還順心',這話雖簡單,卻讓我覺得有人掛念。"
張慎言聽了,心中一動,回想起來,柳如意已經(jīng)很久沒有問過自己這樣的話了。就連自己上個月去杭州進貨,路上遇險,回來后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還好",柳如意應(yīng)了聲"嗯",便再無下文。
那夜,張慎言輾轉(zhuǎn)難眠。他想起新婚時,自己哪怕出門買個菜,柳如意都會叮囑他小心路滑??扇缃?自己出遠(yuǎn)門數(shù)日,她竟只是簡單問一句"何時回",再無別的話。
這樣的變化,不只是在張家。臨安城東有戶人家,夫君姓趙,在府衙做一名小吏。趙吏與妻子成婚五載,前些年每逢下值回家,妻子必會在門口等候,見他回來便笑著接過他手中的東西,問他今日可累。可這兩年,趙吏回家時,妻子要么在灶間忙碌,聽見動靜只是遠(yuǎn)遠(yuǎn)應(yīng)一聲"回來啦",再無別的舉動。
趙吏起初還不以為意,心想夫妻日久,無需像新婚時那般客套??蓾u漸地,他發(fā)現(xiàn)妻子不光是不再出門相迎,就連他說話時,妻子也常常心不在焉。有一回,他興致勃勃地說起衙門里的趣事,說到一半,妻子突然問:"明日早膳你想吃什么?"顯然根本沒在聽他說話。
趙吏當(dāng)時心中一涼,臉上卻不顯,只是淡淡說了句"隨意"。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同床異夢"。兩個人雖然住在同一屋檐下,心卻已經(jīng)不在一處了。
儒家經(jīng)典《禮記》中講"夫妻之道,天地之大經(jīng)也",夫妻關(guān)系是人倫的基礎(chǔ)??蛇@個基礎(chǔ),原來是如此脆弱,一點點的疏忽,一次次的冷淡,都在悄悄地侵蝕著它。
再說張慎言,自從那晚失眠之后,他開始留意起夫妻之間的相處。這一留意,竟發(fā)現(xiàn)了更多令他不安的事。
有一日,筆墨鋪來了位大戶人家的管家,要采購一批上好的湖筆。張慎言殷勤接待,談成了一筆大生意,心中歡喜,晚上回家便想與柳如意分享這份喜悅。
"如意,今日鋪中來了樁大生意,那管家一口氣訂了五十支紫毫筆,還說若是這批貨好,日后還有長期合作。"張慎言難掩興奮。
柳如意正在整理針線,頭也不抬:"嗯,那挺好。"
"這批貨若做得好,咱們今年的收入能翻一番,到時..."張慎言話還沒說完。
"飯菜涼了,先吃飯吧。"柳如意打斷了他的話,起身往廚房走去。
張慎言呆坐在那里,那股喜悅勁兒像被人潑了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他想起剛成婚那年,自己談成第一筆生意回家,柳如意高興得眼睛都亮了,還特意炒了幾個好菜,兩人對坐飲酒,她聽他講了一整夜的話。
可現(xiàn)在呢?自己的歡喜,她全然不在意;自己的憂愁,她也從不過問。張慎言這才意識到,兩人之間不知何時,已經(jīng)失去了分享喜樂、分擔(dān)憂愁的習(xí)慣。
更讓張慎言心寒的,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一件事。
那日臨近中秋,張慎言想著節(jié)日將至,便早早關(guān)了鋪子,在街上買了柳如意愛吃的桂花糕,還特意去成衣鋪挑了一匹上好的蜀錦,想給她做身新衣裳。
回到家中,柳如意正在院中洗衣。張慎言高興地走過去:"如意,你看我給你買了什么?"說著將桂花糕和蜀錦遞過去。
![]()
柳如意接過桂花糕,放在一旁,看了眼蜀錦,平淡地說:"家中還有未做的布料,這個先收著吧。"
張慎言的手僵在半空,他原本期待看到妻子歡喜的模樣,可她的反應(yīng)卻如此冷淡,仿佛他帶回來的不是精心挑選的禮物,而是什么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
"怎么?不喜歡這個顏色?"張慎言強笑著問。
"沒有不喜歡,只是家中用的還有。"柳如意說完,繼續(xù)低頭洗衣。
那一刻,張慎言心如刀絞。他想起以前,自己但凡給她買點什么,她總是歡歡喜喜地收下,還會說上幾句甜蜜的話??扇缃?她對自己的心意已經(jīng)無動于衷了。
這難道就是月老所說的姻緣將散的預(yù)兆?張慎言想起多年前,他曾在一座道觀中見過月老的神像,當(dāng)時廟祝老道曾說過一番話。
"世人只知求月老牽線,卻不知姻緣這條紅線,需要夫妻兩人用心維系。紅線之所以會松,往往是從小事開始。一次沒有回應(yīng)的問候,一句沒有分享的心事,一份沒有回應(yīng)的關(guān)心,都在一點點扯開紅線的結(jié)。等到發(fā)現(xiàn)時,往往已經(jīng)晚了。"
張慎言當(dāng)時不以為意,如今想來,字字如針扎在心上。他開始反思,這段婚姻的變化,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
記得是兩年前,鋪子生意漸好,自己忙于應(yīng)酬各路客商,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柳如意起初還會等他回來一起用膳,后來見他總是很晚,便不再等了。有幾次他回到家,柳如意已經(jīng)睡下,連話都說不上幾句。
久而久之,兩人說話的時間越來越少。開始時,張慎言還想著等忙完這陣子就好好陪陪她,可生意一直很忙,這個念頭就一拖再拖,最后連他自己都忘了。
而柳如意呢?她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原本她是個愛說愛笑的性子,可這兩年,她變得越來越沉默。不是她不想說,而是說了也沒人應(yīng)答。就像上個月,她的好友程氏因病去世,她心中悲痛,想找張慎言說說話,可張慎言當(dāng)時正忙著算賬,隨口應(yīng)了幾句"嗯""哦",根本沒聽進去她在說什么。
那天晚上,柳如意獨自在房中流了一夜的淚。她不是在為好友的離世而哭,更多的是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涼。丈夫明明就在身邊,可她卻覺得比獨居還要孤獨。
從那以后,柳如意便不再主動和張慎言說心里話了。她想,既然他不愿意聽,何必再自討沒趣。漸漸地,兩人之間的對話,只剩下"今日吃什么""衣裳洗了""明日我要出門"這類簡單的生活交代,再無別的。
道家講"陰陽和合,方能生化萬物",夫妻之道亦是如此。陰陽若不能交融,如何能和睦相處?可張慎言和柳如意,已經(jīng)從最初的水乳交融,變成了如今的相敬如冰。
時間到了這年深秋,臨安城中來了一位云游的道人,在城南的關(guān)帝廟暫住。這道人鶴發(fā)童顏,據(jù)說頗有道行,能看透人間姻緣。
張慎言聽說此事,心中一動,決定去拜訪這位道人。
![]()
那日黃昏,張慎言獨自來到關(guān)帝廟。廟中香煙繚繞,道人正在蒲團上打坐。聽到腳步聲,道人睜開眼,看了張慎言一眼,淡淡說道:"施主心中有疑,不妨直說。"
張慎言將自己與柳如意之間的情形和盤托出,最后問道:"道長,我與內(nèi)子之間,是否姻緣已盡?"
道人搖搖頭:"姻緣未盡,但紅線已松。"
"那該如何是好?"張慎言急切地問。
道人捻須一笑:"月老曾留下三句話,專門告誡世人如何挽回將散的姻緣。這三句話,對應(yīng)著姻緣散盡前的三個預(yù)兆,也對應(yīng)著三個挽回之法。"
"還請道長明示!"張慎言連忙作揖。
道人抬手示意他坐下,緩緩說道:"月老所言第一個預(yù)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