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留不住,歲月催人老,這日子過得真快。你看,不知不覺間,表侄程三虎也到了退休年齡,前幾天剛剛辦了手續(xù)。
程三虎是我大姑家的大孫子,小我三歲;和我一樣,也當過兵,只不過是我先他后的事情——我十八歲當兵,他十九歲入伍,都在南京。
他在野戰(zhàn)部隊服役,住在郊區(qū)湯山;我在省軍區(qū)直屬分隊工作,在湖南路最繁華的地方。
![]()
大姑知道我們爺兒倆離得不遠,常囑咐我沒事兒的時候去看看她孫子,“指點指點”。記得那年表嫂,也就是三虎的母親,要去看望她兒子,我就湊著探家歸隊的時候一路陪著,把她老人家送到三虎的營房。
后來三虎在部隊提了干,又進了院校培訓。正當激情滿滿,仕途看好的時候,適逢大裁軍,三虎轉(zhuǎn)業(yè)回了故鄉(xiāng),被安排在建工局機關當了辦事員。
一般來說,部隊的軍官轉(zhuǎn)業(yè)地方后,在仕途上能夠“東山再起”的不多。然而,程三虎卻是個“另類”。三十年下來,這小子竟當上了正縣級領導干部。
另外,三虎在文學等領域的建樹,也是不同凡響的。實話告訴您,三虎現(xiàn)在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數(shù)年間,他連中三元,三位一體,作為一位轉(zhuǎn)業(yè)軍官,這在家鄉(xiāng)小城,確實是鳳毛麟角!程三虎是家鄉(xiāng)人民的驕傲與自豪,也是現(xiàn)代軍人的象征和代表!
說真的,三虎的成長成才有著許多的道理,絕非偶然。不過,程三虎在部隊圓了多年的“大學夢”,卻是其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程三虎年屆退休這事,卻勾起我心中漣漪一片,不禁讓我想起三虎當初在部隊時為了上大學,那不同尋常的追風年華、逐夢歲月……
夢想,是人生起航的風帆;夢想,是東方升起的太陽。程三虎從小就有個夢想,然而作為一個農(nóng)村孩子也很簡單,不是當明星,做英雄;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夢”。
三虎和我一樣,也是個土生土長的鄉(xiāng)下孩子。三虎自幼以煤油燈作伴,小人書啟蒙,慢慢地對文學產(chǎn)生了興趣和感情。記得在高小和初中時,他寫的學生命題作文,經(jīng)常上板報、墻報,老師表揚,同學們也有夸獎。
正值程三虎童趣爛漫,文心啟蒙的時候,趕上了那個特殊的年代,書讀不成了,他又回到生于斯長于斯的那塊窮鄉(xiāng)僻壤。
回鄉(xiāng)后,三虎文心不泯,自學不輟,總希望有一天能夠再次走進那窗明幾凈的教室,寒窗苦讀,再求長進。
記得十七歲那年,縣化肥廠建成招工,三虎因成分好、表現(xiàn)好,又有初中文化,被生產(chǎn)大隊和公社推薦去當工人。
當時學校不招生,工廠多年不招工,這次全大隊只有一個名額。如果三虎上了班,就是國家正式的工人。出人意料的是,三虎竟把這次難得地跳出農(nóng)門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后來閑談,我問他原因何在?三虎笑著說:“你老人家千萬別夸。不是我境界高尚,我的心思是等機會能夠上大學,繼續(xù)讀書學習?!痹瓉恚h化肥廠招工的時候,農(nóng)村中小學校已經(jīng)復課,三虎正在讀高一,他不忍心放下學業(yè)去當工人,掙錢養(yǎng)家糊口。
其實吧,夢想,既是一種希冀,又是一種欲望。一個人,因為有了夢想,就有了奮斗的動力;有了夢想,就有了前進的方向。
你看,程三虎作為一個農(nóng)村孩子,面對人生的岔路口,不求急功近利,志在學業(yè)長進,能有這樣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抉擇,真的是難能可貴!
時光如水,日月如梭,不經(jīng)意間二年過去了。記得高中畢業(yè)時,那年徐州地區(qū)的師范學校招生,程三虎高興得不能自已。
不過,那時候招生錄取的是工農(nóng)兵學員,實行的是推薦制度,也就是以所謂的家庭出身和個人表現(xiàn)為主。
要說這,程三虎一點也不含糊。三虎家往上數(shù),三輩子都是“血貧農(nóng)”,凡是沾邊的親戚也沒有扯后腿的;而且這小子是三好學生,成績很棒,早早地被生產(chǎn)大隊和公社給推薦上去,就等學校錄取了。
然而推薦制度也有弊端。就說那些招生條件吧,猛一聽,十分“高大上”??勺屑氁幌?,都是一些模棱兩可,大而化之的條條杠杠。比如什么“根紅苗正”呀,“高舉緊跟”等等,都是一些可以三說三解的東西,如果上面沒有關系、沒有門路可就不好辦了。
一句話,當年推薦上大學的辦法給“走后門”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機會。再加上當時招生考試初啟,名額有限,“粥少僧多”,程三虎沒有關系走“后門”,考學的事情最后還是不了了之。用農(nóng)村話說,二分錢掉到水盆里——不聽響!
人生道路千萬條,條條大路通北京。三虎想,人,終歸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他決心另辟蹊徑尋出路。也許是機緣巧合,那年初冬,程三虎從猶豫彷徨中走出來,投筆從戎,毅然跨上了開往軍營的列車。
程三虎很幸運,三年后當了通信排長,提了干部。那時部隊的干部制度也是重成分、重表現(xiàn)、不重文化,直接從戰(zhàn)士中擇優(yōu)選拔,三虎給趕上了。
![]()
然而,不到一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順理成章,部隊的干部制度也改為從院校培養(yǎng)提拔的辦法。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蹦菚r,程三虎如沐春風春雨,心中泛起一片漣漪。從此,他文心重樹,舊愛重拾,經(jīng)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文化知識,總希望有一天能走進軍校,再圓兒時的大學夢。
不過,任何思想的轉(zhuǎn)變要有過程,制度的形成完善難免波折。
那時部隊在落實院校培育制度時,首先采取的是推薦辦法,就是軍事院校往部隊分配名額,部隊推薦干部直接送院校培訓,畢業(yè)后部隊根據(jù)需要視情安排學員的工作崗位。
那年秋天,團里分到一個通信學院的學員名額。當時,程三虎以“全團又紅又專的標兵”,已經(jīng)升任司令部通信參謀,連級干部,二十五歲,高中文化,樣樣具備條件,同事們都說程三虎這次“十拿九穩(wěn)”,只要團黨委推薦此事就成了。
噢,又是推薦制?想當年,程三虎在地方也被推薦上大學,結(jié)果因為“走后門”的歪風邪氣給毀了“大學夢”;那么,今天在軍營,一個偉大神圣的去處,程三虎既然有了上大學的機會,應該是“一路綠燈”吧?
當時司令部還有一位通信專業(yè)出身的直屬連隊的連長,已經(jīng)三十多歲。由于家在農(nóng)村,小學都沒畢業(yè),文憑太低,以至于成長進步受到影響,多年沒能提拔,正鬧著轉(zhuǎn)業(yè)。
可一聽說有進院校的名額,學制兩年,大專文憑,而且不要考試,他就揣摩著畢業(yè)后能夠提拔營級干部,遂改變了主意??汕蓤F參謀長是他原先的老營長,他從入伍到如今都是參謀長手下的兵,彼此感情深厚。
連長向參謀長匯報了自己的想法,首長也反復思考過,認為程三虎年齡小,文憑高,更有培養(yǎng)價值。猶豫了老長時間,最后還是感情占了上風。
結(jié)果,程三虎“名落孫山”。世事擾攘,人心難測。原來軍營也非圣賢之地,軍人也食人間煙火!“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背倘⒍嗄陙淼拇髮W夢又成了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不過,這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長進步,首先要靠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然后就是“貴人相助”。往大了說,就是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組織的信任與愛護;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部隊,概莫能外!
![]()
你看,程三虎的同事靠“貴人相助”,進了院校,理順了仕途之路;那么,程三虎何嘗不需要這種人生成長進步的階梯?是的,“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