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資料來源:《三命通會》《淵海子平》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佛經(jīng)記載與傳統(tǒng)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翻開歷朝歷代的史書,那些在亂世中橫空出世的名將,他們的命格中往往都藏著同一顆星將星。
這顆星在命理典籍《三命通會》中被列為貴格神煞,古人稱其為"天上之將星,人間之統(tǒng)帥"。
可奇怪的是,命帶將星的人,平日里看著與常人無異,甚至有些落魄潦倒。
一旦天下大亂,他們便如蛟龍出海,在血與火中建功立業(yè)。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命數(shù)使然?
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些將星入命之人,為何偏偏要等到亂世才能崛起?
![]()
盛世太平時,他們大多默默無聞,甚至懷才不遇。難道將星真的只為亂世而生?它究竟自帶怎樣的特質(zhì),讓這些人在天下大亂時能脫穎而出?
關于將星的秘密,其實早在《淵海子平》等命理古籍中就有記載,歷代術士對此也多有論述。只是這其中的玄機,不看透亂世與人心的關系,實在難以參透。
說起將星,就不能不提那位"國士無雙"的淮陰侯韓信。
韓信年輕時窮困潦倒,連飯都吃不上,只能在淮水邊釣魚充饑。有個洗衣服的老婦人見他可憐,分了幾次飯給他吃。韓信感激涕零,說日后必定重重報答。老婦人冷笑一聲:"大丈夫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個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哪里指望你報答?"
這話說得韓信羞愧難當。更羞辱的事還在后頭。街上有個屠夫看他腰間佩劍,就當眾羞辱他:"你雖然長得高大,又喜歡帶劍,其實是個膽小鬼。有本事就用劍刺我,沒膽子就從我胯下鉆過去。"
街上圍了一圈人看熱鬧。韓信盯著那屠夫看了很久,最后真的彎下腰,從他胯下鉆了過去。滿街的人都哄笑起來,說韓信是個窩囊廢。
這一幕,史書記載得清清楚楚??烧l能想到,就是這個從屠夫胯下鉆過的窮小子,日后會成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統(tǒng)領百萬大軍,所向披靡?
韓信投奔項羽時,項羽根本看不上他,只給了個執(zhí)戟郎的小官。韓信心灰意冷,又跑去投奔劉邦,還是不受重用,只當了個管糧草的小官。他幾次想離開,都被蕭何追了回來。蕭何對劉邦說:"大王想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人能幫你出謀劃策。"
劉邦將信將疑,蕭何又說:"大王如果只想在漢中安身,韓信用不用都無所謂??纱笸跻窍電Z取天下,非韓信不可。就看大王打算做什么了。"
這話說到了劉邦心里。天下正亂,各路諸侯都在搶地盤,他在漢中這個窮地方待著算什么?于是劉邦筑壇拜將,讓韓信當了大將軍。
韓信一開口,就讓劉邦大吃一驚。他把天下形勢分析得清清楚楚,從項羽的優(yōu)勢到弱點,從劉邦的劣勢到機會,講得頭頭是道。特別是對項羽,韓信說:"項王脾氣暴躁,對有功的人封賞時舍不得,對俘虜卻心慈手軟,這叫婦人之仁。他雖然強大,卻不會用人,這是上天要把天下送給大王啊。"
劉邦聽完,感嘆自己得到韓信太晚了??赊D念一想,要不是天下大亂,諸侯爭霸,韓信這樣的人才,他又怎么可能用得上?
韓信接手軍隊后,簡直像換了個人。他先平定了關中,又向東進攻。
![]()
連續(xù)攻下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每一仗都打得漂亮。特別是背水一戰(zhàn),他帶著兩萬人馬對陣趙國二十萬大軍,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
背水布陣,這在兵法上是大忌。水在背后,退無可退,豈不是自尋死路?可韓信偏偏就這么做了。他對部下說:"兵法上講,要把士兵放在必死之地,他們才會拼死作戰(zhàn)。咱們這些人,平時沒經(jīng)過嚴格訓練,不把他們逼到絕境,怎么能讓他們奮力廝殺?"
果然,漢軍背水而戰(zhàn),人人拼命,竟然擊敗了趙軍。等到趙軍反撲時,韓信早已安排伏兵奪了趙軍營寨,趙軍回頭一看自己營中插滿了漢軍旗幟,以為大營已失,立刻潰散。
這一戰(zhàn),讓所有人都見識了韓信的軍事才能。他每次用兵,都能出奇制勝,讓敵人摸不著頭腦。有人說韓信打仗像下棋,每一步看似平常,連起來卻是妙手連連,讓對手無路可走。
劉邦的謀士張良曾經(jīng)感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他不是用兵法在打仗,而是用'勢'在打仗。什么是勢?就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讓一切都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可就是這樣一個軍事天才,在太平時期會是什么樣子?恐怕還是那個在淮水邊釣魚充饑、從屠夫胯下鉆過去的窮小子。亂世給了他舞臺,戰(zhàn)爭給了他機會,正是因為天下大亂,韓信這顆將星才得以發(fā)光。
無獨有偶,漢朝之后的每個亂世,都會冒出這樣的人物來。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曹操手下有個叫張遼的武將。張遼年輕時也是郁郁不得志,先跟了呂布,呂布敗了又降了曹操。曹操起初也不太重用他,把他派到合肥守城,那是個苦差事。
建安二十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來攻合肥。張遼手下只有七千人,所有人都覺得守不住了??蓮堖|偏偏要出城主動進攻。他挑了八百精兵,天沒亮就殺出城去,直沖孫權的中軍大帳。
這一戰(zhàn)打得驚天動地。張遼一路砍殺,沖到孫權面前,嚇得孫權慌忙撤退。等孫權退到一座小山包上,才發(fā)現(xiàn)張遼身邊只有幾十個人。孫權的手下想圍攻,張遼大喝一聲,又沖殺出去,愣是在十萬大軍中殺出一條血路。
這一仗,史書上叫"逍遙津之戰(zhàn)",張遼以七千人擊退十萬大軍,從此威震江東。江東的小孩夜里啼哭,大人只要說一句"張遼來了",孩子立刻就不敢哭了。
可張遼這樣的人,要是放在太平年月,最多就是個守規(guī)矩的小官,哪有機會建立這樣的功業(yè)?正是亂世,正是戰(zhàn)爭,讓他的才能得以施展。
宋朝名將岳飛也是如此。岳飛出身貧寒,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希望他能報效國家??杀彼文┠瓿⒏瘮?,岳飛這樣的人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等到金兵南下,宋朝危急存亡之際,岳飛才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他組建岳家軍,紀律嚴明,所向披靡。金兵都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曾經(jīng)對部下說:"我輩從軍,就是要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太平時節(jié),我們這些武將又有什么用?"這話雖然說得悲壯,卻道出了將星入命之人的宿命。
歷朝歷代,莫不如此。項羽起兵時不過是個楚國貴族后裔,要不是秦朝暴政引發(fā)天下大亂,他一輩子可能就是個普通的地主。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要不是劉備三顧茅廬、天下三分,他可能就是個山野隱士。
這些人的命格中,都有一顆將星。這顆星平時隱而不發(fā),一旦亂世來臨,就會大放光芒。
可問題來了,為什么將星偏偏要等到亂世才能顯現(xiàn)?它到底自帶什么樣的特質(zhì)?
![]()
古代命理大師在推算這些名將的命盤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規(guī)律。
將星入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個特點在太平時期反而會成為缺陷,讓他們處處碰壁。
可一到亂世,這個特點就變成了最大的優(yōu)勢。
這到底是什么特質(zhì)?它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命運走向?
將星與亂世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