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到皇帝:朱元璋的逆襲之路》-71
【西南大開發(fā)】
這個話題可以從地理名稱開始說起。
大家都知道在祖國西北,分布著張掖、武威、敦煌等名城,它們承載著西漢極盛的一段時光,那段時間漢人王朝揚眉吐氣,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口號,這些地名正來自于漢朝向西域的極限擴張。
在西南同樣遍布著這樣的地名,如安順、鎮(zhèn)遠、新化、興化、遵義、宣威等等。
它們同樣記錄著一個王朝往西南的開拓。
對,就是大明朝。
![]()
今天我們感覺貴州、云南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疆土,沒有半點爭議,在明朝可不是這樣。
在洪武時期,老朱給過云南很多次機會,可梁王殺使者,段家要求保留特權(quán),徹底斷了老朱的念想,這才派兵一波搞定。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大理貴族給連根拔出,云南再也不可能存在獨立王國了。
自古以來云南沒多少漢人,朱元璋讓義子沐英永鎮(zhèn)云南,跟著沐英留下的還有帶著幾十萬軍隊和家屬,這些人與當?shù)厝送ɑ榉毖?,開枝散葉,他們的后代逐漸認同了自己漢人的身份。朝廷又不失時機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幾百年下來,云南終于徹底內(nèi)地化,不再是中原眼中的“夷”。
這個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云南土司們并沒有那么馴服,后來還鬧出過很大動靜。
貴州又是另一番光景。
元末明初并沒有貴州這個整體概念,元朝貴州地區(qū)名義上分屬幾個不同的行省,實際被歷史悠久的四大土司控制:水西安氏(畢節(jié)一帶)、播州楊氏(遵義一帶)、思州田氏(面積最大),水東宋氏(面積最?。?/p>
![]()
四大土司比云南的梁王識相多了,他們在洪武五年前后先后歸附,朱元璋將其中最大的思州宣慰司一分為二,設(shè)置為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稍晚又在水西和水東之地設(shè)立了貴州宣慰司,仍然命令土司鎮(zhèn)守,向中央輸納賦稅。
朱棣是個一心開拓的皇帝,硬骨頭的安南都輕松啃下來了,他現(xiàn)在打算要動一動更近的那三個宣慰司。即位后,朱棣不僅提高了貴州的稅賦,而且規(guī)定土司們必須定期進京匯報工作,如果人員出現(xiàn)變動,不管多遠都要親自來到京師受封。
朱棣覺得,這么嚴格的政策,怎么也能抓到動動貴州土司的借口,沒想到桀驁不馴的土司們在永樂皇帝面前溫順得像只小綿羊,他們不僅全盤接受新政策,而且從不誤點,總是保質(zhì)保量完成任務,不讓皇上抓到一根小辮子。
那就等吧,看你們能堅持多久。
一等等了八年,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心心念念的機會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