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地藏經(jīng)》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gòu),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人生在世,最大的恐懼莫過于死亡??墒?,死亡真的是最讓人絕望的嗎?
佛家有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人這一生,從呱呱墜地到撒手人寰,看似漫長,實則不過幾十年光景。生時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死時卻什么也帶不走。世人常說"人死如燈滅",以為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jié),殊不知,死后的世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地藏經(jīng)》中記載:"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diào)難伏。"陽間的人們,活著的時候不明因果,不懂孝道,等到親人離世,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偏偏去做,讓亡者在陰間備受煎熬。那些勾魂的陰差,日日游走于陰陽兩界,見慣了生離死別,也見慣了人心冷暖。他們說,亡者最絕望的時刻,不是魂魄被勾走的那一刻,而是看見陽間親人的某些做法。
那究竟是哪些做法,能讓亡者在陰間痛不欲生?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因果玄機?
![]()
說起陰差,世人多有誤解,以為他們都是青面獠牙、兇神惡煞的模樣。其實不然。
在很久以前,舍衛(wèi)國有位長者,名叫目犍連。此人并非尋常百姓,而是世尊座下十大弟子之一,號稱"神通第一"。他修行多年,證得阿羅漢果位,具足六神通,能夠游走于天界、人間、地獄之間。
一日,目犍連尊者在禪定中,忽然心有所感。他睜開眼,對身邊的阿難說:"我觀見陰間有一樁奇事,需往一探。"
阿難好奇:"尊者要去陰間?"
目犍連點點頭:"近日陰間來了一位新亡者,生前是位孝子,死后卻在陰間痛哭流涕,比那些造惡業(yè)的人還要凄慘。我想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說罷,目犍連便運用神通,瞬間來到了陰間。
陰間與陽間不同,這里沒有日月星辰,只有昏暗的天色。到處都是游魂野鬼,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哀嚎,有的在跪地求饒。目犍連見怪不怪,徑直往陰司大堂走去。
陰司大堂外,站著幾位陰差。這些陰差并非世人想象的恐怖模樣,而是穿著灰色長袍,面容肅穆。見到目犍連,他們紛紛行禮:"見過尊者。"
目犍連還禮:"諸位辛苦了。我來此是想打聽一位新來的亡者,他生前是個孝子,為何死后如此凄慘?"
一位年長的陰差嘆了口氣:"尊者說的可是那位姓張的亡者?"
目犍連點點頭。
那陰差搖搖頭:"唉,說來話長。尊者若想知道詳情,不如隨我來。"
目犍連跟著陰差往里走,穿過幾道門,來到一處幽暗的房間。房間里坐著一個中年男子,正是那位張姓亡者。他雙手抱頭,低聲啜泣,看上去痛苦不堪。
目犍連上前:"這位居士,你為何如此悲傷?"
那亡者抬起頭,見是一位莊嚴的僧人,連忙起身行禮:"大師,我...我實在是太痛苦了!"
目犍連問:"你生前積善行德,為人孝順,死后本該有好的去處。為何反而如此痛苦?"
那亡者眼淚流了下來:"大師有所不知,我死后魂魄回到家中,看見家人的所作所為,才知道什么叫絕望!"
目犍連來了興致:"愿聞其詳。"
那亡者擦了擦眼淚,緩緩說道:"我叫張福,生前是個商人。我從小就孝順父母,對妻子兒女也是盡心盡力。我辛苦打拼多年,攢下了不少家業(yè),本想著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誰知道,我出門做生意時遇到土匪,被殺害了。"
"死的那一刻,我并不覺得有多痛苦。我想著,這輩子雖然短暫,但也算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家人。可當陰差勾我魂魄的時候,給了我七天時間回家看看。這一看,我才知道什么叫心寒!"
目犍連問:"你看到了什么?"
張福咬牙切齒:"我看到我那所謂的好兄弟,在我尸骨未寒時,就來分我的家產(chǎn)!我看到我的妻子,不但不為我守孝,反而跟別的男人眉來眼去!我看到我的兒子,拿著我留下的錢財花天酒地!我看到我的親戚,在我靈前哭得撕心裂肺,轉(zhuǎn)身就在背后議論我的是非!"
"大師,你說我能不絕望嗎?我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jié)局!"
目犍連聽了,沉默良久。
那位陰差走過來,對目犍連說:"尊者,這樣的事,我們見得太多了。很多亡者,最絕望的時刻不是被勾魂那一刻,而是回家看到親人的所作所為。"
目犍連問:"那都有哪些做法,最讓亡者絕望?"
陰差想了想:"依我這么多年的見聞,大概有五種。"
"第一種,便是爭奪遺產(chǎn)。"陰差嘆道,"人還沒涼透,家里就開始爭搶財產(chǎn)。兄弟反目,妻子改嫁,子女不孝。這些都是最常見的。"
張福在旁邊聽了,又開始抽泣:"正是如此!我死后第三天,我那幾個兄弟就上門來要分家產(chǎn)。我妻子本來就軟弱,被他們幾句話就嚇住了,把我辛苦攢下的產(chǎn)業(yè)分了一大半出去。我那兒子還小,根本護不住家業(yè)。"
陰差繼續(xù)說:"第二種,是對亡者不敬。有的人,生前對父母孝順,死后卻草草下葬,連個像樣的棺材都舍不得買。有的人,在亡者靈前做出種種不敬的事,說些不該說的話。"
這時,又有一個亡者從旁邊走過來,哭訴道:"我就是這樣!我生前對兒女那么好,含辛茹苦把他們拉扯大。可我死后,他們嫌買好棺材太貴,就隨便買了個便宜貨。下葬那天,他們也是匆匆了事,連個像樣的法事都沒做。"
"更讓我寒心的是,在我靈前,我那大兒媳婦還說,'老太婆終于死了,以后不用伺候她了'。我聽了這話,心都碎了!"
陰差搖頭:"這樣的事,太常見了。人活著的時候,兒女表面孝順,背地里都盼著老人早點死,好繼承遺產(chǎn)。等老人真死了,孝順的樣子也不裝了。"
目犍連聽了,心中悲憫:"那第三種呢?"
![]()
陰差說:"第三種,是不做善事超度。佛家講究超度亡靈,為亡者做功德??捎行┘胰?,要么是不信,要么是舍不得花錢,根本不為亡者做任何法事。亡者在陰間受苦,陽間又得不到功德回向,那真是苦上加苦。"
張福接過話:"我妻子雖然為我請了僧人念經(jīng),但那是我生前就交代好的,錢也是我提前留下的。如果不是我自己安排,她根本不會主動去做。"
"我死后第五天,家里來了個道士,說能超度亡魂。我妻子問要多少錢,那道士說要一百兩銀子。我妻子當場就拒絕了,說太貴。可她轉(zhuǎn)身就給我那幾個兄弟分了上千兩銀子!"
"我在旁邊看著,心如刀割。原來在她心里,一百兩銀子的法事都舍不得給我做,卻能把上千兩銀子分給外人!"
目犍連聽了,又問:"那第四種呢?"
陰差神色更加凝重:"第四種,是在亡者生前就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死后卻假惺惺地哭喪。這種虛偽,最讓亡者心寒。"
這時,又有一位女性亡者走過來,她眼眶紅腫,顯然哭了很久。
"大師,我就是這樣的!"她哽咽道,"我生前是個妻子,對丈夫百般照顧??晌也恢溃持茵B(yǎng)了外室,還有了私生子。我病重的時候,他表面上對我噓寒問暖,背地里卻去見那個女人。"
"我死后,魂魄回到家中,看見他在我靈前哭得撕心裂肺,我還以為他是真心難過??傻谄咛祛^七那晚,我看見他把那個女人帶進了我們的家,睡在我們的床上!"
"我當時恨不得化作厲鬼,把他們都殺了!可我沒有那個能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心如刀割!"
目犍連嘆息一聲,又問:"那第五種呢?"
陰差沉默片刻,才緩緩開口:"第五種,是最讓亡者絕望的——那就是看到自己在世時信任的人,在自己死后露出真面目。"
"有的是最好的朋友,在亡者生前信誓旦旦要照顧他的家人,死后卻覬覦他的妻子;有的是最親的兄弟,在亡者生前情同手足,死后卻霸占他的財產(chǎn);有的是最孝順的兒女,在亡者生前孝順無比,死后卻對他的遺愿置之不理。"
張福再次開口:"我就是這樣!我生前有個好兄弟,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我臨死前還托他照顧我的妻兒。可我死后看到,他竟然對我妻子起了歹心,還想霸占我的家產(chǎn)!"
"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人心隔肚皮'。我信任了他幾十年,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目犍連聽完這五種情況,心中感慨萬千。他問那位陰差:"這些事,在陰間很常見嗎?"
陰差點點頭:"太常見了。每天都有新來的亡者,因為看到陽間親人的所作所為而痛哭流涕。有的甚至比那些造了大惡業(yè)的人還要痛苦。"
"造惡業(yè)的人,雖然要受刑罰,但那是肉體上的痛苦;可看到親人背叛,那是心靈上的痛苦,更加難以忍受。"
目犍連問:"那這些亡者,該如何解脫?"
陰差搖搖頭:"很難。除非他們能放下執(zhí)念,看破世情。否則,這份痛苦會一直折磨著他們,直到他們投胎轉(zhuǎn)世。"
目犍連聽到這里,忽然想起一事。他看向那位陰差,問道:"那如果陽間親人能做到某些事,是否能減輕亡者的痛苦?"
陰差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尊者此言正是關(guān)鍵!確實有幾件事,若陽間親人能做到,不但能減輕亡者痛苦,還能為他們積累功德,改變來世的命運。"
"這幾件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需要真心誠意。若能做到,亡者在陰間便能得到庇佑,甚至能夠..."
陰差說到這里,卻停了下來,目光深邃地看向目犍連。
那些正在旁邊哭泣的亡者們,也都停下了哀聲,豎起耳朵想聽下文。這陰差口中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陰差看了看周圍那些滿懷期待的亡者,嘆了口氣,繼續(xù)說道:"若陽間親人能做到這幾件事,亡者不但能在陰間得到庇佑,甚至能夠提前轉(zhuǎn)世投胎,或者往生善道。"
目犍連追問:"請明示。"
![]()
陰差伸出一只手,一根根手指數(shù)過來:"第一件事,真心為亡者做功德。不是為了面子,不是為了做樣子,而是真心實意地為亡者超度??梢哉埳四罱?jīng),可以布施貧困,可以放生行善,這些功德都會回向給亡者。"
張福聽了,眼中露出渴望:"可我妻子不肯為我做啊!"
陰差說:"你妻子雖然不肯,但你生前積累的善業(yè)還在。你生前樂善好施,幫助過很多人。那些人若能在你死后為你做點善事,也算是功德。"
"我見過有的亡者,生前默默行善,從不張揚。他死后,那些受過他恩惠的人自發(fā)為他做功德,超度亡魂。這樣的亡者,在陰間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同,很快就能投胎轉(zhuǎn)世。"
目犍連點點頭:"所以,生前積善,死后自有回報。"
陰差繼續(xù)說:"第二件事,守好亡者的遺愿。很多人臨死前都有遺愿,有的是希望子女好好讀書,有的是希望家人和睦相處,有的是希望某件事能夠完成。若家人能遵守這些遺愿,亡者在陰間就能安心。"
那位女性亡者說:"我臨死前最大的遺愿,就是希望我女兒能嫁個好人家??晌艺煞驗榱素潏D彩禮,把我女兒嫁給了一個老頭子!我在陰間看著,心如刀割!"
陰差嘆息:"這樣的事太多了。很多人根本不把亡者的遺愿當回事,只顧著自己的利益。殊不知,亡者雖然死了,但魂魄還在,看得清清楚楚。"
"第三件事,"陰差繼續(xù)說,"不要在亡者靈前做惡事、說惡言。很多人以為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在靈前肆無忌憚。其實,亡者的魂魄就在旁邊,一切都看在眼里,聽在耳里。"
"我見過有的家人,在亡者靈前爭吵打罵,說些難聽的話。亡者在旁邊看著,既生氣又無奈,只能默默流淚。這種行為,不但傷害亡者,也會給自己帶來惡業(yè)。"
目犍連問:"那如果已經(jīng)做了這些事,還能補救嗎?"
陰差點點頭:"可以。只要真心懺悔,真心改過,為亡者多做善事,還是能彌補的。佛家講究懺悔,只要誠心懺悔,重罪都能減輕,何況這些?"
"第四件事,"陰差說到這里,神色更加嚴肅,"要為亡者守孝。這個'守孝'不是形式上的披麻戴孝,而是真心守住孝道。在亡者去世的頭七、二七、三七期間,最好能吃素念佛,為亡者祈福。"
"很多人不知道,亡者在七七四十九天內(nèi),會經(jīng)歷多次審判。每隔七天,就有一次判決。若陽間親人能在這期間為他做功德,就能減輕他的罪業(yè),改變他的去處。"
張福聽到這里,急切地問:"那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過了四十九天,還有救嗎?"
陰差說:"過了四十九天,亡者的去處基本就定了。不過,若陽間親人能在一周年、三周年時為他做功德,還是能為他積累福報,影響下一世的命運。"
"第五件事,"陰差最后說道,"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活出亡者希望看到的樣子。"
眾人都愣住了:"這是什么意思?"
陰差解釋道:"每個人死前,都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好好活著。做父母的,希望子女成才;做子女的,希望父母安享晚年;做夫妻的,希望對方幸福。若家人能按照亡者的期望好好生活,亡者在陰間就能安心。"
"我見過有的亡者,看到自己的兒子因為悲傷過度而一蹶不振,在陰間痛哭不已。他死了,但不希望兒子也毀了。若兒子能振作起來,好好生活,那才是對亡者最大的慰藉。"
那位女性亡者聽了,忽然問:"那如果看到親人過得太好,會不會也不舒服?"
陰差搖頭:"不會。真正愛你的人,希望你過得好。只有那些虛偽的人,才會見不得別人好。若你生前真心愛你的家人,死后只會希望他們幸福,不會嫉妒。"
目犍連聽完這五件事,問道:"那如果陽間家人一件都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