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lián)
資料來源:《地藏菩薩本愿經》《地藏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內容來源于佛經記載與傳統(tǒng)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世人皆知地藏菩薩以孝道聞名,其"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正是源于救度慈母的至孝之心。
無數信眾在親人過世后,念誦《地藏菩薩本愿經》,為亡者超度,祈求菩薩慈悲接引。
可《地藏經》中卻明明白白記載著:為亡者修福,亡者只能得七分之一,余者皆歸施主自身。
這豈不矛盾?地藏菩薩既是因孝而成就道業(yè)的典范。
為何在經中又說為亡者做功德,亡者所得甚少?
![]()
這位大孝至孝的菩薩,究竟要告訴世人什么?是勸人少為亡者做功德嗎?還是另有深意?
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恰恰隱藏著修行的關鍵,也藏著孝道的真諦。若不明白其中道理,便會將孝道理解偏了,將功德用錯了地方,白白辜負了地藏菩薩的一片苦心。
要說清楚這個道理,還得從地藏菩薩的因地說起。
在久遠劫以前,有一位婆羅門種姓的女子,家境殷實,知書達理。她的母親卻不信因果,常常殺生祭祀,烹煮魚鱉,恣意享用。婆羅門女多次勸阻,母親不但不聽,反而說:"我生你養(yǎng)你,吃些魚肉有何不可?你倒來管束我?"
婆羅門女心中悲痛,卻也無可奈何。她只能在母親在世時,盡心侍奉,希望用自己的善行感化母親??赡赣H積習難改,直到臨終前一刻,還在念叨著要吃烤魚。
母親去世后,婆羅門女日夜悲泣。她深知母親生前造作惡業(yè),死后必墮惡道,心中如刀割一般。她變賣家產,在佛塔寺廟中供養(yǎng)布施,為母親修福。
有一日,婆羅門女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前,至誠懇切地祈禱:"世尊在世時,我母若是能聽聞佛法該多好。如今母親已經過世,不知墮在何處,弟子愿意舍身供養(yǎng),只求知道母親的去處。"
她的誠心感動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如來在空中告訴她:"你回去后端坐思念我的名號,很快就能知道你母親的去處。"
婆羅門女回家后,依照如來所說,端身正坐,一心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念著念著,忽然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地方。
這里烈火燃燒,地面都是銅汁,到處是哀號之聲。無數罪人在火焰中受苦,有的被鐵叉刺穿,有的被磨成肉泥,有的被銅汁澆灌。婆羅門女生長在富貴之家,何曾見過這等景象?她嚇得渾身發(fā)抖,想要逃走,卻發(fā)現自己無法動彈。
這時,一位鬼王迎面走來。這鬼王名叫無毒,主管地獄罪人的刑罰。無毒看見婆羅門女,覺得奇怪,問道:"你是修行之人,為何來到這地獄之中?"
婆羅門女顫聲問道:"這里是什么地方?"
"這里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地獄。"無毒回答。
婆羅門女聽罷,更加害怕:"我聽說地獄在鐵圍山內,卻不知如何到了這里?"
無毒說:"來地獄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靠業(yè)力牽引,罪業(yè)深重的人死后自然墮落到此;另一種是神通力所致,修行人若想觀察地獄,可以借助神通來此。你是哪一種?"
婆羅門女說:"我母親剛剛去世,我恐怕她墮入惡道,所以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前祈禱,如來讓我念他的名號,我念著念著就到了這里。"
無毒聽后,態(tài)度恭敬起來,合掌說道:"菩薩慈悲,請隨我來。"說著領著婆羅門女往地獄深處走去。
一路上所見,都是難以言說的苦楚。有人在刀山上攀爬,腳一踩上去,刀刃就從腳底刺穿;有人在油鍋中翻滾,皮肉盡裂;有人被關在寒冰地獄中,凍得皮開肉綻。婆羅門女看得心如刀絞,眼淚止不住地流。
她問無毒:"這些罪人,都犯了什么罪?"
![]()
無毒說:"這些都是在世時造作惡業(yè)的眾生。有的殺生食肉,有的偷盜妄語,有的邪淫酗酒,有的不孝父母,有的輕慢三寶。他們在世時享樂,不信因果,死后就要在這里受報。"
婆羅門女聽了,心中更加悲痛。她想起母親生前也是不信因果,只怕也在這地獄中受苦。她鼓起勇氣問道:"我的母親姓悅帝利,不知是否在這地獄中?"
無毒沉吟片刻,說道:"悅帝利三日前已經離開地獄,往生天道去了。聽說是她有一位孝順的女兒,為她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前供養(yǎng)布施,稱念如來名號。這功德不可思議,不僅她母親得生天道,連同在地獄中與她同日而亡的罪人,也都一起離開了地獄。"
婆羅門女聽罷,悲喜交加。她知道母親脫離苦海,歡喜不已;但看到地獄中還有無量無邊的罪苦眾生,又心生悲憫。
她在地獄中立下大愿:"愿我從今日起,直到久遠劫來,所有罪苦的眾生,我都要度脫他們,讓他們遠離地獄之苦,直到地獄空了,我才成佛!"
這位婆羅門女,正是地藏菩薩的前世。
后來,在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叫光目的女子,她的母親也是生前不信因果,好食魚鱉。母親去世后,光目女也像婆羅門女一樣,為母親供養(yǎng)三寶,布施修福。她夢見母親,問母親現在何處。
母親哭訴說:"我因為生前殺業(yè)太重,現在墮在惡道中,饑餓難耐,找不到食物。你雖然為我修福,但我得到的太少,不足以脫離苦海。"
光目女醒來后,更加精進地為母親修福,還請了一位羅漢為母親設齋供養(yǎng)。羅漢告訴她:"你母親因為在世時造業(yè)深重,即使你現在為她修福,她所得到的也很有限。想要真正救度她,你要發(fā)大愿,以愿力功德回向給她,才能讓她徹底脫離惡道。"
光目女于是在佛前發(fā)愿:"愿我母親永離惡道,十三歲后壽終,轉生善處。從今以后,直到未來劫,凡是受苦的眾生,我都要讓他們得到解脫!"
她發(fā)愿后,羅漢告訴她:"你母親十三年后命終,會轉生為你家的婢女,活到十三歲。因為你的愿力功德,她此后將會生生世世轉生善處,不再墮落。"
這位光目女,也是地藏菩薩的前世之一。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地藏菩薩的孝道確實不虛。他因為要救度母親,不惜發(fā)下宏愿,要度盡一切受苦眾生??勺屑毧催@兩個故事,會發(fā)現一個關鍵之處:
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為母親修福,母親確實得到了利益。但真正讓母親脫離苦海的,不是單純的供養(yǎng)布施,而是女兒們發(fā)的大愿。婆羅門女發(fā)愿要度盡地獄眾生,她的母親才得以升天;光目女發(fā)愿度脫一切受苦眾生,她的母親才能轉生善處。
這是為什么?
在《地藏菩薩本愿經》的"利益存亡品"中,佛陀對這個問題有明確的開示。
有一天,地藏菩薩向佛陀請教:"世尊,我觀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即使他們修善,也常常退失初心。遇到惡緣,念念增長。這些眾生,我要如何度化他們?"卡點
佛陀聽了地藏菩薩的問話,微微一笑。他望著在座的大菩薩、天龍鬼神,緩緩說道:"善男子,若有未來世的男女,在生死之際,能聞到一佛、一菩薩、一辟支佛的名號,不論是有罪還是無罪,都能得到解脫。"
![]()
說到這里,佛陀話鋒一轉,說出了一段極為關鍵的話。
這段話,正是破解"為亡者做功德"這個問題的核心所在。
這話中藏著修行的根本,也藏著孝道的真諦。
佛陀說的是什么?這話為何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