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第一章 龍骨沉塘?
酉水漲端午水的那天,阿爺正蹲在河埠頭磨鑿子。青灰色的鵝卵石被浪頭舔得發(fā)亮,他掌心的鑿刃在晨光里閃過一道冷光,將最后一片木屑從燕尾榫的槽口剔出。?
“阿爺,木行的王老板又來催了?!?十六歲的阿竹挎著竹籃跑過來,辮梢沾著的蒼耳子蹭到了阿爺?shù)乃{布帕子。竹籃里躺著半截楠木,切口處還凝著新鮮的樹膠,“他說再不給西沱古鎮(zhèn)的吊腳樓配齊龍骨,就要扣工錢。”?
阿爺沒抬頭,指尖撫過木頭上細密的年輪。這是第七根龍骨了,從開春到端午,他已經(jīng)為那片依山而建的吊腳樓群打磨了整整四十二根木梁。每根梁頭都要削成 4:1 的黃金比榫頭,中段鑿出梢丁孔,尾端還要留著企口槽 —— 這些規(guī)矩是太爺爺傳下來的,就像酉水從不改道。?
“告訴他,明早卯時來取?!?阿爺終于起身,后腰的舊傷讓他直不起背。三十年前進山采木時被滾石砸中的地方,每逢陰雨天就像有無數(shù)根細針在扎。他望著對岸云霧繚繞的七曜山,那里的金鈴鄉(xiāng)藏著土家族吊腳樓的根,“再問他要三斤芭蕉葉,新梁要墊著葉子立?!?
阿竹知道這是老規(guī)矩。帕雅桑目蒂斬惡龍的傳說在酉水兩岸流傳了千年,如今建樓時在中柱下墊芭蕉葉,仍是驅(qū)散邪祟的祈福。她剛要轉(zhuǎn)身,就看見上游的天空驟然暗了下來,墨色的云團正順著峽谷往這邊壓。?
“要漲大水了!” 河埠頭的艄公突然喊起來。原本碧綠的酉水開始翻涌渾濁的浪頭,岸邊的蘆葦叢被風卷得貼在地面。阿爺臉色一變,抓起鑿子就往山坡上跑 —— 那里剛立起三排排樁,是鄉(xiāng)公所新批的學堂地基。?
等他們趕到時,最先打下去的二十根木樁已經(jīng)在搖晃。雨水像鞭子似的抽下來,泥土順著坡地往下滑,剛埋好的柱礎眼看就要露出來。阿竹急得直跺腳,卻見阿爺突然跪在泥水里,雙手刨開樁木周圍的濕土。?
“拿墨斗來!” 阿爺?shù)穆曇艋熘曷晜鱽?。阿竹慌忙解開背上的工具袋,那只牛角墨斗是太爺爺傳下來的,木軸上還刻著 “千柱落地” 四個字。阿爺拽出墨線,在三根主樁之間拉成三角形,又從懷里掏出個布包,里面是十二塊巴掌大的木墊板。?
“這是柱礎的雛型。” 阿爺一邊把木墊板塞進樁底,一邊解釋,“鯔山遺址的老法子,擴大接觸面就不會沉?!?他又指揮趕來幫忙的村民,在每根樁木的上坡側(cè)斜撐上圓木,“深淺坑組合,這才是穩(wěn)當?shù)母??!?
雨下到半夜才歇。阿竹借著馬燈光看見,那些原本搖晃的樁木竟穩(wěn)穩(wěn)立在晨霧里,木墊板深深嵌在泥中,像給吊腳樓扎下了根。阿爺坐在濕漉漉的門檻上抽煙,煙鍋明滅間,他指著遠處的酉水說:“你太爺爺當年建西沱老街的吊腳樓,遇見過更大的洪水?!?
第二章 飛檐藏巧?
入秋時學堂的排架終于立起來了。三十六根木柱像列隊的士兵,最高的中柱足有三丈,頂端的榫頭正好卡進橫梁的卯眼。阿竹蹲在耍欄上,看阿爺給徒弟們演示穿斗技法。?
“這叫平身柱卯眼,能同時插三根橫枋?!?阿爺手持鑿子,在柱身上開出整齊的孔洞,木屑簌簌落在鋪著茅草的地面,“轉(zhuǎn)角柱要開斜卯,記住‘橫平豎直,斜撐有力’?!?
幾個年輕木匠看得直點頭,唯有鄰村來的李三娃偷偷撇了嘴。他剛從城里學了 “新式” 木工,總說老法子太慢。趁阿爺轉(zhuǎn)身取墨斗的功夫,他偷偷用鐵釘固定起橫梁,被阿竹逮了個正著。?
“阿爺說過,不用鐵釘!” 阿竹一把奪過他手里的錘子。李三娃漲紅了臉:“城里的樓房都用鐵釘,又快又結(jié)實?!?兩人的爭執(zhí)引來了阿爺,他盯著那枚亮晶晶的鐵釘,眉頭擰成了疙瘩。?
“你跟我來。” 阿爺把李三娃帶到村口的老吊腳樓前。這棟樓是阿爺十八歲時建的,經(jīng)歷過三次地震兩次洪水,至今仍完好無損。阿爺指著梁柱結(jié)合處:“你看這燕尾榫,越拉越緊,鐵釘久了會銹,木頭卻能活一百年。”?
他又掀開屋角的木板,露出里面的直欞闌干卯眼:“這些孔洞都是當年我親手鑿的,每寸都算過。干欄建筑的魂,就在這榫卯里?!?李三娃湊過去細看,發(fā)現(xiàn)那些看似簡單的接口處,竟藏著細密的梢丁孔,插在里面的竹釘早已和木頭長在一起。?
這天傍晚,李三娃主動來找阿爺認錯。他帶來一捆新砍的毛竹,說要學做竹編的耍欄。阿爺沒說話,只是把那只牛角墨斗遞給了他:“先練拉墨線,要讓線像酉水的浪,直里帶柔?!?
阿竹看著李三娃笨拙地擺弄墨斗,忽然發(fā)現(xiàn)阿爺?shù)念^發(fā)又白了些。這些年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愿意學老手藝的越來越少。她想起太爺爺留下的營造譜,里面畫著各種奇特的吊腳樓樣式,有的半邊懸空,有的層層疊疊,就像長在山坡上的樹。?
“阿爺,譜子里畫的轉(zhuǎn)角樓,真能建在懸崖上嗎?” 阿竹翻著泛黃的紙頁,上面的圖樣旁寫著 “貼巖而建,飛檐挑空”。阿爺正在打磨一根挑枋,聞言停下手里的活:“你太爺爺建過。那年給沙子鎮(zhèn)的大戶建宅,地基一半在巖石上,一半懸空。他用了‘吊層挑枋’的法子,十二根挑梁從巖縫里伸出來,上面照樣能蓋三層樓。”?
說話間,阿爺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手帕上竟沾了血絲。阿竹慌忙扶住他,眼眶一熱:“您歇著吧,這些活我來做。” 阿爺卻搖了搖頭,把鑿子塞進她手里:“這挑枋要刻鷺鷥翅膀的紋樣,你太爺爺說,飛檐像翅膀,能馱著房子飛過風雨。”?
阿竹握著冰涼的鑿子,指尖傳來木頭的紋路。她想起小時候,阿爺常抱著她坐在老吊腳樓的耍欄上,指著遠處的群山說:“每棟吊腳樓都有靈性,你對它用心,它就會護著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