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治理天下最難的是什么?"李世民問道。
老農放下手中的農具,抬頭看著這個自稱商人的陌生人。
"這話可不好說啊。"
老農搖搖頭,"不過,如果真要我說,確實有那么幾個字。"
李世民眼睛一亮,"什么字?"
![]()
01
貞觀十三年的秋天來得很早。
長安城里已經(jīng)開始飄黃葉了,李世民站在宮殿的窗前,看著遠處的山巒。
朝堂上剛剛結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大臣們?yōu)榱艘豁椂愂照叱车妹婕t耳赤。
"陛下,臣以為應該減免三成。"
"不妥,國庫空虛,怎能再減?"
"民生艱難,不減不行啊。"
李世民聽著這些爭論,心里越來越煩躁。
這些大臣說得都有道理,可就是找不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辦法。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轉身對身邊的太監(jiān)說:"去準備一身平民的衣服。"
"陛下要出宮?"
"出去走走。"
李世民換了一身普通商人的打扮,騎著馬出了城。
他沒有帶任何隨從,就這樣一個人走在通往鄉(xiāng)村的土路上。
路兩邊都是農田,稻子已經(jīng)收割完了,只剩下光禿禿的稻茬。
偶爾能看到幾個農民在地里收拾東西,或者趕著牛車往家走。
走了大概一個時辰,李世民看到前面有個老人蹲在田埂上,手里拿著一把鐮刀,正在割野草。
老人大概六十來歲,頭發(fā)花白,但是精神看起來很好。他看到李世民騎馬過來,站起身招手。
"這位客官,天快黑了,前面沒有客棧,要不到我家歇一晚?"
李世民勒住馬,看了看天色,確實已經(jīng)有些暗了。
"那就麻煩老人家了。"
老人笑了笑,收起鐮刀:"不麻煩,不麻煩。我家就在前面,走幾步就到。"
老人的家是一個很普通的農家小院,三間瓦房,院子里種著幾棵柿子樹,樹上還掛著幾個紅柿子。
"老婆子,來客人了!"老人大聲喊道。
一個老太太從屋里出來,看到李世民,連忙拍打身上的灰塵。
"哎呀,貴客啊,快進屋,快進屋。"
屋里很簡單,幾張木桌木凳,墻上貼著一些年畫。老太太忙著燒水泡茶,老人讓李世民坐下。
"客官是做什么買賣的?"
"做點小生意,到處跑跑。"李世民隨口說道。
"現(xiàn)在生意好做嗎?"
"還行吧,就是稅重了些。"
老人點點頭:"是啊,稅確實重。不過聽說朝廷也有難處,到處都要用錢。"
李世民心里一動,這個老農對朝廷的事情倒是了解。
"老人家對朝政很關心啊。"
"關心談不上,就是聽人說說。"老人倒了茶遞給李世民,"不過我們這些種地的,最關心的還是收成和稅收。"
"那老人家覺得現(xiàn)在的政策怎么樣?"
老人想了想:"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比起前些年,日子好過多了。就是有些官員不太好,收稅的時候總是多收一些。"
"多收?"
"是啊,朝廷定的是一個數(shù),到了下面就變成另一個數(shù)了。"老人搖搖頭,"這種事情很常見。"
李世民皺起眉頭。這種情況他在朝堂上也聽說過,但沒想到這么普遍。
老太太端來幾個菜,都是很簡單的農家菜。蘿卜絲,咸菜,還有一碗小米粥。
"客官別嫌棄,我們家就這些。"
"不嫌棄,不嫌棄。"李世民連忙說道。
02
吃飯的時候,老人又聊起了農事。
今年收成不錯,但是糧價有些低。種地的收入勉強夠家用,年輕人都想出去做別的。
"我家老三就不愿意種地,非要進城學手藝。"老人說,"也不能怪他,種地確實辛苦,收入也不高。"
"那朝廷有沒有什么辦法?"
"辦法倒是有一些,比如修水利,建糧倉什么的。但是效果不太明顯。"老人放下筷子,"說到底,還是要看領頭的人怎么想。"
"領頭的人?"
"就是皇帝啊。"老人笑了,"皇帝如果真心為百姓著想,下面的官員就不敢胡來。如果皇帝只顧自己享樂,下面的人就更加肆無忌憚。"
李世民心里一震。這個老農說話很直接,但是很有道理。
"老人家覺得現(xiàn)在的皇帝怎么樣?"
"李世民???"老人想了想,"聽說還不錯,至少不像前面幾個那么糟糕。但是當皇帝的,誰知道他心里怎么想呢?"
李世民苦笑。原來在老百姓眼里,自己也只是"還不錯"而已。
飯后,老人又泡了茶。外面已經(jīng)完全黑了,只有院子里的柿子樹在月光下顯出模糊的影子。
"客官,我看你談吐不凡,應該不是一般的商人吧?"老人突然問道。
李世民心里一緊,但表面還是很平靜:"為什么這么說?"
"做生意的人,說話總是精打細算的。你剛才問我對朝政的看法,一般商人不會問這種問題。"
"可能是我比較關心國家大事吧。"
老人笑了:"也許吧。不過,如果你真是朝廷里的人,我倒是想問你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
"治理天下最難的是什么?"
李世民愣了一下。這個問題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
![]()
"老人家覺得呢?"
老人放下茶杯,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
"想出答案了嗎?"
"想出了一些。"老人站起身,走到窗前,"治理天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這話怎么說?"
"制定政策不難,只要有文化的人都能想出一大堆。招兵買馬不難,只要有錢就行。平定叛亂也不難,只要將軍們有本事。"
"那什么難呢?"
老人轉過身,看著李世民:"最難的,是另外的事情。"
"什么事情?"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這上面栽跟頭。有的栽得輕一些,有的栽得重一些。但是很少有人能完全避免。"
李世民感覺心跳加快了。這個老農說話雖然樸實,但是見解很深刻。
"能具體說說嗎?"
老人重新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你看啊,秦始皇夠厲害吧?統(tǒng)一六國,修長城,建阿房宮。但是秦朝傳了幾代?"
"二世而亡。"
"對。漢高祖劉邦,白手起家,打敗了項羽。漢朝傳了多少年?"
"四百多年。"
"為什么差這么多?"老人看著李世民,"不是因為秦始皇不夠聰明,也不是因為劉邦更厲害。"
"那是為什么?"
"因為他們對一件事情的理解不同。"
李世民覺得自己快要聽到關鍵的地方了。
"什么事情?"
老人又喝了一口茶,似乎在整理思路。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就是..."
老人停了一下,看了看外面的夜色。
"客官,我看你確實不是一般人。要不,我們明天再聊?今天太晚了。"
李世民心里著急,但也不好催促。
"那好,明天再聊。"
老人給李世民鋪了床,就在堂屋里。李世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一直在想老人剛才說的那些話。
03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醒了。他聽到院子里有動靜,起身一看,老人已經(jīng)在喂雞了。
"客官起得早啊。"老人笑著說道。
"睡不著,起來走走。"
老太太做了早飯,小米粥配咸菜,還有幾個玉米餅子。
吃完飯,老人說要到地里去看看,問李世民要不要一起去。
"好啊。"
兩個人走到田埂上,老人指著自己的地:"這些都是我家的,一共三畝多。"
"收成怎么樣?"
"還行,夠吃的。"老人彎腰撿起一穗掉在地上的稻子,"不過種地確實辛苦,一年到頭都閑不下來。"
"那為什么不改行呢?"
"改什么行?"老人笑了,"我們這些人,除了種地還能干什么?"
李世民想了想,確實如此。農民改行并不容易。
"昨天晚上我們說到哪了?"老人突然問道。
"說到治理天下最難的是什么。"
"對,我想起來了。"老人直起腰,"我說過,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一件事情上栽跟頭。"
"是什么事情?"
老人看著遠處的山巒,表情變得凝重。
"其實這件事情,每個皇帝都知道。但是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
"到底是什么?"李世民有些急了。
老人轉過身,直視著李世民的眼睛。
"客官,我覺得你不是普通人。也許,你就是朝廷里的官員。"
李世民心里一跳,但還是搖搖頭:"老人家想多了。"
"想多了也好。"老人笑了,"不過,既然你這么關心這個問題,我就告訴你。"
"請說。"
老人深吸了一口氣。
"治理天下最難的地方,其實可以用很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
李世民屏住呼吸,等待著答案。
"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