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整體劇情壓抑,灰綠色調(diào)較多。故事發(fā)生在1942年的法國,一個瘦弱男人吉勒斯冒充波斯人雷扎活命,同車的人從波斯房東偷來的書成為他的救命稻草,雷扎成為上尉科赫的波斯語老師,最終在集中營活了下來。這十年,雷扎編造的假語言獲取了上尉的信任,而假語言中卻含有2840個大屠殺受害者的名字,成為二戰(zhàn)大屠殺的鐵證。影片127分鐘里,沒有流水賬,劇情發(fā)展有韻律,能調(diào)動觀眾積極性,色彩舒服,很有質感,演員演技有腔有調(diào),駕輕就熟,道具、服裝、場景貼近現(xiàn)實,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與人性。
吉勒斯和科赫的感情變化成為觀眾關注的重點。他們聯(lián)系密切,甚至被傳言是男寵。一次,科赫讓吉勒斯教他“我愛你”的波斯語,上尉科赫學會假語言后很羞澀,還和吉勒斯分享了自己母親、童年的事,上尉科赫給假波斯人吉勒斯十足的信任,學了十年假語言,直到最后被逮捕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被騙。但在影片中吉勒斯卻兩次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一次是倒泔水的時候,逃跑路途中向陌生老頭說自己無法編造四十個單詞,一次是躺在醫(yī)院向醫(yī)生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導演想要表現(xiàn)真相在集中營外,而上尉科赫活在謊言里。
影片開頭是一個男人在從鐵軌道逃跑,接著是正在燃燒的名單,對白和場景首尾呼應。主人公吉勒斯從同車的一人那學會了波斯語“爸爸”,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被黑色和深綠色籠罩的牢房,吉勒斯在鼾聲中低聲背單詞,被房管痛罵。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一件比一件驚險。比如要在沒有筆的情況下編出四十個單詞并背誦,吉勒斯在上尉的眼皮子底下,全部答對。比如,越來越長的單詞需要不重復的記憶,吉勒斯就在給排隊的猶太人盛飯時,一個一個記住他們的名字,每個人的特點,改成假單詞。
一次,吉勒斯不小心嘴瓢,把樹和面包的發(fā)音整混了,科赫十分憤怒。上尉知道因為自己信任、維護雷扎,不僅被軍官士兵笑話、其他猶太人也都把他當作笑柄。他的拳頭都砸出血還繼續(xù)如無其事地拾面包??伤麄儏s因假語言有了緊密聯(lián)系,只屬于他倆能聽懂的對話,在集中營里有著獨一無二的交流方式、不同尋常的關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假波斯人的到來,導演巧妙地避開了真假波斯人的對立,讓意大利小哥化解了這一危機。
而在這十年中,幾次被科赫救下的孤獨的假波斯人,看著同胞們一群一群死去,只有自己活著,這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無窮盡的折磨。吉勒斯對科赫的情感是復雜的,一方面,他恨透了施暴者,忍耐上尉無窮盡的試探,另一方面,他自己又和科赫朝夕相伴,還因科赫幾次死里逃生。而科赫對字體的書寫規(guī)范要求很高,甚至替換掉軍官讓波斯人代替,但他只是在乎名字的規(guī)整,從未發(fā)現(xiàn),自己所學的假語言來自受害者們的名字,他對這些人漠不關心,并且覺得自己從未主動加害人,也認為這些囚犯都是無名之輩,不需要吉勒斯用生命去拯救那個意大利哥哥。但吉勒斯指出科赫讓殺人犯們吃好、喝足,讓人感覺到科赫的逃避現(xiàn)實、偽善。
二戰(zhàn)懸疑片《波斯語課》,讓我們一起上了一堂假波斯語課,一堂真歷史課。最后的結局,科赫因為說著一口假語言被機場工作人員審問逮捕,吉勒斯則一個一個背出囚犯的名字。不由得引起大家的深思,戰(zhàn)爭的殘酷和命運的坎坷。采用心理懸疑的影片另辟蹊徑,一個謊言的出現(xiàn),需要無數(shù)謊言來彌補,感受影片中主人公的心理極限,成為一大看點。用大量鏡頭,塑造德軍的形象、生活。影片的基本格調(diào)是溫情的,卻細思極恐,暗含深意,需要用心體會。影片中陰冷的音樂不停地敲打著觀眾的心,而我們都知道,真實的戰(zhàn)爭比影片更殘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