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長河,與文物共舞,讓徽章成為你獨特的身份象征!
你們是否曾為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博大而驚嘆?是否曾夢想擁有一件能讓你與眾不同的收藏品?現(xiàn)在,小吳給你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讓你擁有千載難逢的與珍貴文物親密接觸的機會。
吳文化博物館紀念徽章閃亮登場!這兩款徽章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我們以吳文化博物館的珍貴藏品為設計靈感,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每一枚徽章都經過精心制作,細節(jié)之處盡顯匠心獨運,讓人愛不釋手。
現(xiàn)在,第一批館藏紀念徽章已經上線啦~數(shù)量有限,先到先得,快來搶購吧!
釉里紅云龍紋蓋罐文創(chuàng)胸針
設計巧思
釉里紅云龍紋蓋罐是國內外罕見的釉里紅瓷器,設計徽章時突出“紅云白龍”配色對撞的潮流感,保留傳統(tǒng)元素又兼顧時尚屬性。以徽章的形式將文物融入生活,體現(xiàn)活起來的文化傳承。
靈感來源
元 釉里紅云龍紋蓋罐 吳文化博物館藏
該罐在構圖藝術上極有特色,罐表以盤曲升騰的白龍為主體紋飾,龍體上下之間的空白處以艷紅的呈色襯托,似為飄動的彩云。兩條白龍蜿蜒升騰在片片紅云之中,紅云白龍,相得益彰。以這樣強烈的色調對比,烘托出了白龍在紅云中升騰的動態(tài)美。整器造型端莊、胎白質堅、裝飾別致、發(fā)色艷麗,極為難得,是國內外罕見的早期釉里紅瓷器。
釉里紅是以銅紅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紋飾,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現(xiàn)紅色花紋。銅只有在還原氣氛中才呈現(xiàn)紅色,因此釉里紅瓷器的燒制對窯室中氣 氛要求十分嚴格,燒成難度大,成品率低。因此元代的釉里紅器產量低,流傳至今的數(shù)量稀少。
元代景德鎮(zhèn)釉里紅瓷器的燒制成功,是釉下彩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裝飾方法是在刻有紋飾的白胎上留出圖案部位,用銅紅料涂抹圖案以外的空余部分,燒造后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這種裝飾方法稱為“釉里紅拔白”。
產品信息
品牌:吳文化博物館 × 工匠園
系列:鎮(zhèn)館之寶系列
材質:合金電鍍+烤漆
尺寸:30mm*25mm
包裝:卡紙袋
價格:19元
雙鸞瑞獸紋銅鏡文創(chuàng)胸針
設計巧思
設計徽章時藝術化增強原本的色調,讓銅鏡中鸞鳥、瑞獸和花鳥形成對比。在視覺上更適合現(xiàn)代年輕人的審美,搭配日常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靈感來源
唐 雙鸞瑞獸紋銅鏡 吳文化博物館藏
銅鏡是以銅錫合金為原料鑄造,鏡面光素用以照容,鏡背裝飾花紋或銘文。呈八瓣菱花形,鏡背分三層紋飾布局,鏡背中央伏臥一獸,腹下有一孔,形成鏡鈕。內切圓將紋飾分為內外兩區(qū),外區(qū)分飾八組飛鳥、蝴蝶和花草紋,內區(qū)飾雙鸞雙獸,間飾纏枝蓮紋。鸞鳥瑞獸紋銅鏡是盛唐時期最流行的鏡類之一,從紀年鏡的資料中可知,大約成鏡于武則天長壽年間,菱花鏡也始鑄于這一時期。
銅鏡的鑄造歷史悠久,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銅鏡出土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商、西周和春秋時銅鏡有零星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銅鏡盛行,產量大增。漢代是我國銅鏡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唐代是繼漢代之后的又一個制鏡高峰。唐代鑄鏡中增加了錫和銀的比重,使鏡面更加光潔,映影更加清晰。唐鏡紋飾布局打破了規(guī)矩分布的格局,此鏡中鸞鳥、瑞獸和花卉線條簡練流暢,鳥羽細膩分明,是唐鏡中的精品。
“雙鸞瑞獸紋銅鏡”中的“雙鸞”有著愛情寓意,在詩意中總與戀情、相思之類的情景相連,瑞獸在古代也同樣有著的美好寓意。
產品信息
品牌:吳文化博物館 × 工匠園
系列:鎮(zhèn)館之寶系列
材質:合金電鍍+烤漆
尺寸:28mm*28mm
包裝:卡紙袋
價格:19元
購買渠道:
吳文化博物館二樓文創(chuàng)區(qū)有售,歡迎您預約參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