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朗讀《我請求安靜》片段
“永不枯竭的是我的心跳”,這句話出自巴勃羅·聶魯達的著名詩篇《我請求安靜》,也可以看作是他一生筆耕不輟、大聲疾呼的真實描繪。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評價道:“巴勃羅·聶魯達是二十世紀所有語種中最偉大的詩人。他書寫任何東西,都能變成偉大的詩篇;凡他觸摸過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p>
巴勃羅·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外交官。他一生經(jīng)歷了世界歷史中的許多重要時刻,可以說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百科全書。1971年,因其詩歌“以一種偉大的力量賦予一個大陸的命運和夢想以生命”,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
《聶魯達詩文集》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1年版
墨西哥詩人埃米利奧·帕切科說過:“聶魯達每天都在重生,因為總有人第一次讀他的作品,總有人用新的眼光重新閱讀他的作品。不讀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貧乏?!?/p>
早在1951年聶魯達受邀訪華時,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就出版了《聶魯達詩文集》(袁水拍譯),是建社后出版的第一部西語作品。為了延續(xù)并深化這種緣分,人文社特邀資深翻譯家、西語文學(xué)專家趙振江編選并翻譯了全新的《聶魯達詩選》。詩集收錄了聶魯達21部詩集中的精彩佳作156首,其中有一半為首度譯出。通過詩集,既可以欣賞聶氏的詩歌全貌,又可以感受詩人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命底色。
《永不枯竭的是我的心跳:聶魯達詩選》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24年版
Pablo Neruda
那地方叫帕拉爾
冬季
我出生在那里。
——《黑島紀事》
01
1904年7月12日,聶魯達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帕拉爾。那是一個被葡萄和葡萄酒香縈繞的小鎮(zhèn)。兩個月后,母親因病早逝。1906年,父親帶著他搬到了南方的特木科,在那兒與聶魯達的繼母成婚。這位慈祥的繼母“就像暴風(fēng)雨地區(qū)/太陽小心翼翼的清爽”,給了他無私的愛。
詩歌的繆斯很早就敲開了聶魯達的心門。特木科的森林、湖泊、河流和山脈為聶魯達早期的詩歌世界打上了烙印。10多歲起,聶魯達就開始在當?shù)氐膱蠹埳习l(fā)表詩歌。1920年,他有幸結(jié)識了后來成為拉美首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的智利女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她讓我讀了第一批對我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俄語文學(xué)名著”,拓展了他的閱讀視野。
青年聶魯達,上有簽名里卡多·雷耶斯
其實,聶魯達的原名是內(nèi)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剛開始發(fā)表作品的時候,他不斷變換著筆名,而1920年10月,他正式使用“巴勃羅·聶魯達”作為筆名,從而避免父親因兒子是詩人而不安。關(guān)于“聶魯達”的由來 ,有人認為是他為了紀念捷克作家揚·聶魯達,因為他喜歡這位捷克作家的短篇小說。
Pablo Neruda
愛多么短暫
而遺忘又多么漫長。
——《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
02
1924年首版《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封面
1924年,聶魯達出版了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他在智利詩壇的地位由此奠定。這些詩歌取材于詩人最私密的個人回憶,以大膽的隱喻和感性,將青春的激情與悲傷的惆悵并置。詩人1957年再度訪華時,在北京的一次演講會上這樣說道:“……首先,詩人應(yīng)該寫愛情詩。如果一個詩人不寫男女間的戀愛,就是一個很奇怪的詩人,因為人類的男女結(jié)合是世間非常美好的事情。如果一個詩人不寫祖國的大地、天空和海洋,那他也是一個很奇怪的詩人,因為詩人應(yīng)該向別人揭示事物和人的本質(zhì)、天性?!?/strong>毫無疑問,愛情和大自然是貫穿全集的兩個主題,而這部詩集也成了書寫愛情的經(jīng)典之作。
智利詩人、聶魯達基金會文化部負責(zé)人塔米姆·毛林朗讀《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片段
Pablo Neruda
孩子們的血流淌在大街上,
大街上,孩子們的血在流淌。
——《西班牙在心中》
03
對于聶魯達而言,1936年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因為從這一年開始,他的詩歌風(fēng)格發(fā)生了巨大改變。自1927年起,聶魯達和許多當時的青年作家一樣踏上外交官的道路。他輾轉(zhuǎn)于東南亞多地,因為語言不通、路途遙遠,他的生活十分苦悶,幾乎被孤獨吞噬。彼時他寫了《大地上的居所》,大都句式混亂,意象詭異。1935年2月3日,聶魯達到馬德里任領(lǐng)事,很快就結(jié)識了加西亞·洛爾卡等許多文藝界的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聚會,主張詩歌“要有生活氣息”。
《西班牙在心中》1938年版
1936年6月,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打破了詩人平靜的生活。聶魯達在晚年寫的回憶錄中說:“當?shù)谝慌訌椛浯┪靼嘌赖牧仪?,噴出來的不是音符而是鮮血時,我的詩歌便像幽靈一般在人類受苦受難的街心停住,并開始沿著一股根與血的激流升騰。從那時起,我的道路與大眾的道路匯合了?!彼_始創(chuàng)作《西班牙在心中》,用直白樸素的文字承載自己的激情與憤怒。1937年此書在智利首次出版,一年后便在西班牙流傳開來,當時的印數(shù)為500冊。
1939年,時任駐法國特派領(lǐng)事、專門負責(zé)西班牙移民事務(wù)的聶魯達租了一艘名為“溫尼伯號”的船,將2000多名難民送往智利。聶魯達自認為此次航行是他寫過的“最美的詩”,他還寫道:“如果批評家們愿意的話,讓他們抹去我所有的詩歌吧。但這首我今天還記得的詩,沒有人能抹去它?!?strong>這次航行的80年之后,智利女作家伊莎貝爾·阿連德創(chuàng)作了小說《一葉方舟》,記錄了這件往事,并以此向聶魯達致敬。
Pablo Neruda
我不過是一位詩人,
我愛你們所有的人,
我在自己熱愛的世界上游蕩……
——《漫歌》
04
自1946年起,智利局勢動蕩,聶魯達受到當局的追捕,被迫離開祖國,東躲西藏,就此踏上了流亡的道路。1950年,《漫歌》首先在墨西哥出版,它是聶魯達的代表作,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里程碑,是獻給整個拉丁美洲,獻給智利的抒情史詩。全詩共15章,15000多行,其中以《馬丘比丘高度》和《伐木者醒來》最為知名,是全書的精華。
關(guān)于這部長詩的重要意義,在7月10日晚舉辦的“翻譯中國·擁抱世界”直播中,翻譯家趙振江和詩人吉狄馬加有著這樣的表述:
“翻譯中國·擁抱世界”活動現(xiàn)場
吉狄馬加:
聶魯達的詩歌給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伐木者醒來》。我覺得一個詩人在反映二十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如爭取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國家獨立等大的歷史變革的時候,左翼詩人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僅是通過詩歌來表達個人的生命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一種崇高的事業(yè)。這些詩人寫的作品肯定不是個人的太瑣碎的東西,他們所寫的和這個時代、個人的命運包括人民的命運,都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趙振江:
《漫歌》實際上是整個智利甚至是拉丁美洲的一部當代史詩,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前寫起,從拉美的河流、礦藏、鳥兒,寫到拉美的征服者、殖民者、解放者,然后寫到各階層的人民,寫到礦工、漁夫、農(nóng)民,一直寫到他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以及各國保衛(wèi)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革命。那些超一流的大詩人,像帕斯寫《太陽石》,巴列霍寫《人類的詩篇》,不管是現(xiàn)實主義的,還是超現(xiàn)實主義的,基本上都是站在人類的高度,反映的是人性。
吉狄馬加:
從體量上來看,聶魯達是一位雄獅般的詩人。關(guān)于對中國詩人的影響,首先是他把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用高超的詩歌藝術(shù)技巧來呈現(xiàn),而不是概念或口號式的,這是最重要的。第二,詩人必須要對一些重大事件做出回應(yīng),而不僅僅是寫個人的瑣碎生活,聶魯達在詩歌的人民性方面處理得非常好。第三,聶魯達是一個很全面的詩人。他是一個寫愛情詩的高手,而晚年的一些作品,實際上是在思考生命的意義,關(guān)注了很多人類的終極問題。我認為這部分作品有很多神秘主義的東西,另外對死亡、對存在之物、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包括個人生命的無常,在里面都能看到。
聶魯達與艾青
Pablo Neruda
我是全人類的兄弟,
義務(wù)和愛情
是我的兩只翅膀。
——《元素的新頌歌》
05
在《漫歌》之后,1952年,聶魯達在意大利匿名出版了愛情詩集《船長的詩》,當年,他結(jié)束了流亡,回到祖國。 緊接著在1954年,他在圣地亞哥出版了政治抒情詩《葡萄和風(fēng)》。 就在他五十歲生日的這同一年,《元素的頌歌》誕生。 聶魯達認為,這是一本不同于他以往所有詩集的書,一本充滿歡樂和樸素的書,“一本獻給所有人的書”。 這些詩歌首先散落地發(fā)表在加拉加斯的《國家報》上,但聶魯達要求,這些詩不要刊登在文化版面,而是登在每日新聞等紀實消息的版面。
正如他自己所說: “這樣,我就能出版一部詩集,講這個時代的事物、各行各業(yè)、人民、水果、花朵、果實、生活、我的立場……總之,一切的一切。 ”詩集的語言簡潔活潑,一句詩分成幾行,每行只有兩三個甚至一個字。 以此,聶魯達實現(xiàn)了自己創(chuàng)作這些頌歌的初衷:“詩歌就像面包,必須與所有人分享,不論是識字的還是不識字的,總之是在我們龐大、不可思議而非同尋常的民族大家庭中分享。”
聶魯達位于黑島的故居博物館
20世紀60年代以后,國際政治風(fēng)云變幻莫測,聶魯達陷入了迷惘和彷徨,作品的內(nèi)容比較復(fù)雜,格調(diào)也比較消沉。大部分時間里他選擇待在黑島寫作,招待朋友。關(guān)于這座故居的回憶和他與同代詩人的交流,兩位訪談嘉賓有著這樣的表述:
吉狄馬加:
黑島故居有一個閣樓,可以喝咖啡、喝酒、和朋友們聚會。閣樓上面寫了好多詩人的名字,第一個就是加西亞·洛爾卡。閣樓的頂不高,我估計寫的時候人要仰著。他為什么把朋友們的名字寫下來?一個是對他們的紀念,第二,我估計有時候他一個人在上面,一邊看著那些名字,一邊喝酒,那個時代的一些巨匠、和他進行心靈溝通的人都離開了,他在那一刻是很孤獨的。
趙振江:
聶魯達推薦帕斯去參加1937年在巴倫西亞舉行的世界反法西斯作家代表會議,當年帕斯是最年輕的作家。但在那次會議之后,帕斯轉(zhuǎn)向超現(xiàn)實主義,跟聶魯達產(chǎn)生了分歧。1968年,兩人參加倫敦詩歌節(jié),住同一個旅館。帕斯碰見聶魯達的夫人瑪?shù)贍柕拢數(shù)贍柕聠?,你怎么不去問候巴勃羅?帕斯說我不敢?,?shù)贍柕抡f,你去吧,他會給你一個擁抱。結(jié)果兩人一見面,聶魯達擁抱著帕斯說了一句,孩子,你一點兒都沒變。帕斯說,你也沒變。兩人就和好了。在帕斯跟聶魯達成為冤家對頭的時候,他們互相在內(nèi)心都承認對方是偉大的詩人,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知識分子。
聶魯達與薩爾瓦多·阿連德
1969年9月,聶魯達接受了智利共產(chǎn)黨總統(tǒng)候選人的提名,而當人民聯(lián)盟推舉阿連德為共同候選人之后,他立即退出競選,支持阿連德直至取得勝利。1973年9月11日智利發(fā)生軍事政變,阿連德總統(tǒng)以身殉職。同年9月23日,聶魯達與世長辭。他的好友加西亞·馬爾克斯非常遺憾地表示,如果可以,希望聶魯達能夠早十幾天去世,這樣他就不至于目睹他的好朋友阿連德以身殉職了。
趙振江老師在《聶魯達詩選》的前言中有過這樣的表述:“聶魯達是一位多產(chǎn)的詩人,生前發(fā)表的詩集有數(shù)十部之多。他的詩歌題材廣泛,風(fēng)格多樣,但都是他心靈的歌。就意境而言,無論是清晰的還是朦朧的,都是他心境的寫照;就文字而言,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粗獷的,都是他心聲的反響;就風(fēng)格而言,無論是婉約的還是豪放的,都是他心情的抒發(fā)。在他身上,詩如其人,名副其實。”
墨西哥女作家埃萊娜·波尼亞托夫斯卡也對聶魯達不吝贊譽:“聶魯達的詩歌像河流一樣流淌,那是來自天堂的水,每首詩都令人目眩神迷。讀者們背誦他的詩歌,但不必死記硬背:詩歌烙印在他們的皮膚上,在他們的嘴唇上跳舞,在他們的血管里流淌。”
在紀念聶魯達誕辰120周年之際,讓我們共讀聶魯達其人其詩,感受他獨一無二的詩歌輝煌和人生華彩。
Pablo Neruda
《永不枯竭的是我的心跳:聶魯達詩選》
[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著
趙振江 譯
本集由西班牙語翻譯家趙振江編選篇目并精心打磨譯本,囊括了聶魯達一生中不同階段的21本詩集的156篇重要詩作,如《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大地上的居所》《西班牙在心中》《漫歌》《元素的頌歌》《愛情十四行詩一百首》等,包括了愛情詩、戰(zhàn)斗詩、詠物詩等多種題材,其藝術(shù)風(fēng)格是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象征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等各種流派相互融合的產(chǎn)物。書中還附有聶魯達生平年表、諾獎領(lǐng)獎詞和評論文章等。通過這本詩集,既可以欣賞聶氏的詩歌全貌,又可以梳理出這位詩人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命運色彩。
《一葉方舟》
[智利]伊莎貝爾·阿連德 著
陳拓 譯
小說出自有“穿裙子的馬爾克斯”之稱的伊莎貝爾·阿連德之手。1939年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成千上萬人逃往西法邊境,渴望生存下去。彼時已經(jīng)蜚聲國際的詩人和外交官聶魯達改造了一艘舊船溫尼伯號,將上千難民送往智利,鋼琴家羅賽和她愛人的兄長、醫(yī)生維克多就在其中。為了順利逃亡,兩人假意結(jié)婚。當他們終于到達智利,在那兒逐漸扎根,兩人越走越近,也將這里看作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七十年代智利發(fā)生政治巨變,逃亡的命運再一次襲來……這是致敬詩人聶魯達之作,記錄了從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到智利政治劇變之間的重要時刻。
稿件初審:張 瑤
稿件復(fù)審:張 一
稿件終審:王秋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