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11/29
豆瓣評分高達9.1的電影《好東西》,近期討論度頗高,被不少網(wǎng)友稱為“年度最佳國產(chǎn)電影”。
許多博主在影評里,寫盡了關(guān)于「女性」,關(guān)于「單親媽媽」,關(guān)于「東亞女孩」的議題。
但今天,我們想在這些女性話題之外,談點兒其他的東西——
那些“愛”與“被愛”的瞬間,那些關(guān)于“愛”的力量。
愛是超能力,能治愈最頑固的傷痛
看過電影的朋友會注意到,《好東西》的英文名叫「Her story」,這是關(guān)于三個女生的敘事。
雷厲風行的單親媽媽王鐵梅(宋佳 飾),帶著9歲的女兒王茉莉,住進了一棟老破小的公寓樓里。
結(jié)交了住在隔壁的樂隊歌手小葉(鐘楚曦 飾),并和這個時髦靚麗的年輕女孩成為了好閨蜜。
三個女性角色性格迥異,卻在交織纏繞中,互相支撐、彼此鼓舞著共同前行。
影片用最輕盈柔軟的敘述,呈現(xiàn)出了一個個充滿“愛”的瞬間——關(guān)于親情,關(guān)于愛情,也關(guān)于友情。
電影里的王鐵梅是一位強大直率的單親媽媽,這個角色幾乎重寫了東亞母親的教育腳本。
她勇敢開朗,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將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與此同時,給予女兒的愛直爽又細膩,處處流露出一種恰到好處的包裹感。
當女兒王茉莉在家里的墻上畫畫涂鴉時,她從不像其他家長那樣聲嘶力竭指責,而是以欣賞的姿態(tài)對小孩兒說:
“我覺得你比米開朗基羅還要厲害?!?/p>
小孩兒苦練架子鼓,到了上臺演出之前,臨陣退縮,躲在柜子里不愿意出來,王鐵梅會在弄清事情原委后安慰她:
“沒關(guān)系你可以不上臺,等你準備好了再上臺?!?/p>
嘗試過上臺演出后,小孩兒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享受萬眾矚目,還是喜歡坐在臺下為別人鼓掌,王鐵梅也只是淡淡說道:
“有特長沒啥了不起,做個觀眾也挺好。”
她總是讓小孩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這是王鐵梅給予女兒的愛——不以任何規(guī)訓去束縛她的成長。
如此,一個在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中長大的孩子,自然也習得了愛自己和愛他人的能力。
當同學們可憐她的單親家庭和“不靠譜”的媽媽時,王茉莉毫不猶豫說出了那句貫穿全片的經(jīng)典臺詞:
“我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我有什么好可憐的。”
當王鐵梅因為發(fā)表文章遭到網(wǎng)暴時,王茉莉不曾人云亦云地質(zhì)疑自己的母親,而是用稚嫩的口吻,對這個世界的暴力,發(fā)出引人深思的質(zhì)問:
“你已經(jīng)是個那么好的媽媽了?!?/p>
“那些人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做個媽媽,他們?yōu)槭裁催€罵你?”
小孩兒或許尚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可她已能領(lǐng)會到對方的付出,并由此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感激和信任。
這樣的故事或許充滿著戲劇性,卻恰是生活本身的模樣——愛也可以不必說出口。
影片的另一個高潮,發(fā)生在小葉的身上。
與無堅不摧的王鐵梅和不受規(guī)訓的王茉莉不同,磕磕絆絆成長的小葉,或許更貼合屏幕之外的我們——
在打壓式教育中長大,糟糕的原生家庭,討好型人格和缺愛的內(nèi)心世界,即使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舊做不到知行合一,活成了一個清醒的戀愛腦。
但是,即便懦弱如小葉,在面對渣男時,哪怕已經(jīng)被傷害過很多次,也依然不舍愛與被愛的勇氣。
就像她在飯桌上,回擊別人對她“倒貼”的嘲諷那樣:
“我只是更勇敢更有愛的能力?!?/p>
一句“勇敢”,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對于愛情的概念,扭轉(zhuǎn)了“得到的快樂”和“失去的痛苦”這兩種非黑即白的敘事。
原來愛可以是輕盈的、是不懼困難的,在“得不到”面前,它不一定非得是苦大仇深,也可以是一種令人喝彩的人生體驗。
畢竟,愛是屬于勇敢者的游戲。
《好東西》這部電影里,小葉和小孩兒的友情,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與小孩兒相處的過程中,小葉從來不會以大人的身份自居,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她會在小孩兒不想回家時,帶小孩兒去樂隊打鼓;會偷偷帶小孩兒吃冰淇淋;會絞盡腦汁幫小孩兒一起編寫作業(yè)。
掩藏在這份友情之下的溫情,亦在無形中反過來滋養(yǎng)了小葉。
聊天時,小孩兒問小葉,你媽媽從來不夸你嗎?你的眼睛很大。
小葉搖搖頭:“媽媽只會說我的眼睛大的瘆人,看人的時候很討厭,但明明我的眼睛跟她長得很像?!?/p>
沒想到小孩兒卻告訴她:
“你的眼睛又美又亮,你怎么看我都沒關(guān)系,我喜歡被你這樣看著?!?/p>
小葉的救贖幾乎在這個瞬間完成了。
那一刻,她心里那個千瘡百孔的小孩兒,迎來了一個遲來的擁抱。
曾經(jīng)苛責她的千百種傷痕,在這一刻全被溫柔撫平了。
愛無疑是種超能力,這種超能力可以治愈人世間最深最頑固的傷痛。
這也是《好東西》帶來的超能力,它溫暖、療愈、幽默,以“愛”為視角,藏著很多欲言又止的關(guān)懷。
用柔軟的故事線,包裹住沉重的現(xiàn)實,為我們的生活注入一絲生機勃勃的、熱烈的希望。
愛是無聲的托舉,是最堅強的鎧甲
如果說愛是本能,那么由愛衍生出的共情和理解,則是一種無聲的托舉。
在這份托舉之中,一個人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改變呢?
雖然看上去無堅不摧,但作為沒落紙媒的記者,王鐵梅實際處于一個中年職場失意的狀態(tài)。
可心底殘存的理想主義種子,讓王鐵梅還是想在無意義的流量之外,做一些有社會價值的深度文章。
她想通過自己的生活和經(jīng)歷,去除“單親媽媽”的悲情敘事,想告訴大家,單親媽媽可以將自己放在首位,追求愛情,擁有性需求,不是非得依靠“丈夫”才能撐起一個家。
同事們并不看好這篇文章,覺得這個主題與傳統(tǒng)“單親媽媽”那些艱難、犧牲、奉獻的形象相去甚遠,不會受到歡迎。
沒想到,年輕的女編輯小鹿卻選擇堅定支持她,哪怕賭上自己的職業(yè)前途。
“Girls help girls”的力量在這里得到了一次精彩的詮釋。
文章發(fā)布后,意料之中的情況發(fā)生了:惡評像潮水一樣涌來,王鐵梅瞬間成了網(wǎng)暴的對象:
“單親媽媽怎么能談論自己的情欲呢?”
哪怕堅強如她,在重復遭受不堪入耳的辱罵和指責之后,心理防線還是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她開始質(zhì)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網(wǎng)友所說的那樣,是失敗的人生,是不稱職者的媽媽。
于是有了王鐵梅在天臺上對小葉的哭訴:
“我一直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p>
可小葉卻不在乎她做了多少事,取得了什么成績,小葉只心疼她的堅持和付出:
“為什么要什么都做好呢?怎么才算好呢?裁判是誰啊?”
是啊,我們本可以不用盡善盡美,生活的裁判從來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接著,全片最戳中我的一句臺詞出現(xiàn)了。
氣餒過后,王鐵梅忽然對小葉說了一聲“對不起”,小葉不明所以,王鐵梅說:
“總要有人跟你說聲對不起?!?/strong>
觀影的時候,我被這句臺詞震撼到了。
這聲“對不起”的背后,是一個女性對另一個女性處境的深深共情。
是“我看到了你受到的傷害,雖然做錯事的人不是我,但我愿意代替這個世界向你道歉”的悲憫。
那一刻,彼此慰藉的兩個人獲得了雙向救贖,就像動物之間的互相理毛,一來一去,讓兩顆心的傷痕都得到了安撫。
這正是愛造就的理解和共情,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溫暖力量。
因為有了這份力量的支撐,所以王鐵梅能在崩潰過后,繼續(xù)重振旗鼓,做一個堅強的六邊形戰(zhàn)士。
因為有了這份力量的支撐,所以小葉看到了自己被珍視著的一面,不再在愛情里患得患失、等待男人救贖,而是選擇將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拒絕了渣男的復合請求。
這種無聲的托舉,遠比大聲的宣誓,更令人動容。
鏡頭一轉(zhuǎn),當王鐵梅和小葉相擁而泣時,小孩兒也在遠遠看著她們,并主動從愛中汲取力量。
所以,無論是在學校碰到霸凌,還是在生活中面對苦惱,小孩兒從始至終都拒絕母親的介入。
她不希望通過找老師、找家長這種方式去鬧得雞犬不寧,而是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她選擇主動成長。
當小孩兒的作文《我不再幻想》被老師發(fā)給媽媽看時,媽媽問她以后能不能寫的樂觀點兒,小孩兒再一次貢獻了經(jīng)典臺詞:
“正是因為我們足夠樂觀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劇?!?/p>
我想,這份樂觀和自信,恰是愛的另一個具象化體現(xiàn)。
愛的支持和力量,正是支撐小孩兒與這個世界的最堅固的聯(lián)系。
它是托舉,亦是鎧甲。
最后,我想說的是,這當然不是一部沒有瑕疵的電影。
它臺詞過密、戲劇性強、甚至有點過分理想化,美好的讓人無法相信。
可是,只要有人愿意去講述、去看見、去共情,那些關(guān)于愛的力量,關(guān)于希望的種子,就會飄落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靜靜生根發(fā)芽。
那么,我們就擁有了迎接另一種未來的新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