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zhàn)的硝煙剛散,江東百姓還在傳頌周瑜火燒連營的壯舉,可孫權和劉備這對“抗曹兄弟”的聯(lián)盟就出了幺蛾子——孫權突然翻臉讓劉備歸還荊州,但奇怪的是,當年劉備白紙黑字借的明明是南郡。這就像張三找李四借了輛自行車,三年后李四非說整條街都是他的,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今天咱們就扒開這段被《三國演義》美化過的歷史,看看孫權這個“套路貸”高手是怎么玩轉劉備的。
這事兒得從赤壁之戰(zhàn)剛結束說起。曹操敗退后,荊州七郡就像塊剛烤好的燒餅,孫權、劉備、曹操三家都舉著筷子等著分。當時孫權出力最多,周瑜帶著東吳精銳在赤壁拼死拼活,按道理該拿大頭??蓜溥@老江湖早就看準了荊州的價值,這里北控中原、西通巴蜀,簡直就是爭霸天下的跳板。他帶著關張趙在荊州地界晃悠,打著“劉表舊部”的旗號收買人心,硬是在孫權眼皮底下把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給吞了。
這時候就顯出劉備的政治智慧了。他前腳剛占完便宜,后腳就跑到京口找孫權“聯(lián)絡感情”,張口就要借南郡。這招實在高明:南郡就像荊州的咽喉,北邊是襄陽直通中原,西邊是三峽連著益州,誰掐住這里誰就能左右天下大勢。孫權當時被魯肅勸著要聯(lián)劉抗曹,加上周瑜剛死軍心不穩(wěn),咬著牙把南郡借了,但讓劉備立了字據(jù)——這成了后來要賬的關鍵證據(jù)。有意思的是,《江表傳》記載借據(jù)上寫的是“分荊州”,這模糊措辭給日后爭端埋了顆雷。
不過問題就出在這兒。劉備借到南郡后就像開了掛,五年時間西取益州、北收漢中,勢力暴漲到能和曹操掰手腕。孫權這時候腸子都悔青了——當年借出去的南郡,現(xiàn)在成了劉備北伐的橋頭堡。更讓孫權冒火的是,劉備在益州站穩(wěn)腳跟后,派關羽鎮(zhèn)守荊州,把江陵城修得固若金湯,水軍戰(zhàn)船在長江上橫著走。東吳群臣天天在朝堂上吵:“咱們借出去的是鑰匙,現(xiàn)在人家把整棟房子都占了!”
可孫權為什么突然翻臉要整個荊州?這里頭藏著三個算計。首先是地理賬:南郡的核心江陵城正好卡在長江中游,東吳水軍想西進就得看關羽臉色。其次是安全賬,關羽的荊州軍團就像懸在江東頭頂?shù)牡?,哪天劉備翻臉,順流而下三天就能打到建業(yè)。最重要的是政治賬,孫權發(fā)現(xiàn)劉備所謂的“借”根本是空手套白狼——當年說好取了益州就還,結果劉備拿下西川后裝傻充愣,派使者說什么“涼州未定,荊州不急”,把孫權氣得摔了杯子。
建安二十年那場“湘水劃界”最能說明問題。孫權派呂蒙閃電拿下長沙、桂陽,劉備帶著五萬大軍從成都星夜馳援,眼瞅著孫劉聯(lián)盟要崩。最后是曹操拿下漢中逼得劉備讓步,兩家重新劃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這看似解決了爭端,實則埋下更大隱患——孫權發(fā)現(xiàn)劉備根本不想履約,所謂“借荊州”就是個無底洞。
說到底,孫權要的根本不是某個郡縣,而是徹底拔掉劉備在長江中游的釘子。當魯肅這個“親劉派”去世,呂蒙接掌兵權后,東吳的戰(zhàn)略徹底轉向。他們趁著關羽北伐襄樊、后方空虛時,白衣渡江偷襲江陵,不僅奪回南郡,還把劉備勢力徹底趕出荊州。這波操作看似背信棄義,實則是亂世生存的必然選擇——在三國這個黑暗森林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回過頭看這段公案,最諷刺的是雙方都在玩文字游戲。劉備堅持“借的是南郡”,孫權咬死“荊州是整體”。就像現(xiàn)在夫妻離婚爭房產(chǎn),男方說只借了客廳,女方說整棟房子都是陪嫁。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亂世中的盟約就像沙上寫字,潮水一來就沒了。而孫權這個“套路貸”,終究是用實力讓借條變成了廢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