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我和幾個寶媽帶著孩子一起到博物館玩。
給他們每個人開了一個解謎劇本,把任務卡發(fā)給他們后,孩子們就開始了自由解謎。
我們就在旁邊陪伴,鍛煉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暗中觀察每個孩子的狀態(tài)。
“你是怎么解出第一關的?”
“我是這樣想的……”
“大家聽我說……”
“你別急,再好好想想!”
“我們幾個分頭行動吧!”
游戲過半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已經隱隱成為了團隊的核心,他不恥下問,還會安慰同伴的情緒,永遠都在積極解決問題。
這個9歲的小男孩叫小宇,他不是孩子們中年齡最大的,但卻表現(xiàn)出了突出的溝通能力、共情能力、領導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不是他,有幾個孩子都要放棄了,但在小宇的帶領下,孩子們最后都成功通關,拿到了通關獎勵。
后來大家一起去吃飯,有媽媽問:“小宇這么優(yōu)秀,是天生的嗎?”
小宇媽直擺手,她說,小宇之前是一個“小哭包”,干什么都容易放棄,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
這不是三年級了,學習越來越難了,她怕孩子容易放棄,就想著培養(yǎng)一下孩子的逆商。
沒想到就是每天堅持的一個小習慣,讓孩子越來越優(yōu)秀,養(yǎng)成了永不言敗的性格,成績也是一路飆升,三年級現(xiàn)象到了小宇這就像不存在一樣。
寶媽們紛紛追問究竟是什么小習慣?
小宇媽一笑,“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每天晚上陪孩子聊15分鐘的閑話!”
原來小宇媽媽每晚睡前都會和小宇聊一個話題,每個話題她都會三連追問,保準能聊滿15分鐘,有時候小宇天馬行空,想象力爆棚,娘倆能聊半個多小時呢!
在聊的時候,小宇媽媽會悄悄使用“認知重構對話法”。
這是一種引導對話法,能把孩子內心的負面想法擦掉,重新構建積極的想法通路,讓孩子面對任何困難都能不放棄,勇往直前。
小宇在經歷認知重構之后,才慢慢表現(xiàn)出了更穩(wěn)定的情緒,更清晰的思路和對未知的探索欲。
比如小宇升入三年級之后,就有點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媽媽在安撫了他的情緒之后,問:
“當老師提問時,你腦子里會閃現(xiàn)什么呢?”
“會不會想:我舉手如果說錯了,同學們會不會嘲笑我?”
“還是:我舉手了,老師萬一不叫我,我多尷尬?。 ?/p>
引導孩子剖析自己做出退縮行為的核心想法,找到關鍵錯誤認知。
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困境之后,用啟發(fā)式提問,帶他打開思路:
“在很多同學舉手的情況下,如果你是老師,你更傾向于叫誰來回答呢?”
“究竟是回答問題的同學有錯?還是嘲笑別人的同學有錯?”
“是不是自己大聲回答問題過的題型,記憶更深刻呢?”
“如果回答錯誤了,下次提問能不能謹慎思考,并答對題目呢?”
通過聊天,讓孩子理解:失誤不代表“我不行”,而是我暫時還不會,我終究會搞明白的!
就這樣每天找一個話題,小宇媽媽只用了30天,就看到了小宇的變化,無論是學習上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困難,小宇都不帶怕的,總是覺得自己能行,總是能想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小宇媽媽說,現(xiàn)在每天晚上可有儀式感了,不聊爽了小宇都不想睡覺,孩子的叛逆也少多了!
如果你也想要學習“認知重構對話法”,幫孩子改頭換面,不妨從今天開始,讓孩子全面提升各項能力,還跟家長越來越貼心,快去試試吧!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家長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