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埃及,我們總是會把它與靈魂、永生、法老等詞聯(lián)系到一起,歷史悠久,神秘瑰麗。
但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金壽福老師則認為“人的本性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生多大的變化”,因而希望帶大家重新認識一個更為真切的古埃及。他結合新近考古發(fā)掘成果與學術前沿研究,以埃及學界共識為基礎,參考古埃及人的情書、家信、藥方等一手文獻,圣書體直譯,一一解答關于古埃及的種種迷思,破除既有的刻板印象和誤解。
下面讓我們先來了解古埃及人的愛情與婚姻。
以下內容節(jié)選自《古埃及文明》
說到愛情,可能有人會以為,古埃及年代久遠,那時不會有我們所了解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愛情。但事實是,人的本性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生多大的變化,年輕男女的審美和擇偶標準也沒有出現(xiàn)多大的差異。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B. Shaw)創(chuàng)作了《愷撒與克婁巴特拉》(Caesar and Cleopatra),他在劇本里試圖為遭受污蔑和曲解的克婁巴特拉平反,或者至少為她說幾句公道話。他認為,所謂的文明發(fā)展和技術進步并沒有讓人的道德水準有所提高,他借古埃及太陽神之口對觀眾說:“兩千年前的人與你們毫無區(qū)別,他們像你們一樣說話和生活,并不比你們差也不比你們強,不比你們聰明也不比你們愚蠢?!?/p>
大約有 20 首愛情詩從古埃及流傳至今,它們的成文年代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拉美西斯時代。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了人類的七情六欲,愛情是人類本能的表現(xiàn),只是當人類開始使用語言,它才有可能被以言語或書寫的形式公之于眾,同時它還需要一定的社會語境。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這些情詩中,男女主人公都以第一人稱表達了他們對心上人的愛慕和相思之苦??紤]到古埃及非常低的識字率,多數(shù)學者認為,以女性口吻寫作的情詩應當是由男性撰寫的。美國著名埃及學家利希特海姆(M. Lichtheim)以畢生精力和心血編譯了三卷本的《古埃及文學》(Ancient Egyptian Literature),不僅意思傳達準確,而且語言優(yōu)美。下面的情詩以非常細膩的筆法描寫了熱戀中的女子按捺不住的激動心情。她急不可耐地等待心上人的到來,卻又擔心鄰里鄉(xiāng)親說三道四,想盡力保持女子應有的矜持,所以她把過錯歸于自己的心:
每當我想起你,
我的心怦怦亂跳;
它逃離了它應在的位置,
使得我無法理智地行動:
我無法穿衣服,
圍巾也沒有戴在合適的地方;
我的眼睛沒有描畫,
我的身體沒有涂抹油膏。
只要我想起他,
它就對我說“不要猶豫,快去那里!”
我的心,不要顯得如此愚蠢,
你難道想要我成為笑柄?
安心等待,我的心上人會來,
眾人的目光也隨他而來。
不要讓鄰里說,
“瞧那個墜入愛河的女人!”
當我想起他的時候,
你不要顫抖。
另一首由患了相思病的男子寫給戀人的詩以極其形象的場景和簡明的語言詮釋了何為“愛情是一種疾病”,同時也闡明了醫(yī)治這種病的良藥是什么:
整整七天沒有見到我的妹妹,
我的身體被病魔纏繞;
所有的肢體重如石頭,
我的軀體已經不屬于我。
醫(yī)生們來來去去,
他們的藥方毫無療效,
巫師也頻頻搖頭。
他們都不知道我的病因,
說一聲“她來了”就會讓我活蹦亂跳。
她的名字會讓我頓時站立,
我的心將充滿生機。
我的妹妹勝過任何處方,
我的妹妹強過所有的藥物。
她的到來就是我的護身符,
瞥見她就是有了靈丹妙藥。
她的眼神會讓我年輕,
她的聲音會讓我強壯。
擁抱她能夠驅逐我的病痛,
她離開我已經足足七天。
在古埃及,尤其是在新王國時期,戀人甚至夫妻都以兄妹相稱。這種習俗導致古典作家以為古埃及人盛行兄妹婚,之后以訛傳訛,讓古埃及人近親結婚的說法成為不容置疑的“事實”,遠近皆知。這種訛傳延續(xù)至今,盡管埃及學家們極力反駁,但是他們的努力事倍功半?;氐缴厦娴那樵?,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處在熱戀中的人都充滿了對愛的期待和對未來的憧憬,但是一旦落實到婚姻,事實并非如此美好。因為男性在古埃及經濟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男性和女性的父母在考慮子女的婚姻時的重點也不一樣。在一篇成文于王朝后期的說教文中,作者提出了如下的忠告,生動地表達了古埃及人的婚姻觀念:“你可以把你的女兒嫁給金匠的兒子,但絕不能允許你的兒子娶一個金匠的女兒。”女兒嫁給金匠的兒子,便不用為婚后的生計擔憂,因為金匠的兒子即便不繼承父親的職業(yè),也會繼承其財產,或者兼而有之;而金匠的女兒只知道享受,卻不能繼承什么遺產,這樣的妻子對丈夫來說極有可能是承擔不起的負擔。
對于古埃及人來說,結婚意味著年輕男女各自帶著一定的財產住進男方準備的房子。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哲德霍爾的說教文》中,作者以父親的口吻勸其兒子:“當你能夠自食其力的時候,造一幢屬于自己的房子,娶一個強健的妻子,以便她為你生育一個兒子。”盡管希羅多德稱古埃及人是他見到的最為虔誠的族群,但是古埃及年輕男女的婚姻與神廟沒有什么關聯(lián)。他們通常在官吏或其他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簽訂婚約,當事人一般是女子的父親和男子的父親或者男子本人?;榧s一般一式三份,男女雙方各持一份,官吏處留一份,以便發(fā)生爭議時對照或查閱。男女雙方以及相當數(shù)量的證人在婚約上簽字畫押,顯然也是為了防止某一方毀約。
在新王國沒落之后成文的說教文中,作者還勸告年輕男子,結婚以后要與妻子的家庭劃清界限:“不要與你的岳父住在一個房子里,就如同你不應該與你的上司共享一個地界?!边@里所說的地界與尼羅河的水文特征有關。尼羅河泛濫水一年一度淹沒整個河谷,沖毀田地上原有的所有標記,泛濫水退去以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劃分地界,盡管保存的檔案里記錄著土地擁有者的名字和各自土地的詳細信息,但是在劃定下級與上級共有的地界時,前者難免要吃虧,就如同上門女婿在岳父母家中需要忍氣吞聲。
盡管情詩里表現(xiàn)的男女情愛如此純潔,更講求實用的《哲德霍爾的說教文》還是提出了建議:年輕的男女結婚以后最緊迫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宗接代。這種情況至王朝后期也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一個人死的時候未曾留下后嗣,古埃及人稱這一情況是“被連根拔走”。同樣成文于新王國之后的另一篇說教文則從母親對孩子影響最大這個角度對年輕男子提出了如下的勸告:“不要娶一個憂郁的女人,如果一頭驢和一匹馬同時拉套,那么驢只好隨著馬的步伐趕路。不要娶一個不虔誠的女人,免得她生下的孩子也不信神。”這篇說教文的作者強調了母親對孩子產生的重要影響;不過,說教文對母親可能起到的負面作用也毫不掩飾,其作者認為壞女人不僅會把丈夫引向歧途,還會生下一個孽種。
盧克索的國王谷的墳墓中雕刻神荷魯斯和奧西里斯
長子在理論上獲得最大的遺產份額,但同時要承擔父母的葬禮及之后的祭祀,以及照顧兄弟姐妹的義務。這一點同樣表現(xiàn)在《舊約》中,以掃與雅各爭奪長子權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如果沒有兒子,或者兒子不孝順,女兒或其他親屬若承擔贍養(yǎng)的義務,同樣可以獲得相應的繼承權。父母可以剝奪孩子的繼承權。在一份留傳下來的法律文獻中,一位年長的女子按照兒女們的盡孝程度分配財產,并非所有子女都有份兒,沒有盡到孝道的子女被她剝奪了繼承權。
西方不少人,尤其是帶有女性主義傾向的人,試圖把古埃及視為女性擁有平等社會地位的古代案例。事實并非如此。有一位學者對古埃及807座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68座屬于女性,這些女性無一例外都是王室成員。而在屬于男性的墓中,有超過一半的墓里沒有任何墓主妻子的痕跡或有關她的圖文。
有意拔高古埃及婦女的地位,采用的論據(jù)或是墓室中夫妻并排就座的浮雕、壁畫,或是他們的合雕像,以及少數(shù)王室女性的顯要作為,如哈特塞普蘇特(Hatshepsut)和奈菲爾提提。然而,墳墓的主人絕大多數(shù)是男性,這意味著妻子在丈夫的來世工程中只能扮演配角。在古埃及30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有數(shù)百位君主行使權力,其中出現(xiàn)一兩位女性君主實際上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用古埃及人的世界觀包括王權理念來衡量,法老埃及是典型且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在象形文字的構詞法中,男性生殖器不僅與表示強大等概念的詞匯相關,還成為統(tǒng)治、征服等名詞的限定符號,而女性生殖器基本上都與生育有關。古埃及名詞分陽性和陰性,但是在指稱國王的時候,只有陽性,根本沒有女王這個詞。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王位的擁有者自古以來且理所當然是男性。固然,女神伊西斯(Isis)的地位獨一無二,她的威力舉世無雙,但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為她保證了王權在奧西里斯與荷魯斯之間的順利傳承。與中文的“王后”和“王太后”這兩個稱謂相比較,古埃及人稱前者為“國王的妻子”,后者為“國王的母親”,甚至中文的“王子”和“公主”,古埃及人也分別稱為“國王的兒子”和“國王的女兒”,完全以國王這個男性為核心和出發(fā)點。研究結果表明,奧西里斯、伊西斯和荷魯斯起初毫不相干,隨著王權理念在古王國時期的形成和確立,三個神靈被組成一個家庭,每個神被賦予明確的職能。有的學者坦言,奧西里斯神話的編撰者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動機,一是在神學層面把國王的兄弟們定性為“篡位者”,二是限制王后和王太后的權力??梢姡@個神話的核心是保證父位子承。
奧西里斯、伊西斯和荷魯斯像
現(xiàn)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代爾麥地那,澳大利亞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梅斯凱爾(L. Meskell)系統(tǒng)發(fā)掘并深入研究了一座夫妻合葬墓。梅斯凱爾統(tǒng)計了分別屬于丈夫卡阿和妻子梅里特的隨葬品,它們上面分別有丈夫或妻子的名字,這說明古埃及人在世時就已經在為來世做準備,而且準備工作開始得非常早??ò⑸笆菄跏窒碌囊幻ㄖ?,他的墓不僅在裝飾方面“竊用”了王陵里才會有的一些細節(jié),墓葬品中還包含了國王賞賜的禮物。結合第二章提到的維尼從國王處獲得恩賜的例子,我們不難理解,卡阿生前擁有其妻子無法比擬的社會地位并享受了相應的榮譽;因而,在獲得死后再生的層面上,他占據(jù)的位置和擁有的特權也遠高于梅里特。夫妻二人的尸體得到的是程度不同的處理,木乃伊制作師在卡阿的尸體上明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材料,與梅里特的相比,卡阿的尸體保存完好程度要高許多。當然,梅斯凱爾承認,這種完全憑借夫妻二人擁有的財富衡量雙方社會地位的做法并非適用于所有情況。對許多一貧如洗甚至朝不保夕的古埃及夫妻來說,梅斯凱爾的分析方法根本派不上用場。不過話說回來,夫妻二人一無所有,并不等于他們的社會地位相同,也不能說明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
【新書推薦】
《古埃及文明》
作者:金壽福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1
內容簡介
埃及學研究學者金壽福,以四十余年的研究為基礎,結合最新的學界研究與考古發(fā)現(xiàn),借助古埃及人留下的豐富文字、圖畫與實物,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一個更為真切的古埃及,重構古埃及人的生命旅程。
從文明的興起、國家起源與制度,到經濟、宗教信仰、神話與神明、來世觀念、墓葬習俗,再到象形文字、莎草紙和石刻上的文學、神廟與金字塔等代表性建筑……全景式展現(xiàn)神秘瑰麗的古埃及文明,濃縮成一幅失落文明的壯麗畫卷。
作者介紹
金壽福,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00年獲得德國海德堡大學埃及學博士學位。在國外出版專著一部,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國內《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等雜志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譯注《古埃及〈亡靈書〉》。曾赴美國布朗大學、埃及開羅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美國駐以色列考古研究所等機構進行學術研究;參與盧克索官吏墓、阿蒙霍特普三世墓、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孟圖神廟考古發(fā)掘工作。
2012年獲得埃及政府頒發(fā)的埃中文化交流貢獻獎狀和獎章?,F(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考古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在復旦大學開設古埃及文明、世界宗教文化史、史學原典導讀等課程。
-End-
編輯:哈
了解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眾號: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紅書:浦睿文化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館」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
參與浦睿福利活動
添加浦睿君個人微信(prwh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