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17周歲的小伙子,下館子吃火鍋。
吃完后,其中一個穿著價格不菲的Gucci鞋的小子,往餐桌中間的四宮格鍋底里撒尿。
一旁的同伴,給他拍視頻,伴隨著一陣自鳴得意的哄笑。
他倆還聲稱,要給火鍋增加個新品種,“尿鍋”——當(dāng)然他倆自己絕不吃,專門惡心別人。
隨后,他倆還把這段視頻發(fā)到網(wǎng)上。
就像是做了一件多么光榮的事,巴不得大家都知道。
這段視頻引發(fā)軒然大波,那家餐廳接到很多顧客的“衛(wèi)生投訴”,餐廳老板報了警。
很快,這兩個缺德小子,一起被抓,被行政拘留,之后可能還將面臨更多的法律嚴(yán)懲。
其監(jiān)護(hù)人也難免承擔(dān)“天價”賠償——受害的飯館不但更換了鍋底等餐具,而且名聲受損、來客大幅減少。
17歲,已經(jīng)非常接近成年,按理說早該懂事了;
難道他們不曉得做了壞事還公然發(fā)視頻的后果?或者自以為在滿大街?jǐn)z像頭的當(dāng)今,公開作惡也能逍遙法外?
如此“惡少”,不但壞得離譜,而且蠢得令人哭笑不得。
他們究竟為何如此?尤其是,這種又壞又蠢的“孩子”,在我們的社會,究竟還有多少?
凡此種種,令人想到了英國社會學(xué)者西蒙·巴倫-科恩的一本書:《惡的科學(xué):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
有一種“道德殘障”,叫做“共情能力失調(diào)”
按照一般人的常識,公共的餐廳鍋底,其他食客大都素不相識、無冤無仇。
無論如何,也沒有存心給人家添堵找惡心的理由。
再說,凡事都怕“掉個兒”——別人大小便的容器,讓你用來吃飯,你樂意嗎?
如書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為人處事的道德源泉。
“既然不愿意受別人的窩囊氣,就不要霸凌他人;既然不愿意讓自身變成別人的垃圾桶,就不要往公共的水井里吐痰?!?/p>
但是,書中談到,確有一些人,將心比心或曰共情能力,明顯有了偏差,出了障礙。
傷害別人時,他們不會想到“如果我是那個不幸的受害者,又將作何感受”;
而是僅僅以“強者”的視角,自我代入,覺得自己“很牛氣”,禍害別人是應(yīng)該的,別人活該成為自己的“玩物”,任由自己“收拾”。
此外,這類人群往往喜歡把自己的“開心、刺激”,建立在故意損害別人的行為之上。
體力強的,可能故意把同伴大哭,自己覺得很好笑;
沒有那個體力的,可能會故意使壞,比如挑撥別人大家,自己在一旁偷著樂。
尤其是,他們傷害別人,不是出于“報仇”,而是堪比科幻片中的宇宙惡魔毀滅其他文明:
“我往死里整你,一切和你無關(guān);你的存在意義,就是任我踐踏?!?/p>
在任何時期、任何文化背景,人群之中,都總難免有一些這樣的敗類。
“社會能做的,大概也只有盡量限制這類人的作惡能力?!?/p>
“一是權(quán)力受限,避免讓這類人一旦有了權(quán)力便恣意妄為;二是對極具殺傷力的物品,如槍支彈藥、劇毒物品等,應(yīng)當(dāng)嚴(yán)格管制,其道理不言自明。”
“道德缺陷,通常伴隨著極端愚蠢”
“火鍋撒尿”事件,更令很多人想不通的,是這兩個馬上就滿18歲的準(zhǔn)成年人,干了這種缺德事,居然還發(fā)視頻到網(wǎng)上。
他們并沒有什么“拼爹資本”或者特殊后臺,都是普通人。
其行為,簡直就像做了賊還扯著嗓子吆喝,唯恐別人不知道;
或者說,純粹是削尖腦袋往大牢里鉆。
很可能,他們在上傳如此視頻時,還自作聰明地認(rèn)為:誰也抓不到我!
他們不但壞得“缺德帶冒煙兒”,而且蠢 得大腦形同虛設(shè),毫無底線常識。
——然而,在書中看來,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尤其是,當(dāng)一個人道德淪喪,傷害他人毫無愧疚甚至引以為樂時,他們的智商,往往也會“鬼使神差般跌破零點”。
這看似匪夷所思,其實是犯罪心理學(xué)的常見情況。
例如,一些愛斗勇斗狠的人,打了架還到處炫耀,仿佛唯恐有司不知,嫌自己的報應(yīng)太晚;
還有些貪污犯,越貪胃口越大,明明破綻百出,卻不肯收手,直到“親手把自己送進(jìn)監(jiān)獄”。
針對于此,心理學(xué)界有很多研究,其中一個認(rèn)可度較高的說法是:
當(dāng)一個是非觀念混亂的人,刻意去做敗德之事,這時候,往往會有一種“過邪癮”的快感。
這種心理,既會讓人自我膨脹,仿佛王法不存在,“天的老大,我是二爺”;
也會讓人自作聰明,對明擺著漏洞百出的壞事,自以為天衣無縫、神鬼不知。
甚至,還可能“上趕著作死”——可以炫耀自己的惡行,以為誰也奈何不了自己。
那兩個“火鍋撒尿”還拍視頻上傳的“蠢賊”,正是書中上述內(nèi)容的一個“鮮活典型”。
“人之初,性本混沌,善良需要后天習(xí)得”
那兩個“火鍋撒尿”的壞小子,都只有17歲,這令一些網(wǎng)民感到困惑:
“為何小小年紀(jì),幾乎還沒走入社會,就如此之壞?”
對這個問題,書中也給出了答案。
很多研究都足以表明,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個美好的希望,并可客觀事實。
例如,在小學(xué)和中學(xué),只要“反霸凌”的紀(jì)律松弛,往往就難免自發(fā)地出現(xiàn)校園霸凌。
再如,小孩子對待人畜無害、極其脆弱的小動物,比如蟋蟀螞蚱蝴蝶螞蟻等,可能非常殘忍。
在螞蟻窩的洞口撒尿或者澆水,不少幼童都樂此不疲。
人之初,往往是善惡不分或者好壞混雜的混沌狀態(tài),與人為善,需要后天長期的培養(yǎng)、習(xí)得。
如果沒有這樣的教育,到了十幾歲,內(nèi)心的道德水平,可能依然和撕掉蝴蝶翅膀的熊孩子差不多,其他任何人在其眼中,都可能形同“活該被撕碎”的蝴蝶。
而他們的體力、智力或曰“破壞力”,則已經(jīng)達(dá)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這樣的人,最容易闖下大禍。
為此,書中呼吁,對每個孩子,從小一定要不斷進(jìn)行道德教育。
其關(guān)鍵在于,將心比心,站在別人尤其是弱者的角度,去換位思考。
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避免“以害人為樂”。
那兩個“火鍋撒尿”的半大孩子,其背后的家長,很可能是問題更嚴(yán)重的責(zé)任人。
他們作為監(jiān)護(hù)人,大概難逃“天價”賠償——如果不吸取教訓(xùn),今后把孩子教育好,將來還會鬧出更大的婁子、更慘痛的后果!
警鐘長鳴,值得我們深思!
請在右下角“點贊”“在看”
第一時間閱讀文章
好看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