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60萬 平方公里大地之上,7046 家博物館 ,珍藏 著至少1.08億件(套)文物。
它們或經(jīng)歷過重的打磨,或經(jīng)歷過水的淘洗,或經(jīng)歷過火的淬煉,更重要的是經(jīng)受住了百年、千年、甚至百萬年時間的考驗。
上文博物館數(shù)量數(shù)據(jù)出自《中國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24年度)》;文物數(shù)量數(shù)據(jù)出自《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shù)據(jù)公報》,截至2016年10月31日,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圖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觀眾與三千年前的“后母戊”青銅方鼎相遇| 攝影師@柳葉氘
它們從遙遠的古代趕來,風塵仆仆。時光或許磋磨了棱角,模糊了信息,留下無數(shù)謎團。
你是否有太多疑問,想要聽到它們親自解答?
而它們,也有千言萬語!其中,八件文物已經(jīng)準備就緒,它們想要帶你領(lǐng)略中華萬年的輝煌文化!
準備好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了嗎?現(xiàn)在,請用心“聆聽”……
01
遠古時期
-鷹形陶鼎-
“造一個‘簡單’的鷹形陶鼎,要花多少時間?”
它的回答是——至少一萬年!甚至是,百萬年……
鷹形陶鼎|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至少百萬年前,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們學會使用火。
至少一至兩萬年前,也許是受到被火燒硬的地面啟發(fā),人們開始有意識地捏泥燒制,制造出最簡單的陶罐。從此,陶盆、陶瓶、陶壺……各式各樣的陶器涌現(xiàn)。
鷹形陶鼎,是其中十分特別的一件。
它鷹眼圓瞪,惟妙惟肖;它垂下尾巴,與敦實的雙腿穩(wěn)穩(wěn)“三足鼎立”;它收攏雙翼,看起來大肚能容……無數(shù)次實踐后,陶器的美學與實用性終于在此巧妙融為一體。
江西萬年仙人洞,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片|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為何是鷹?
那時人們尚處蒙昧,閑時抬頭仰望,忽見一只蒼鷹凌厲地劃過天際,它充滿力量又無限接近神秘的上蒼,激蕩起人們心中原始的信仰。
不只是鷹。
那時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多子的魚、脫殼“重生”的蟬、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被融進生活器物,留在身邊。
人面魚紋彩陶盆,仰韶人將它用作兒童甕棺的棺蓋| 攝影師@鞠驍
為何是鼎?
“鼎”本是一種常見炊具,三足便于加熱,渾厚聚熱的鍋身將粗硬的稻粟谷物烹煮得噴香軟糯。超強的實用性讓它從遠古時期的眾多炊具中脫穎而出。
不止是鼎。
當實用上的優(yōu)越性漸漸升華為精神上的崇拜,鼎便跳出生活用具范疇,成為“禮器”。鷹形陶鼎的三足間未留下火燒痕跡,或許有著通天神鳥外貌的它,正是某個原始祭祀專用的禮器。
舞蹈紋彩陶盆,盆內(nèi)描繪了一場湖畔舞會,有可能與原始祭祀活動有關(guān)|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后來,一種比陶土更堅固耐久的材料出現(xiàn),它遇高溫會熔化流動,再遇冷又凝固成型,這就是合金“青銅”。
而在鷹形陶鼎等原始禮器中埋下的信仰與權(quán)力的種子也在不斷發(fā)芽。
二者交融,中國的青銅時代,正式開啟!
02
夏商西周時期
-“后母戊”青銅方鼎-
“一尊青銅鼎,為何要鑄造得如此厚重威嚴?”
“后母戊”青銅方鼎,金光炫目,獸紋猙獰,高大威武,重達832.84公斤,作為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史上的奇跡之一,它要穩(wěn)住中國早期王朝時代的霸氣!
“后母戊”青銅方鼎,是商王為了紀念生母婦妌[jìng]而鑄造的|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青銅的冶煉方法,被人們掌握后引發(fā)了一場“技術(shù)革命”,殺傷力更大的武器與震懾力更強的禮器在人間出現(xiàn)。
當時青銅器主要采用“模范法”制作,即用“?!迸c“范”澆鑄出各式各樣的器具。
“后母戊”青銅方鼎也正是使用此法,二次鑄接而成。
模范法澆鑄成型示意,圖中正在澆鑄的是二里頭乳丁紋青銅爵,它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青銅容器之一| 制圖@羅梓涵&淼淼/星球研究所
青銅禮器的等級意義逐漸顯著,被用來區(qū)別使用者的貴賤、鞏固王權(quán)統(tǒng)治,影響中國封建王朝千年的禮制思想就此成型。
青銅鼎,盛放肉食,成為王權(quán)的象征,更成為整個青銅禮器群的核心。
西周時期,鼎的數(shù)量儼然演變成身份的證明——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周王室堅信,在嚴格的禮制約束下,各個階層會千秋萬代地恪守本分。
西周“盂[yú]”青銅鼎,鼎上銘文記載了周康王對“盂”的任命與訓(xùn)誡,是西周分封制度的證明|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但再舉世無雙的青銅鼎,也無法阻擋“禮崩樂壞”。
周王室日漸衰落。而各路諸侯實力卻與日俱增,他們的野心逐漸突破既定制度框架。
稱雄爭霸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然來臨!
03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青銅冰鑒-
“難道兩千多年前,不用通電,就能享受冰鎮(zhèn)美酒?”
正是!青銅冰鑒,四方的銅“鑒”內(nèi)套著一個銅“缶[fǒu]”,缶中盛美酒,缶與鑒之間裝滿冰塊,化身“冰箱”。
再配一柄長度剛剛好的銅勺,極致享受隨手可得。
青銅冰鑒|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如此超前的青銅冰鑒,卻并非周王室所有,反而來自一個趨于沒落的諸侯國——曾國。
當周天子威嚴不再,青銅的鑄造權(quán)與使用權(quán)也不再被周王室壟斷。青銅器在各諸侯國百花齊放,實用性倍增。
而曾國,坐擁豐富的青銅資源,自然不落人后。此外,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音律最全的青銅編鐘——曾侯乙編鐘也出自曾國匠人之手。
請橫屏觀看,曾侯乙編鐘| 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
青銅禮制制度維系的等級制度與文化權(quán)威轟然崩塌,大大小小各路諸侯意欲取代王室之心昭然若揭。
楚莊王公然詢問天子才配享用的九鼎輕重幾何,而曾侯乙、鄭國公更是直接鑄造“九鼎八簋[guǐ]”放入墓中。
請橫屏觀看,曾侯乙“九鼎八簋”| 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
諸侯爭霸賽愈演愈烈。
最終,秦國脫穎而出,一掃六合,中國首次迎來大一統(tǒng)。
04
秦漢時期
-擊鼓說唱俑-
“面前何人,所為何事,竟能如此開懷大笑?”
擊鼓說唱俑,手舞足蹈,笑得似無憂無慮,每一個與他對視的人都被感染而嘴角上揚。
擊鼓說唱俑|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他開懷大笑,背后是一個盛世。
自秦一統(tǒng)山河,不止是疆域,車同軌,書同文,貨幣、度量衡……一切,都在勢不可擋地統(tǒng)一。
漢承秦制,與民休息,經(jīng)濟復(fù)蘇,吏治清明,社會長期穩(wěn)定,國家欣欣向榮。
瑯琊刻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登臨瑯琊(今山東省膠南),刻石以歌頌功名|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他開懷大笑,原來他竟是一位職業(yè)“笑星”——俳優(yōu)。
安穩(wěn)富足的條件下,尋常百姓也萌生出游賞玩樂的閑情逸致,許多原本貴族專屬的娛樂活動也下移到民間。歌舞、雜耍亂花迷人眼,被稱為“百戲樂舞”。
而幽默詼諧的說唱“俳優(yōu)”,正是當時十分活躍的娛樂達人。
東漢時期的觀伎畫像磚|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百戲中還有雜技與幻術(shù)。得益于絲綢之路,它們在本土技藝基礎(chǔ)上,融入了西域特色,變得更加奪人眼球。
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xùn)|西方的道路,于漢武帝時期打通。沿著絲路,還有更多的商品、思想、文學藝術(shù)在不斷交流傳播。
請橫屏觀看,絲綢之路路線示意| 制圖@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但在內(nèi)憂外患下,大一統(tǒng)國家最終瓦解。
接下來,是一場持續(xù)了三百余年的亂世。
05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青瓷蓮花尊-
“凝望著青瓷蓮花尊,為什么會覺得‘美’?”
或許是因為顏色。青色,瑩潤如玉,清冽如冰,如隱居高士窗外的千峰翠色,如充滿生機的江南之春……無數(shù)美好的事物浮現(xiàn)眼前。
或許是因為圖案。蓮瓣層層鋪陳,菩提葉環(huán)繞點綴,綻放出理想的佛國極樂世界。
青瓷蓮花尊|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它的美,源于時代。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shù)精神的一個時代?!薄短m亭集序》與《洛神賦》千古流芳,《廣陵散》至今撥動心弦。
而窯火中,中國瓷器藝術(shù)的瑰寶“青瓷”,也日臻成熟。它的美,吸引了后人孜孜不倦地鉆研、超越。
從此,天青、豆青、影青、梅子青接連登場,構(gòu)成中國色譜上的驕傲一頁。
上文引自宗白華《論 <世說新語> 和晉人的美》。請滑動查看,宋代各色青瓷。宋代,青瓷在全國范圍內(nèi)興盛發(fā)達| 攝影師@動脈影&蘇李歡&風沉郁&肖怡寧,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它很美好,但現(xiàn)實卻很殘酷,因為這也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
政權(quán)并立,群雄爭鋒,烽火連天,生靈涂炭。
上文引自宗白華《論 <世說新語> 和晉人的美》。圖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墓葬| 圖片來源@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寧琰
人們寄希望于未知的來世或永恒的解脫,于是佛教廣為傳播,扎根在斷壁殘垣與破碎的心間。
于是象征佛教的蓮花在器具上頻頻盛開,人們希望如它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生于亂世卻能得到幸福。
云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由北魏皇室出資建造| 攝影師@李若漁
三百年亂世背后,是三百年天南地北的交融。
海納百川的隋唐,破繭而生!
06
隋唐五代時期
-花鳥人物青銅螺鈿鏡-
“一面銅鏡,能映照多少鏡象?”
若你拿起這面花鳥人物螺鈿青銅鏡,請別忘了翻面,看看它“背后”的錦繡盛世。
花鳥人物螺鈿青銅鏡|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它的材料來自天南地北。南海的夜光貝、云南的琥珀、阿富汗的青金石,不遠萬里被運到作坊。
這在隋唐并不稀奇。漢代成形的絲綢之路,在此時達到鼎盛,粟特人、波斯人、回鶻人伴著駝鈴紛至沓來。
隋唐遼闊的疆域、萬國來朝的威儀,讓全國各地乃至遙遠異域的珍寶匯集。
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螺鈿鏡,是極具盛唐氣象的特種工藝鏡,造型華美、選材奢侈、制造嚴格精細。
也只有在如此富足盛世,人們才能心無旁騖鉆研出如此奇巧之工!
此外,突破傳播界限的雕版印刷,任意顛簸也不會傾覆的鎏金香囊,也都在唐朝流行。
鎏金銀香囊|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鏡中透出的盛唐氣象,源于開放的胸懷。
唐太宗一句“以人為鏡”,揭示了鏡子“自我審視”的文化內(nèi)涵,唐代也形成了進鏡、賜鏡的政治風俗。而銅鏡,也成為市場上的熱銷商品。
唐太宗昭陵| 攝影師@茍秉宸
或許是在東都洛陽最大的南市,一位婦人將這面螺鈿鏡買下,愛不釋手。
但不久安史之亂爆發(fā),被攻陷的洛陽城一片狼藉,她也匆匆離去。
后來她魂歸故里,螺鈿鏡也隨著她埋入地下,永伴長夜。
洛陽龍門石窟| 攝影師@許河源
大唐國力每況愈下,皇帝不得已施行“儉約”國策,珠寶螺鈿等奢靡工藝被強令禁止。
隋唐盛世的光芒漸漸消散。余暉中,五代十國廝殺不休,宋朝的身影漸漸崛起,遼、西夏、金、元等北方政權(quán)也正相繼策馬來襲!
07
遼宋夏金元時期
-綠釉鴟吻-
“這尊西夏國屋頂上的脊獸——綠釉鴟[chī]吻,為何呈現(xiàn)出中原風格?”
因為它是中原政治、藝術(shù)、文化符號在西夏的延續(xù)與再現(xiàn)!
綠釉鴟吻|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不止西夏,遼、金、元與中原宋朝的關(guān)系亦是如此。
山西大同華嚴寺大殿上的鴟吻(北鴟吻為金代重造,南鴟吻為明代重造),高約4.5米,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鴟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政權(quán)并立的年代,兵戎相見無法避免,大小戰(zhàn)爭不斷。
但戰(zhàn)爭無法斬斷國家間的溝通聯(lián)系。
先進的中原文明吸引著北方游牧民族,他們借鑒中原的政治制度,也學習中原的文化藝術(shù)與生產(chǎn)技術(shù)。
西夏《吉祥遍至口和(合)本續(xù)》,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钭钟∷⑿g(shù)發(fā)明自中原,后傳入西夏|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而游牧民族的習俗與智慧也被中原人民汲取。
乳制品在街巷市井遍地開花,被制成乳酪、乳粥、酪面……端上尋常百姓的餐桌。
以束口褲裝“吊敦”為代表的“奇裝異服”,更因便于活動的實用性而獲得人們喜愛,甚至頂流女明星丁都賽也穿著登臺亮相。
丁都賽,北宋徽宗年間著名民間雜劇藝人,這類雜劇女藝人被稱為“露臺弟子”。根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其曾經(jīng)一度登上寶津樓戲臺為皇帝演出|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多民族政權(quán)并立的時代下,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綠釉鴟吻,正是縮影。
各族文明的血脈最終匯入歷史長河,又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也在激蕩的風云中孕育成型!
08
明清時期
-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
“要怎樣的器物,才配得上‘乾隆盛世’?”
唯有最極致的繁麗華美,才能承載這無上榮光!
濃重的霽青,象征“河清”;白色海燕,諧音“海晏”;再點綴金、粉、綠各種色彩,增添荷花、牡丹、蕉葉各類花紋……這便成就了——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
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海晏河清”,指大海平靜、黃河清澈,象征太平盛世。
乾隆時期的國家,擁有空前穩(wěn)定的政治、空前巨額的人口、空前集中的皇權(quán)……正是盛世,才造就出如此寓意的海晏河清尊!
《乾隆南巡圖》中繁華熱鬧的蘇州山塘街|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但同樣是在乾隆時期,1761年,黃河決堤,400年一遇的罕見洪水造成沉重災(zāi)難。
而后,大小金川叛亂又起,人民起義也在各地爆發(fā),“康乾盛世”就此轉(zhuǎn)衰。
與海晏河清尊同名的圓明園海晏堂,也是乾隆時期修建,位于著名的大水法遺址身后| 攝影師@李瓊
河面開始渾濁,大海也掀起不安的波瀾。
海潮涌動間,英國使團的船只越來越近。英國人抱著尊敬與試探前來覲見乾隆皇帝,并在這里看到了真實的中國:“中華是一艘破舊的搖搖晃晃的巨大戰(zhàn)船……”
四十七年后,英國人換了堅船利炮再度來臨,舊中國的大門被炮火轟開。
動蕩間,海晏河清尊也失落民間。它見證了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盛世,也見證了深重苦難的民族命運。
1793年,英國使團獻給乾隆皇帝的青玉嵌花把皮鞘腰刀|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圖@淼淼/星球研究所
器物,從來都不只是器物。它們默默無言,但通過心靈的共振,我們能“聽”到歷史的遺音。
從質(zhì)樸可愛的鷹形陶鼎,到厚重奇巧的青銅冰鑒,再到繁復(fù)精致的海晏河清尊,我們“聽”到先民如何一步步用雙手豐富純粹的生活,“聽”到權(quán)力斗爭下的刀光劍影,“聽”到悲歌長鳴,也“聞”到盛世煙火……
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shù)長廊一瞥|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143萬余件文物,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能夠完整展現(xiàn)中華文明的博物館。
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從“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精選出115件文物,編寫成書籍《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
圖書將體現(xiàn)“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的珍貴藏品盡數(shù)濃縮!
《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圖書展示|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書籍由9位擁有豐富講解經(jīng)驗的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專業(yè)人員傾力編寫,由20余位知名學者嚴格論證審核。
他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文物考古與歷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主流觀點娓娓道來。
請滑動翻看,《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內(nèi)頁|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翻開書頁,你將有機會看到“活著”的文物!
掃描二維碼,鷹形陶鼎、擊鼓說唱俑等8件國寶將親口講述自己的故事,“婦好”青銅鸮尊、錯金銀云紋青銅犀尊等16件核心文物的三維模型數(shù)據(jù)也會活靈活現(xiàn)躍動眼前。
隨時與文物出發(fā),隨地與國寶“對話”!
《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配套視頻與三維模型數(shù)據(jù)效果展示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的偉大文明。
正是這份獨特的血脈貫通與情感延續(xù),讓我們在今天,仍能與千年甚至萬年前的文物同頻共振。
當我們與文物嘆息同一種嘆息,喜悅同一種喜悅,才真正明白,何為“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創(chuàng)作團隊
撰文:元元
圖片:田軒昂設(shè)計:淼淼地圖:陳景逸
審校:黃太極
封面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視覺中國
聯(lián)合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查看
[1]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著. 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M]. 北京:中信出版集團, 2025.
[2]馬蕭林,劉丁輝. 仰韶文化“陶鷹鼎”的定名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J]. 中原文物,2022,(6): 81-90.
[3]王毅力. 試論鼎功能的歷史演變[J].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1): 84-86,101.
[4]朱姝妤. 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紋飾反映的信仰崇拜與、審美意識研究 ——以仰韶文化的彩陶圖案裝飾為例[J]. 天工,2024,(19): 17-19.
[5]黨岱. 絲綢之路背景下漢代百戲的交流發(fā)展及審美特征分析[J].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4,(4).
[6]洛陽16工區(qū)76號唐墓清理簡報[J]. 文物參考資料,1956,(5): 41-45.
[7]賈國濤. 以鏡為鏡—論唐代螺鈿鏡興匿與絲路文明昌衰之關(guān)系[J]. 藝術(shù)設(shè)計研究,2017,(4): 97-102.
[8]李國錦,王子怡,賀晨亮. 政權(quán)、禮制與求新:遼宋金元時期的服飾象征[J]. 服裝設(shè)計師,2022,(101): 122-127.
[9]董書豪. 遼夏金“學唐比宋”策略研究[D]. 寧夏大學,2022.
[10]朱冠楠. 民族融合與乳酪南傳考略[J]. 古今農(nóng)業(yè),2020,(4): 59-66,58.
[11]林碩. “海晏河清尊”與圓明園海晏堂[J]. 北京紀事,2021,(11): 63-66.
[12]王寶玉,王玉峰,李海榮. 黃河三花間1761年特大洪水降雨研究[J]. 人民黃河,2002,24(10): 14-15.
【招聘】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主筆、地圖設(shè)計師、視頻剪輯、三維動畫師、圖片編輯、商務(wù)策劃等,請在后臺回復(fù)“招聘”即可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