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譽為中國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承載著無數(shù)家庭的期望與夢想。然而,近日湖南長郡中學一名男生因沉迷手機游戲導致高考失利,被父母逐出家門的新聞,卻引發(fā)了廣泛爭議。
中考時,他以657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長沙頂尖高中長郡中學,高三時還曾披著“清北之星”的綬帶接受表彰。然而,進入高中后,他逐漸沉迷手機,早自習躲在廁所玩游戲,晚自習找借口溜走,甚至半夜縮在被窩刷短視頻。父母曾嘗試沒收手機、校外陪讀、寫保證書等方式,但都未能阻止他的成績下滑。最終,高考575分的結果讓父母徹底失望,直接將他掃地出門。
無奈之下,該男生只好找來記者從中調(diào)解,但其母態(tài)度非常強硬,表示“找任何人都沒用,你沒一點悔改之心,我們各自安好吧”,其父更是惱火,給了三個條件,第一,如果留在家里就要聽話,父母說不能玩手機就不能玩,父母喊干活就得干活;第二,在安化縣城里找一份工作,包吃包住的,剛開始時家里會給一點點的資助作為過渡;第三,如果嫌棄小縣城的工資低,可以到長沙市去找份工作,家里可以出車費,以及前期的生活費等。
對此,有的網(wǎng)友認為,孩子已經(jīng)成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多次干預無效,高考失利是自食其果,唯有“斷糧斷供”才能讓他真正醒悟。有的則認為,父母的做法過于極端,高考并非人生的終點,既然孩子已經(jīng)認錯并希望復讀,就應該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而不是用“經(jīng)濟制裁”逼迫他就范。
不可否認,父母的憤怒可以理解——他們投入了大量心血,卻換來孩子的放縱與高考失利。但直接將孩子逐出家門,甚至拒絕溝通,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要知道適當?shù)拇煺劢逃兄诔砷L,但完全切斷親情支持,可能讓孩子陷入更深的迷茫,甚至走向極端。況且他仍然有復讀的意愿,說明并非徹底放棄自己。如果父母愿意再給一次機會,或許他能從這次失敗中真正吸取教訓。
高考失利固然遺憾,但人生漫長,一次挫折不應成為親子關系破裂的導火索。希望這對父母能冷靜下來,給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也希望這位男生能真正戒掉手機癮,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畢竟,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懲罰,而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成長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