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遍布著大量的星系,每個星系又都包含有大量的恒星。
以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為例,它所擁有的恒星數量就多達1000億到4000億顆。雖然所有的星系都有大量恒星構成,但恒星的組成方式卻并不相同,所以星系的結構也就不盡相同。銀河系是典型的螺旋星系,除此之外,還有橢圓形的星系,我們所見到的絕大部分星系都是這兩種類型。有沒有其它形狀的?有。在距離我們約5.6億光年的雙魚座方位上,就存在著一個形狀獨特的星系。
它既不是螺旋,也不是橢圓,而是一圈一圈,如同靶心一般,所以天文學家就將其稱為靶心星系。
這個靶心星系的編號為LEDA1313424,它在分類上其實屬于環(huán)狀星系,也就是外觀呈現(xiàn)圓環(huán)形狀的星系,但它又與其他的環(huán)狀星系不太相同,因為它的環(huán)明顯更多。一開始天文學家通過哈勃望遠鏡識別出了這個星系的8個環(huán),在2025年的2月,天文學家又識別出了一個新的環(huán),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由9個環(huán)組成的環(huán)狀星系。這個由9個環(huán)組成的環(huán)狀星系要比我們的銀河系大很多,直徑約為25萬光年,是銀河系的兩倍多。
組成星系的恒星為什么會形成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結構呢?
科學家認為這種結構并不符合星系形成的基本形式,所以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與星系的碰撞有關。星系碰撞在宇宙中是常見的事情,比如未來我們的銀河系就會與仙女座星系發(fā)生所謂的碰撞。不過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組成星系的恒星數量雖然眾多,但恒星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星系間所謂的碰撞往往只是穿插而過罷了。不過,這種穿插會引起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從而影響到恒星原有的運行軌跡,進而導致星系結構的變化。
要想形成如靶心星系一般的環(huán)狀星系,普通的星系碰撞是不行的,需要一個小星系從大星系的正面進入,并且還要穿過星系的中心,如此才有可能形成這種特殊的環(huán)狀星系。
進一步的觀察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在靶心星系的周圍的確還存在著三個距離較近的星系,其中一個星系顯現(xiàn)為藍色,而靶心星系的圓環(huán)上也有這樣的藍色斑點。其實這些藍色斑點就是新生恒星所發(fā)出的光。
因為兩個星系發(fā)生了碰撞,引力的擾動加速了分子云的聚集,從而加快了恒星形成的速率,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新生恒星在兩個星系中聚集。
后來科學家們又在這兩個星系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條氣體尾跡,進一步證明了上述的推斷。那么這兩個星系的碰撞是在何時發(fā)生的呢?科學家推斷,兩個星系的碰撞大概發(fā)生在5000萬年以前,兩個星系的相對速度不低于每秒700公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里所說的5000萬年并不是針對于現(xiàn)在而言的,而是針對于5.6億年以前而言的。
靶心星系與我們之間的距離約為5.6億光年,這意味著它的光傳到我們的眼前需要5.6億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看到的靶心星系其實是5.6億年以前的樣子,而它與藍色星系發(fā)生碰撞的時間則是5.6億年以前,再向前追溯5000萬年。
宇宙的廣闊就是這么神奇,它能夠讓我們跨越時間去欣賞數億年以前的景象,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就如同是進行了一場時空旅行。試想在數億年之后,我們都早已離世多年,而在數億光年外的某顆星球之上,外星人在觀察地球時,卻能夠看到我們現(xiàn)在的影像,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