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匈牙利,如果你填寫過任何官方表格,很有可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母親的名字?”。這在匈牙利平常得像吃早餐的問候,卻常常讓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感到困惑。
這是因為母親的名字在匈牙利被視為核心個人數(shù)據(jù)的一部分,這與世界上大多數(shù)其他國家不同。但在匈牙利,那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和行政傳統(tǒng)。
來,一起揭開這個有趣又實用的冷知識!
匈牙利人的“身份證拼圖”:不止有你的名字!
在大多數(shù)地方,確認“你是誰”,主要靠:
自然標識符:從你出生就帶著的“原生碼”,比如你的姓名、生日、出生地、父母姓名。
人工標識符:社會后來給你的“編號”,比如身份證號、社保號、護照號、稅號等。
而在匈牙利,他們對“自然標識符”有著迷之執(zhí)著,并且發(fā)展出了一套獨特的核心組合,江湖人稱“4T”(“T”來自匈牙利語“Természetes”,就是“自然的”意思)。
你的名字
你母親出生的姓名
你的出生日期
你的出生地(精確到城市和國家)
為啥非得帶上“媽”?歷史的智慧與無奈!
看到這兒你肯定要問:名字+生日+出生地還不夠獨特嗎?為啥非得拉上我媽?
1.重名太常見:叫“張三”、“李四”、“王五”的遍地都是,匈牙利也一樣。
2.名字能改:你可以改名,甚至改姓(比如結(jié)婚)。但!你媽出生時的名字(娘家姓+閨名)是板上釘釘、一生不變的!
3.生日撞車+同院出生:世界之大,同一天、同一家醫(yī)院出生的同名寶寶,概率雖小但絕非零!這時候,“我媽媽是王翠花”和“我媽媽是李秀英”,就成了區(qū)分“張偉A”和“張偉B”的終極法寶!
時間倒流到19世紀:
那時匈牙利人的第一份官方文件往往是出生證明。因為當時女性結(jié)婚后往往會隨丈夫姓,稱為“KovácsJózsefné”(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Kovács太太”)
比如:爸爸叫“約瑟夫·科瓦奇”(JózsefKovács),媽媽如果寫婚后名,可能就是“約瑟夫·科瓦奇夫人”(JózsefnéKovács-“né”表示夫人)。這...看起來就像兩個“科瓦奇”在紙上,有點混亂。
而且,兒子常常繼承父親的名字(也叫約瑟夫),更添亂!
最關鍵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父親信息可填(比如非婚生子),但每個人都有母親!
于是乎,“母親的娘家姓名”因其普遍性、不變性和區(qū)分度,從19世紀起就被智慧的匈牙利行政系統(tǒng)選中,作為核心身份標識的一部分,沿用至今!
為啥不愛用“人工號”?信任問題!
你可能會想,用身份證號、稅號多方便?匈牙利官方也有這些號碼,但它們在身份識別上并非“萬金油”:
權限限制:不是所有機構都有權查看或管理你的社保號、稅號等敏感信息。
天然信任感:名字、生日、出生地、媽媽的名字——這些“自然信息”更直觀,感覺更“接地氣”,也更容易被不同機構交叉核對(只要你自己別寫岔了)。
“Anyjaneve”填啥?關鍵點來了!
遇到表格上寫著“Anyja neve”、“Anyja leánykori neve”(母親娘家姓名)或“Anyja születési neve”(母親出生姓名),統(tǒng)統(tǒng)指同一個東西:你媽媽出生時登記在戶口本/出生證上的全名!包括:娘家姓+她的名字(閨名)!
舉個栗子:如果你媽媽叫李芳,結(jié)婚后隨夫姓叫張李芳(或任何其他形式),那么在匈牙利表格上,你需要填的是:李芳(LiFang)。重點是她的“出廠設置”名字!
有個小tips千萬別疏忽:每次填寫都要保持神同步!拼寫、順序必須一模一樣,否則未來在辦居留、開公司、辦稅號時,數(shù)據(jù)一旦出錯,辦事效率立刻變“蝸?!薄?/p>
我是Andy,一個愛分享海外移民資訊的10年老博主!關注我了解更多匈牙利文化和移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