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簡七讀財” ,發(fā)送消息“ 理財 ”
小白輕松入門~
晚上好呀,我是簡七編輯部的衛(wèi)星~
最近,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又整活了。
他提出了一個新想法——給每個新生兒設立一個「特朗普賬戶」。
「特朗普賬戶」是什么?
簡單來說,這個賬戶是政府出資,每個剛出生的美國嬰兒,能獲得1000美元起步金,用來投資美股指數(shù)基金。
這錢不能隨便花,賬戶會持續(xù)運作直到孩子成年:
父母或雇主 每年還可以追加投入不超過 5000美元; 18歲起 可提取一部分,用于學費、買房、創(chuàng)業(yè)等特定用途; 25歲時,可因為特定原因,提取余額。 30歲之后 資金可自由支配。
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像「人生啟動基金」?
更厲害的是,有機構算了一筆賬(假設未來美股年化11%):
20年后,這1000美元可能變成 8000美元; 40年后,可能增長到 6.9萬美元; 到60歲退休時,可能變成 57萬美元!
圖源:米爾肯研究所
當然,這是在「美股一直漲」(還得大漲)的前提下,比較理想化。
同時,這個賬戶投資范圍也很局限,不能投資其他股市、其他資產(如債券、黃金)。
不過,這個構想背后的思路,對我們倒是有啟發(fā)。
啟發(fā)一:強制儲蓄,先攢再說
這個賬戶最大的特點就是「只能投、不能花」,把投資鎖起來,幫你把錢存下來。
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賬戶管理。
所謂心理賬戶,就是我們會把錢「貼標簽」處理,明明都是同樣的錢,一旦換了個名頭、來源,我們的消費決策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中獎的錢,花得豪爽;工資攢下的錢,就舍不得動。
養(yǎng)老這件事,其實也得建個「心理賬戶」,提前給自己標注好:「這筆錢,是為我未來退休生活準備的。」
我自己就設了一個類似特朗普賬戶的「養(yǎng)老專用賬戶」:
專門用來定投,每月固定投入,不去動它??粗〗饚煲稽c點長大,心里更踏實,對未來少了很多焦慮。
如果你也想開始行動起來,建議可以這樣做:
從月收入的10%-20%開始,每月定投或儲蓄,先養(yǎng)成「自動留錢」的習慣;
最好建立一個單獨的賬戶或基金定投計劃,不要和日常花銷混在一起。
啟發(fā)二:復利,越早開始越輕松
再來說說復利的魔法。
機構測算中提到,11%的年化收益率下,1000美元60年后能變成57萬美元。
聽起來不太真實?其實,這就是復利的力量——讓時間幫你滾雪球。
我們也舉過一個例子,好多朋友看完都不敢信:
在定投金額、收益率相同的前提下,一個20歲開始定投8年的大學生,攢下的退休金,要比28歲開始一直定投到60歲的職場人更多。
為什么呢?
因為大學生小寶在28歲時,賬戶里已經有了7.1萬元(本金+利息)。
而這之后的每個月,即使不再投入一分錢,光靠利息,就已經賺得比職場人的定投金額還高了。
假設年化收益率10%,月收益率約0.7974%; 那么, 71000元 × 0.7974% ≈ 566元/月,超過職場人大樹每月500元的定投額。
所以,哪怕只是早了幾年開始,后面資產的增長也會呈現(xiàn)指數(shù)級差距。
我們該怎么做?
不管你現(xiàn)在是30歲、40歲,現(xiàn)在計劃起來,都不算晚。
但要記住一件事:復利要「活得久」,也要「跑得穩(wěn)」。
我們一直強調投資公式:
財富 = 投入資產 × 可持續(xù)的年化收益率 × 年數(shù)
這里的關鍵是:「可持續(xù)」的收益率。
不要急著把所有錢都投進高風險資產,想著一夜翻倍。
真正長久的做法,是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比如股票和債券的不同比例),穩(wěn)穩(wěn)地拿市場的平均收益。
股市波動一直很大,遇到像關稅戰(zhàn)、疫情這樣的黑天鵝,突然來個大跌,心態(tài)很容易崩,很難堅持下去。
但如果你的資產配置是均衡的、適合自己的,就更容易熬得住,享受復利的果實。
最后呢,如果你也想建立屬于你自己的「人生復利賬戶」,歡迎加入我們的【基金體驗營】。
從0開始,教你怎么搭建自己的投資體系,一步步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加入簡七vip,提升經濟敏感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