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4年抗戰(zhàn)日軍鐵騎踏遍大半個中國,全盛時期一度占領我國6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再加上偽滿洲國、偽蒙疆聯(lián)合自治政府以及汪偽政權,讓中國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黃土高原上的陜西,鬼子硬是沒進來過一步,難不成是他們不想?
當然不是,日軍何嘗不想啃下這塊“硬骨頭”,可即便進行多次嘗試,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這究竟是為何?
1
在日軍的規(guī)劃中,陜西的重要性甚至不亞于中原地區(qū)。
不僅僅是因為其是連接西北、西南的樞紐,更重要的是陜西還是我黨發(fā)展的核心區(qū)域。
14年抗戰(zhàn)期間,小鬼子沒少打陜西的主意,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接連不斷。
然而三年多之久的黃河防線爭奪戰(zhàn),最終才讓日軍的渡河計劃徹底以失敗告終,可這場勝利的到來,卻充滿艱辛。
1938年3月12日拂曉風陵渡保衛(wèi)戰(zhàn),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集中優(yōu)勢兵力,重炮轟擊第177師529旅堅守的陣地。
鬼子儼然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每天發(fā)射的炮彈超過1200發(fā),沿岸的碉堡群所剩無幾全都是斷壁殘垣。
即便如此慘烈,我國軍隊還沒來得及休整,就聽到頭上一陣轟鳴聲傳來,竟是小鬼子的飛機。
當天上午九點,日軍靠著戰(zhàn)斗機掩護,動用150艘渡船強渡,第一波次就投入3000人。
529旅旅長馬維驥下令“無命令不得后退,戰(zhàn)死為止”,碉堡沒了又怎樣,戰(zhàn)士們用彈坑、斷墻充當掩體,用步槍、手雷和小鬼子的大炮硬剛。
奈何日軍火力太猛,戰(zhàn)士們甚至都無法抬頭瞄準,只能將手榴彈捆在一起,等渡船靠近時拉弦扔出。
12日下午,2營5連在陣地被突破后,全連145名將士和鬼子展開殘酷的白刃戰(zhàn),連長張振亞腹部被刺穿仍抱住日軍軍官同歸于盡。
一場大戰(zhàn)下來全連僅幸存7人,陣地前日軍尸體堆疊了足足一米五。
中國軍人的氣概讓日軍為之震撼,就連日軍《第108師團作戰(zhàn)日志》都不得不承認:
“對岸軍隊抵抗之頑強,為前所未見,我軍渡河部隊如入修羅場。”
2
此后幾年,這片地方就沒太平過,然而到了1940年,持續(xù)了11晝夜的大戰(zhàn)又打響。
當年6月,鬼子為了報復八路軍的百團大戰(zhàn),調集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4旅團共2.1萬人,兵分三路從山西韓城、河津、永濟強渡黃河。
日軍的想法已如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我國軍隊當即調集孫蔚如的38軍和李興中的96軍,共計三萬兩千人的兵力,在黃河西岸嚴陣以待,勢必同日軍決一死戰(zhàn)。
6月15日,日軍第36師團第223聯(lián)隊在龍門渡口強渡,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此處地勢險要,河岸陡峭,僅一處緩坡可登陸,而96軍177師在坡上挖掘壕溝,就等著鬼子往里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我國軍隊就是清楚日軍已經坐不住了定會貿然出擊,果不出所料日軍登陸后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陷入壕溝。
眼見時機成熟,一聲令下數(shù)不清的手榴彈和滾木就像雨點般傾瀉而至。
但小鬼子的戰(zhàn)斗力絕不容小覷,等他們反應過來后立馬拿著準備好的噴火器向壕溝進攻,戰(zhàn)士們身上燃起烈火,可他們卻未退縮一步。
據(jù)當時一位老兵回憶:“火人抱著日本人滾下山坡,分不清是敵是我?!弊罱K500多名戰(zhàn)士獻出生命,才守住了登陸點!
吃了癟的日軍哪里會善罷甘休僅僅過了三天他們又卷土重來,甚至偷摸著發(fā)射了120發(fā)毒氣彈。
日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誰也沒能料想到,而第38軍17師50團,部隊上下沒有一個防毒面具,毒氣彈一爆炸,士兵眼部、皮膚都被灼傷。
3營8連120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鬼子長驅直入突破2公里防線,千鈞一發(fā)之際,沒有防毒面具也得硬上!
150名壯士組成敢死隊,一人拿著一條濕毛巾,就做好了“捐軀赴國難”的準備,用手里的刺刀,一米一米從日軍手中奪回防線!
國軍在正面和日軍硬碰硬,而陳賡率領的軍隊也抵達日軍后方的運城兵站,將士們就位后炸彈紛紛扔出,炸毀了日軍3座彈藥庫和兩座鐵路橋,直接讓日軍前線成了孤軍。
直到6月25日,正面軍隊發(fā)起總攻,和日本在河岸決一死戰(zhàn),日軍高層臉色驟變,憂心忡忡道:
“黃河西岸之抵抗已超出軍事范疇,實為全民性的自殺式防御,我軍雖火力占優(yōu),卻難越雷池一步。”
這場大戰(zhàn)給日軍留下了沉重的陰影,足足籌備了一年多。
1941年為了配合太平洋戰(zhàn)爭,他們對我國軍隊的黃河防線發(fā)動了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進攻,重點就是陜北地區(qū)的綏德至佳縣段。
3
不知道老蔣是不是聽說了美國要下場的想法,在抗日戰(zhàn)場上好不容易抵擋住日軍進攻的腳步后。
他又玩起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套路,對邊區(qū)展開了嚴格封鎖。
此時陜甘寧邊區(qū)的八路軍部隊缺糧缺彈,甚至過冬的衣服都嚴重短缺,我軍駐扎在黃河防線的警備第1旅,士兵每人僅3發(fā)子彈,冬季仍穿單衣,情況極為艱難。
殊不知日軍也看出了我軍的困境,其第26師團以小股部隊偷渡,若不是我軍及時發(fā)現(xiàn),后果不堪設想。
警備第1旅的戰(zhàn)士想都沒想看到鬼子當即沖上冰面和他們肉搏,最讓人寒心的是很多戰(zhàn)士都凍死在陣地上,士兵凍僵后仍緊握步槍……
可眼下最關鍵的,就是彈藥,沒有彈藥怎么和鬼子交手!
千鈞一發(fā)之際老百姓挺身而出,把家中但凡帶點鐵的東西都拿出來送到了我軍營地,給八路軍戰(zhàn)士們搞“土造手雷”。
雖然威力有限,但就是靠著“土造手雷”阻擋了日軍渡河的腳步。
10月20日,日軍1個中隊突破冰面登陸,老百姓自發(fā)組成“擔架隊”,拿著扁擔、鋤頭和鐵鍬,跟著八路軍戰(zhàn)士和鬼子展開激戰(zhàn)。
一場大戰(zhàn)下來,日軍180人中,只有3人僥幸逃生,可咱們的老百姓也犧牲了120人!
4
為啥即便拼個全軍覆滅,也不能讓鬼子突破黃河防線?
因為這是一條關乎整個西北安危的“生死線”,日軍一旦突破,不僅能切斷蘇聯(lián)援華通道,包圍陜甘寧邊區(qū),而且整個西北、西南抗戰(zhàn)大后方都會門戶大開。
正如第38軍軍長孫蔚如所言:“黃河不是防線,是我們的墳墓,要么埋日本人,要么埋我們自己。”
三年多的防守,我國的戰(zhàn)士們幾乎沒睡過一天好覺,敵我雙方實力懸殊實在太大,很多時候我們流血犧牲的戰(zhàn)士們,就是用血肉之軀筑起防線。
“人命換時間”名副其實,鬼子1發(fā)150mm榴彈炮就能摧毀1個碉堡,可我國軍隊就得用10名戰(zhàn)士的犧牲才能重新構筑防線。
沿岸百姓組成“河防擔架隊”、“運輸隊”,在炮火中往返于前線與后方,三年多的時間里壯烈犧牲了一萬兩千余人。
兒童團在山頭放哨,婦女在后方縫補軍裝、護理傷員,甚至有孕婦為傳遞日軍情報奔跑數(shù)公里,產后即犧牲……
這不是故事,而是實打實的歷史!
結語
日軍未能占領陜西,絕非“未染指”,而是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對抗侵略者換來的偉大成果。
黃河、秦嶺再險也難以阻擋日軍鐵蹄,民族的抗爭意志才是最堅固的“防線”。
正是一位位英雄前赴后繼壯烈犧牲,才換來抗戰(zhàn)后方陜西的安全,不僅未被日軍占領,還成為“革命圣地”!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聞網《日軍為何未能占領“抗日中堅”之地陜西》
2、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陜甘寧邊區(qū):中國共產黨抗日斗爭的領導中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